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壮+王兴东+林佳
摘要: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的关键时期,结合生物知识,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培养生态道德观。但在实际教学中生命伦理教育却没有落在实处。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态,将外化的教育引导目标内化为感同身受并身体力行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
关键词:生命伦理 生命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214-02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都是非常珍贵的,而且,他不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生命和爱的认知相比人们所追求的普遍意义的成功与成才更具意义。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升学率与成绩,而对未成年人的生命伦理以及情感教育缺少应有的关注。目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正是由于学生缺少对于生命的敬畏感。所以,应该充分认识到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伦理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生命伦理道德水平。
一、生命伦理教育概论
在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其探究生命伦理问题,在学习和探究中体会生命伦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形成正确的生命伦理观,树立健康的人生观,通过对社会生命伦理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熟悉社会医疗公共资源的分配原则,培养其关心社会公共问题、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1]
二、生命伦理概论
生命伦理是“对于科技应用到生命科学、医学领域而产生的道德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其核心在于是对科技在生命与医学领域运用的行为规范”。基于广义层面而言,生命伦理包含环境、生态伦理等与人类生命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伦理;其核心是生命和死亡,是人的本性和本质。
三、生命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普遍更为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科学至上思想的形成。无论是社会、学校、老师抑或家长,都对生命伦理教育缺乏应有的关注。在报纸、电视、互联网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高中生由于壓力太大跳楼的新闻。目前我国依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依然是以高考来选拔人才,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生命伦理教育变成一句空话。从而产生了很多漠视生命甚至残害他人生命的情况,许多青少年的行为让人心惊肉跳。倘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引导,那么极易酿成悲剧。
四、必要性分析
我国教育体制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高中生物教学过于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建构,对生物教学中的生命伦理教育更是纸上谈兵。将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会使学生感受不到家长和老师对其自身的重视和关注,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目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致残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学生漠视生命,做事冲动,缺乏道德的考量。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生命伦理价值理念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相关章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命之不易、感悟生命之价值、正视生命之消亡,让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2]
近些年,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行为方式的失当引发了很多生态问题:例如,生态破坏、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等,同时转基因技术与食品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开始思考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那些重大、紧迫的关于生命自身的伦理问题。[3]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教学倾向于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缺少对生命伦理等问题的关注,造成学生的思想道德“配置”无法满足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解读生命伦理相关问题,探讨生命伦理专题背后涉及的道德问题,增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产生一个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五、建议
(一)完善教师的生命伦理思想,将生命伦理教育落到实处
生物教学大纲中明确表示要推动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老师是学生的领航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价值理念会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因此生命伦理教育想要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形成正确、科学的生命伦理观念,充分了解当前生命伦理学前沿议题,且充分认识到生命伦理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其次,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生命伦理相关培训、演讲,从而促进教师生命伦理思想的成熟和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于无声处影响学生的生命伦理观念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校园氛围的好坏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将校园构建成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命伦理文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校园中悬挂一些有关道德伦理的标志牌,定期召开以生命伦理为主题的班会,举办生命伦理知识竞赛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生命伦理含义的理解,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积极、健康、创新的价值取向和整体价值观念。[4]
(三)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生命伦理学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里有很多关于生命伦理方面的教育素材,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授业解惑和培养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展生命伦理教育。通过分析生物教材中生命伦理观念内容,并以此内容为基点展开生命伦理教育,力求提高学生深度思考生命伦理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社会热点议题,形成学生独立的思想,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伦理道德冲突。例如,应用生态学知识,开展生态伦理教育,使学生热爱自然。
(四)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践行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课堂上通过生物教材上的实例让学生感悟生命的重要性不具有说服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开展生物教学时,应多增加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使其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区服务、养老院慰问等,让生命伦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真实的感受,让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不单单是停留在嘴上,而是根植于他们的内心深处,让生命伦理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五)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培养科学的生命观
首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恰当的时
机开展生命教育。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实验中均会涉及与生命观相关的问题。其次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增加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植被调查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所有生物均具有其生存的必要性,均为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就算是对人类有害的生物,我们亦不能完全将其加以消灭,应控制数量,使学生明白生命是平等的。
六、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高中阶段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珍爱生命、爱护自然。
参考文献:
[1]严英刚.高中生物课堂中生命伦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胡南兵.浅谈高中生物的生命伦理价值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14(5):124.
[3]田海平.关注现代技术展现的生命伦理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8(1).
[4]索文斌.生命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用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0(4).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