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明
(包头铁道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0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群成员,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自然地理资源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抓住发展机遇期,依托重工业产业优势,完成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满足市民生活需要,对包头城市文化进行“休闲浪漫、智能乐享、创新悦进”的全新定位,这对城市发展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
包头城市文化建设的公共政策必须贯彻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城市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明确“以人为本”的城市文化施政理念,可以更好地从个体出发,发挥、调动文化建设主体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明确“科学发展”,打造高效部门联动机制,理性、长远、智慧的进行城市文化建设布局,实现高效率、高回报。
基于包头城市文化新定位,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公共政策应体现以下四方面施政导向要求。
恰当的城市人口发展政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人”是城市建设主体,城市发展是否有活力,重要因素取决于人。对于包头而言,高素质人才和高基数人口同样重要。城市文化建设有赖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依靠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优秀的人才。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能为城市发展带来持续的人口红利。
2017年,伴随京沪严控“大城市病”,加快产业转型等原因,一线城市首次常住人口减少,为二三线城市吸收人才创造了机会。2017年开始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内陆城市展开了积极的“抢人”大战,陆续发布了人口吸引及人才招募计划。在“抢人”大战中,二三线城市呈现出东西部优势差异,东部地区城市成为各类人才优先选择,二线城市较三四线城市更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囿于包头自身的发展层次和区位特点,先天优势不足,对成熟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因此包头应当推出行之有效的人口政策,增加人口数量,提升人才质量,形成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联动机制。
包头市人口的净增长绝对值长期处于低位。缺乏有力的人口政策刺激,很难产生持续的人口增长动力。吸引外来人口较之本市人口自然增长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应当成为包头市人口政策的突破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一方面有利于智慧城市、乐享城市建设,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周边人口。
提升人口质量是关键。包头市是自治区内的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但应届毕业生就业流动性强,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包头发展提供服务。要想在与周边城市进行人才竞争中占得优势,必须出台更宽松的人口政策,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例如,毕业生落户政策、企业吸纳人才奖励机制、人才管理配套行政服务等一系列内容。
留住本地人才之外还要增强城市自身人才竞争优势,吸引其他地区的优秀人才。以南京为例,为了推进南京大学生“宁聚计划”实施,南京市公安局会同市人社局研究制定落户新政,进一步放宽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落户条件,简化手续,实现先落户后就业,为南京市吸纳各类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复杂,包头市必须尽快落地相关政策,给予社会和企业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增加政策的灵活性,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现实生活困难和今后发展障碍,增强城市人才竞争力。
最后必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外部环境。国务院印发 《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特别提道:发展创业载体,加快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建设,允许各地对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一定奖补。包头市在当前阶段应当依托特色产业和行业,服务社会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打造成熟的人才培养和考评机制,做到能培养人才,能留住人才,人才有特长,产业有特色。
注重创新产业发展是城市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市文化建设水平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因此,城市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生机、潜力的新兴产业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再添助力,进一步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打造“创新、悦进”的城市精神,是对传统工业城市市民精神风貌的提升和丰富。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包头市作为城市群中的重点工业城市,土地、资金、技术、交通等生产要素影响较低,这为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兴建创新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完善行政配套服务体系,夯实技术迅速转化成生产力的行业基础,优化税收和奖补政策,是包头市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必备条件。
创新产业发展还需要与自身现有行业、资源对接。通过培养创新技术人才,设立创新工作室等方式加快生产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突破产业布局局限性;通过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完成跨行业、多领域合作的新型商业模式创制。例如,鞍钢通过鼓励技术创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唐山普钢通过精细管理,压缩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包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稀土之都”,可以围绕稀土资源进行生产线建设、新材料研发、元器件生产和终端产品开发等行业建设,形成资源型多元行业布局。以现有传统行业或高新技术行业为支点,融合现代服务管理、科技研发、金融资本、物流配送等行业,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
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创新产业发展,为包头城市经济增加动力;同时,依托现有资源和政策,在新兴领域发力,打造重点企业和品牌,有助于塑造崭新的城市形象,呈现层次丰富的城市文化。知名的地方品牌或产业可以加深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印象。首府呼和浩特市被誉为“中国乳都”,是因为有包括蒙牛、伊利在内的知名乳制品企业。包头市是“草原钢城”,是因为我们有新中国一五期间重点规划企业——包钢。轻工业或重工业的城市印象由此产生并深化,最后在市民精神和城市气质中呈现出来。
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经济活力和优秀人才,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城市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内核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勤奋、坚韧的传统工人精神内核中融入创新、活跃的时代因素,这既是对传统城市文化精神的继承,又是一次创新发展,有助于打造新的包头城市文化形象。
文化品牌既是城市文化的外显载体,又内含城市文化精神要素,是城市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呈现。因此,注重文化品牌发展是公共政策建设重点。包头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应该从具象的文化产业和抽象的城市形象两个方面着手。
(1)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的形成依靠政府引导、民众参与和社会认同。结合包头城市文化建设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包头产业文化建设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个特点。
因时制宜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国家发展规划,完成文化产业升级。“一带一路”是一条经贸和文化融合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助力非常重要。“文化带路”,文创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包头作为中西部城市集群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文化产业升级助力文化交流。因此,包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应该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打好“文化+科技”牌,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做好文化产业升级工作,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可以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依托新媒体和互联网打造原创文化IP,创建文化品牌。三国历史人物吕布是包头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围绕这个人物进行文学创作,塑造认知广泛的形象,初步形成泛娱IP,进行影视、图文、游戏和周边开发,最终形成包括游戏竞技场、影视基地等文化实业和原创IP无形资产在内的文化产业链,带动城市文化产业升级。
因地制宜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结合包头城市地理区位优势,发展文化事业。包头地处北疆,与蒙古国接壤,拥有满都拉口岸,在中蒙经贸往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头市文化事业发展应当考虑到这些因素,一方面文化产品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要把别处的客人迎进来;同时还要有利于我们走出去,便于文化交流和融合。文化产业可以从进行常态化中蒙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开展。例如,打造国内首个中蒙艺术展示中心或表演场馆,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到北京可以去德云社听相声,到东北去刘老根看二人转,到包头可以在演艺中心看到正宗纯粹的蒙古国歌舞、摔跤等表演。
因人制宜是指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不能脱离包头城市文化特质。文化产业升级和文化品牌塑造应与既有文化形象一脉相承,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草原的辽阔和钢铁的坚毅,形成了包头人的精神品格,也成为包头城市文化最重要的内核。这是城市发展中的宝贵财富,也是外界对包头城市文化、包头城市人群的集体画像。文化产业和品牌创建过程中,应当以此为基础,参与主体和社会大众的接受度会更高,更易于推广宣传。例如,宁夏银川影视城主打沙漠情怀,就是银川市在文化品牌塑造中对社会认知的一次现实复制。
(2)城市精神文化包括市民素质、城市气质、民风民俗等方面,是城市的灵魂。对抽象的城市精神文化进行清晰、准确的描绘和设计,将抽象文化因素外显化,这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工作。
首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和历史特色的城市标志:包头市被称为“鹿城”,可以从鹿的形象着手,进行城市标记。体现鹿城特质不是简单做几个雕塑,而是要建立完整统一的城市标志符号,专门设计,专门管理,专门使用,做好品牌营销,通过文学、绘画、雕塑、建筑、影视等形式植入城市符号,扩大品牌影响力。
其次,找准定位,选择自己的城市形象大使。城市文化及城市形象的设计应当找到具象的体现,城市形象大使的选择有利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传达和表现城市风貌和气韵。例如,苏州选择韩雪作为城市旅游形象大使,看重的是韩雪清新、温婉的气质,这与苏州城市气质相一致。包头城市文化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公开招募城市形象大使的方式完成初级营销,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让城市大使更加亲切、真实,有代表性。打破既有观念和地域局限,只要是生活工作在包头的人群都可以代表包头。年轻人的新选择,也是包头的新未来。
最后,要恰当运用包装策划。提到休闲旅游,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广阔的地域特征,提到包头,想到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性:草原、牛羊和沙漠。包头自身的特点在深刻的蒙古印象中被淡化或忽略。包头要有意识地突出自身特色。例如,餐饮美食、水草沙俱全的自然风光、重工、军工文化等。2017年初刷屏朋友圈的扫雪“坦克”就是包头一机集团对产品——涡喷吹雪机的宣传策划的优秀范例。包头有美景、包头有美食、包头有好人,优秀的城市文化要素必须通过知名的文化品牌、有效的包装宣传走出去:酒好也怕巷子深。
城市的物质文化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等因素,通过城市建设成果展现。作为城市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和运行,为城市人群创造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智慧城市是系统工程,集中呈现了城市文化的所有物质要素。因此,注重智慧城市发展,建设高水平现代都市,是城市物质文化发展的保证。
包头市贯穿东西部,四通八达,是中国近代历史和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经贸城市。“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倡议的提出,西部城市集群的发展,给包头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广阔的地域,丰富的土地资源,高比重的城市人口和高水平的市民素质,这些是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包头城市文化“休闲浪漫、智能乐享、创新悦进”的新定位,对城市未来发展提出“智慧城市”要求。在包头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规划不足,发展呈现地区间差异性、城市布局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等现实困境。智慧城市的宏观布局是新型城市文化建设的前提,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是城市文化的具体呈现。“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致力于推动沿线地区和国家智慧城市发展,推动人类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包头城市文化建设的“宜居”特质与国家发展规划一致,将会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获得极大助力。
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政策红利下,智慧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丰富经验,依靠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城市的世界方案。这将为包头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经验和示范。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政府主导。现代城市文化对智慧城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建设要求。社会生产部门和民众作为建设主体和参与主体具有认知局限,难于宏观统筹,政府必须作为引导者居中协调调度。以纽约市信息化进程为例,纽约市民和社会组织是随着政府的宣传推动逐渐认识现代通信网络并最终接受的。纽约市政府的积极作为,使纽约智慧城市建设迅速进入了数字时代。
高速的信息通信网络、稳定庞大的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平台、服务于个体和商业的人工智能、便捷安全的智慧出行方式、满足个体和群体需要的现代化城市安防系统、清洁环保的可再生智慧能源……这些将是智慧城市的“标配”。各生产、技术部门作为建设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配合政府规划和建设要求,打好智慧城市建设这场团体赛,抢占 “数字商机”。
市民是智慧城市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推动者,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果最终由市民的具体生活体验传达出来。政府引导、鼓励市民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智慧城市生活形态是所有城市文明进程的必经阶段。随着社会文明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市民构成主体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助力将越来越大,成果也会充盈丰硕起来。
综上所述,立足包头城市发展定位,结合城市化趋势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包头的城市公共政策应在人口吸纳、创新产业、文化品牌和智慧城市四个方面发力,从而推动包头城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