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摘要:社会公共工程也就是在政府的支持或是主导下的各种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属于国家财政政策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就我国而言,当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中,在社会公共工程的供应上,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公共工程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经由对社会公共工程方面在近年来所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社会公共工程会计应该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理论。同时,基于对社会公共工程自身属性的探究,提出适合于社会公共工程业务的会计模型架构。
关键词:社会公共工程;会计模式;架构
就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基于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公共工程方面呈现出结构失衡、资源浪费、分配不公平等问题。部分地区政府或是具体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比较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导致其在社会公共工程的供给内容以及投资方向等各方面出现不合理或是不公平的决策。在此种背景下,各种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以及坏账得以出现。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政府方面需要选择合理的制度,将非核心性的活动转变为私有结构,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公共工程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但也可以是符合标准的民间组织或是个人。但是,在此转变过程中也呈现出民间组织信息不充分等多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归结为,构造社会公共工程会计的理由,为此,有必要开展社会公共工程会计模式架构合理性的研究。
一、社会公共工程会计基础假设构造
(一)会计主体假设
社会公共工程会计的主体与企业会计主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其主要差异表现为,企业会计主体的产权主体较为明确,但社会公共工程物品存在着一定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等特征,不能够基于产权来明确会计主体[1]。就社会公共工程物品的供给方面来分析,此类物品的主体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可能是政府但也可能是各种民间组织或者是个人,不能够将其会计主体认定为特定的供给主体。针对此,借鉴于西方国家基金会计中会计主体假设内容,可将社会公共工程会计的主体假设为基金。此种主体明确方式能够合理的进行核算空间范围与界限的明确,同时也能够区别社会公共工程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的利益划分。另外,应用此种会计主体界定方式,也能够客观的显示出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明确立场以及会计数据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所具备的各种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假设
普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持续性的投入大量资金,且资金回收的时间周期较长,基于这一点来考虑,政府方面选择优先关注GDP排名的提升,由此会默认减价服务价格,由此致使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缺失,或是投资成本有所增长[2]。职能监控所指向的是对职责范围内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作为社会公共工程会计的主要内容处在,基于其重要性考虑,应该在会计假设选择期间做出全面的显示。基于以上出现了会计假设理论的另外一个理论,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这其中所提到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经营方面的可持續发展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异,其主要差异便是建立基础的不同。持续经营假设是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上所提出的,而可持续发展假设则是基于社会公共工程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上所提出的。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核心内涵是组织发展目标的差异,企业所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社会公共工程所关注的则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会计周期假设
社会公共工程与社会企业组织的周期假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企业方面,会计周期假设提出的基础条件是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所采用的方式包括预提、待摊等。而从社会公共工程会计方面来看,其周期假设与所生产产品的周期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3]。所涉及到的环节包括产品生产可行性的审查、项目开展资金筹集、产品生产过程、后期产品的营销等,若人为的进行会计分期的划分,则会难于进行各个环节的会计核算或是监督工作,同时对会计信息的可靠传递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会计周期假设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职责混乱问题,另一个方面还能够对项目开展期间的资金与材料实现全程监督。
(四)货币计量假设
社会公共工程与其他经济社会中的经济组织而言不具有竞争关系,也正是由于此特点,促使其变成了一种较为罕见的资源。同时,与经济组织也就是各企业进行对比,社会公共工程所生产的产品缺失市场灵活性,其产品价值在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波动,此特点导致其符合了货币假设下所形成的自假设,而这种假设理论便是货币稳定不变。另外,就可加总性而言,仅有货币才符合其标准,也只有货币才可以将多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显示[4]。
二、社会公共工程会计计量模式及原则
(一)社会公共工程会计计量模式
社会公共工程会计模式主要选择是三维会计,其原因在于,社会公共工程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常规情况下,作为主要代表任务的政府会经由税收形成筹资实现资金支持,同时还会交付到各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基于这一点来看,可以理解社会公共工程投资的主体是人民,但人民不会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实现对政府或是工程开展过程的监督[5]。三维会计将传统会计的资产等同于权益这种会计形式做出了转变,其所采用的会计等式为资产等同于行为且等同于权益。就价值运动过程来分析,行为是价值变化的唯一动因,人力资源则是价值的源泉。若缺少一个完善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或是资源的权利在主体缺失环境下,作为会计自身所具备的监督与控制职能,需要承担起权利主体的职能。
(二)会计行为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则
第一,行为与价值正相关性原则。基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明确的是行为是价值的唯一动因,在三维会计中所有关于行为价值的会计信息都应该作为首位存在,其变动将会直接导致资产价值的浮动。第二,及时反馈原则。人本资源属于价值的源泉,其中人的行为是价值变动的核心原因,只有都对行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掌控,才能够促使自己的行为及时的得以调整。第三,可操作性原则。针对行为的明确与计量,三维会计的机制与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与实际操作人员进行结合,进行价值的评估[6]。endprint
(三)会计行为确认与计量的附加原则
第一,立体动态会计思维原则。社会公共工程的三维会计所关注的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会计。从传统中将物品自身作为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作为主导地位的会计信息供给机制与规则。此种转变能够促使会计信息实现可靠的计量,并能够及时的进行反应,基于这一点来考虑,需要将社会为本的主要思维作为会计信息反应的内涵,才能够在空间上显示出经济现象的会计本质问题。第二,增值与减值匹配原则。三维会计将增值与减值之间的匹配原则代替原有会计的匹配原则。
三、社会公共工程三维会计核算
第一,记账符号设置。在三维会计中,行为是全新出现的基础要求,其性质与传统两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单纯的行为变动,不会影响到其他两个因素的变动。基于这一点考虑,需要进行記账符号的设定,可用增-减=正-负=收-支来显示资产要素的变动。第二,社会公共工程三维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在社会公共工程中,基于投资的物理资产与最终权益的变动较少,可应用传统会计科目,但是记账符号需要结合三维会计中的全新标准对资产变动与权益的变动进行记录。
四、结论
全文基于社会基础设施管理的实际需求分析,阐述了社会公共工程会计模式架构,经由全文的分析能够明确的是,三维会计是当前社会公共工程会计的主要选择模式。在常规掌握的处理方面,需要遵循三维会计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相关要求以及三维会计的会计核算原则进行。
参考文献:
[1]顾水彬,蒯心怡.会计、组织与社会:会计影响范畴的制度学解析[J/OL].财会月刊,2017,01(16):10-15.
[2]杨楠.政府公共财政的财务会计创新改革策略[J].经贸实践,2017,04(05):228.
[3]王颖.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4):100-101.
[4]崔强,崔彧焕.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思考与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6,07(06):34-36.
[5]胡克训.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双分录”业务会计处理[J].新会计,2014,06(10):43-46.
[6]黄孟芳,卢山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组织价值审视及价值范式建构——社会责任审计与社会会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02):99-102.
(作者单位:昆明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