马丽娅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发展中国家,现实情况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达程度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速度与质量。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稳步发展,准确认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新矛盾,掌控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引领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少数民族地区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232-02
盡管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足十分之一,可是其分布区域却极为广泛,占据了中国五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并且大多聚集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及边远地区。未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潜能和巨幅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和严峻的挑战。“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引领中国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要使包括全体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更加和谐更加团结地向前发展,就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一、以创新为基点增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动力
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内在动力不足,长久以来就存在着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形式固化、发展体制僵化的问题。治理好少数民族地区全部问题的核心在于发展,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位居国家发展全局的倡议核心。因此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倡议,要有针对性地对阻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结合实际与发展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深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创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模式。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的脚步,搭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列车,促进传统农业朝现代化农业演变,提升科技含量,聚焦集约型农业经济,促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蜕变。第二,多样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形式。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挖掘地区特色,培育扶持有优势的支柱性产业,保护弘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旅游产业链,发展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食品业手工业服装业。第三,创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握发展主动权,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由旧到新的嬗变,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进而使其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
二、以协调为导向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平衡前行
少数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失衡的问题是中国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产生的一大矛盾。虽然政府始终把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摆在相当高的倡议位置上,于政策层面上也提供了各种帮扶,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可却仍对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望尘莫及。其次,在民族地区内部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的突出问题。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力求协调发展,注重薄弱环节,处理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关系,应对发展水平失衡的问题,这凸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第一,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兴办一批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柱保障作用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大型项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要优先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小型基本设施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第三,侧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充实其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以绿色为底线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和谐
一直以来,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就有着高成本、低收益,高消耗、低回报的弊病,土地被过度开发,森林矿产资源被过度消耗,还有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在偏远的民族地区投产建厂,这极大损害了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得到解决的时代课题。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破解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难题,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动力。
第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万万不能以毁坏环境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应高度注重生态环境以及野生动物的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叫停整改重污染高能耗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第二,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日照充足,有的水资源丰富,还有的风能充足,应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减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负担,降低能源使用压力。第三,多渠道治理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有效整合农业生产布局,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牧业、渔业、林业。使土地生产力同自然承载力相适应,加快新型农业生产格局的形成,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力求让改革与发展红利惠及子孙,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开放为手段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繁荣
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祖国西部或边疆地区,居住环境恶劣闭塞,交通不便利,对外联结渠道不畅通,造就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封闭保守的文化心理。加之农民自身市场经济观念较为单薄,维权意识较弱,缺乏“引进来”的勇气和“走出去”信心,他们小富则安,缺少承担风险的魄力。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倡议决策。为改变上述情况,应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思维定势,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第一,认清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少数民族地区位置边远,交通不便,信息滞缓,大大阻碍了其对内对外沟通交流。要通过国家以及地方扶持,增加投资,尽快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投资环境。第二,结合自身优势,内外联动,加快开放脚步。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其他地区难以匹敌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及“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对内应加强区域间融合交流,拓展跨区域产业,对外应着力开展对外贸易,引导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产品走出国门。第三,深化现有的合作基础,加强人文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建立与周边国家良好的沟通协调机,互惠互利,扩大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五、以共享为宗旨致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一步步扫除各种有碍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不利因素,不断深化改革,创造出更多发展成果并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共享是发展的目的与归宿,然而基于特殊国情,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现如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当前中国的发展仍存在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以及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问题。改革发展过程里出现的这些矛盾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须面对的,倘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
因此,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让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享有更多改革和发展红利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攻坚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久安长治。我们务必要更加积极更加坚决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平等发展。第一,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开展劳务输出脱贫、实施异地搬迁脱贫。第二,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第三,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险体制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健全弱势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黄铸,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要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融合[J].中国统一战线,2016(6):30-31.
[2]莫光辉,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多维精准脱贫路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十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2):18-23.
[3]杨瑞霞,麻海山,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内蒙古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2016,45(4):45-48.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