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创活动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07 10:29陈金军周漠蔡淑娴张学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科创大学生实验

陈金军 ,周漠 ,蔡淑娴 ,张学文

(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湖南长沙 410128)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并不只是“异想天开”和“痴心妄想”,以及不切实际的空想,他谈到的这个想象力更多是指大胆地猜想,然后用无数的实验去将猜想转变成现实,这就是创新。创新,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社会的新兴力量,它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进步——从躯体到思想。

1999年1月,我国政府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里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这次大赛首次将创业计划大赛带入中国大学校园。至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先后诞生了视美乐、中文在线、慧点科技等数十家知名公司,同时数以千计的清华学子在创业计划大赛中得到了全面的提升。2002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单位。2008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在全国15个省市的30所高校,共设立了30家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1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致力于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2015年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长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有19年之久。从当初“创业教育”概念都极为模糊的时期,再到创业教育初步发展,大学生在就业困难时开始选择创业,到现在,大学生创业比率逐步上升,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番。其中,科技创新活动就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培育方式。按照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分类,所谓科技创新活动,包括三类:(1)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2)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3)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该文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究当前的大学生科创活动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 对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调查分析

据调查,湖南农业大学生科院80%的学生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感兴趣,有41.6%表示曾参与过或现在正在进行科创活动。85.6%的学生认为举行科创活动是有必要的,且极具积极意义。科创活动的举办主要有以下几点益处。

(1)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锻炼专业技能,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巩固。

(2)激发和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生活。

(3)锻炼自身的团队意识,培养协作精神和领导力,为以后的工作情商奠定基础。

(4)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不仅是开辟新领域的巨大推动力、为科研学术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且对整个社会都有巨大意义,为国家建设培养了重要的科技人才,为振兴中华奠定了科技基础。

有 “创业教育之父”之称的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Timmons)教授曾提出了包含创业机会、创业团队、资源三个核心要素的创业过程模型,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其中创业团队位于三角形的底部,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类别创业不同点主要在于年龄、眼界、阅历、学识,大学生创业团队明显在眼界及阅历上稍逊一筹,但他们的优势是创新思维活跃,年轻有胆识有拼劲。最大的亮点是他们创业项目主题的新颖程度非常高。同时,目标客户定位也与传统项目有较大不同。这些新颖独特的主题很大部分都是来自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很显然,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激活”平台。促使学生发现或者组合一些志同道合的队友,利用课余时间去挖掘,去研究,哪些是可以创新、加以改进的事物。当这样一个研究完成后,研究成果将有很大概率可以应用于市场上,并投入生产经营获得盈利。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37.5%的学生会在研究成果能投入市场的情况下选择自主创业;21.45%的学生选择不会创业;35.7%的学生在有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会创业;另外5.35%的学生选择当导师在有科研成果的情况下有意愿创业,他们会在教师名下帮助创业,听从教师调遣,但非自主创业。

2 高校创新创业活动中现存的障碍与挑战

科技创新活动固然有很好的一面,但不可忽略的是目前它作为创新创业平台也存在不少障碍。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以下几点。

2.1 项目申报过于集中

部分高校,或是一些院系对开放实验不重视,或者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开放实验项目申报集中在某些院系。例如申报项目集中在理工科院系,而文科院系少;师生就近申报居多,跨专业、跨学科申报较少。还有由于资金等原因,使得大院的申报项目多,小院系的申报项目少。

2.2 对科创活动重视度不够

从小的方面来说,现在部分院系对于科创活动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仍然处于低端水平,在科创活动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不少学生(40.81%)都认为学院组织的有关科技创新创业的活动不够多,希望今后学院能够多组织一些。信息来源贫瘠,宣传力度不够是当中重要原因之一,占比40.38%。据调查,62.07%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会,有时并不会主动去了解科创活动的信息。这说明,海报宣传(14.77%)、官方微信(7.95%)、官方QQ(9.09%)等信息获取渠道并不能成为对科创活动兴趣度一般的学生的主流信息来源。班级通知和教师介绍是大部分人获取有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它们占比分别是44.32%和23.87%。

2.3 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得不到有效引导和解决

对于已经参与过,或正在进行科创活动的大学生来说,活动中的问题和困难又不一样。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资金设备(25%),缺乏合作队友(21.42%),缺乏老师指导(19.64%),缺乏活动形式(16.96%),缺乏宣传力度(16.96%),还有一小部分缺乏专业知识等其他原因。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科创活动进行时难以达到所有参与学生的预期目的,有21.91%的学生表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将不会再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他们之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有更想做的事,还有的人表示这样的活动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甚至占用了自己正常学习的时间,又对学业没有太大的意义。

总而言之,高校科创活动水平亟待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但如何提升,如何有效率地提升,也是当前的难点之一。

3 迎接挑战,清除障碍,提升高校科创活动水平

3.1 合理利用高校实验室,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度和使用度

高校科创活动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是加速学科建设,其二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这两个目的出发,首要举措就是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度和使用度。虽说目前国内的实验室已不像当年那般封闭,已有大部分的院系允许有实验团队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但是开放度仍然不如国外的实验室。国外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是高度开放的,有的学校,甚至无须申请即可使用。我们需要学习这种高度自由的实验精神。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单一的教学型实验课程转变为创新型自主实验,去参与科创活动。

3.2 整合各项有效资源,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

在各种资源都相当充沛的信息化现代社会,对现有各种资源整合,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更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加速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尖端设备及人才资源。当下只顾我们现有的各项资源仍是远远不够的,国内高校之间的资源(实验室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设备等)都不尽相同,各校有各校的长处,资源优势也有相当大的区别。构建平台,鼓励高校实验室对外开放,促进校级资源之间相互分享,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跨校交流导致的“跨界”更容易催生成功的科研成果。有条件的话,引进国际上先进科技、尖端人才,弥补高校自身的不足,相对学生的教学实力以及推进科创活动的程度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古话便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进他人的优势科技并学习创新永远是科研不应忘记的一点。

其次,将企业资源整合到平台中去 ,构建便利化、开放度高的创业平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可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孵化,增强科研实力。推动科研成果问世的其实是市场需求,需求不单只看当下社会,还要将目光放到更长远的未来。但对于生活学习都常处于学校这座象牙塔里的师生来说,他们关于市场需求的察觉力远不如企业人员敏锐。市场经济热潮风起云涌,不是常在其中摸爬滚打的人难以迅速调整自己的科研实验。并且,与企业合作,可由企业出资与购买设备,可进一步推动科创活动的进行。企业策划、咨询、代税、代账等一系列高校科研组难以承担的活动都可由合作企业来完成,为科创活动成果的生产营销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高校可在企业设立实验基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现双赢。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也曾在《发现双创之星》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中说道:“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是青年创新创业重要的指导帮扶力量,希望大家更加关心、支持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平台、资金项目支持,成为青年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

3.3 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构建专业全面的创新创业辅导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团队,没有专业技术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师资,创新创业教育就无从谈起。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技术理论及实践经验兼备的专业人才来引导教学。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团队建设;对该方向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鼓励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改教研课题;支持教师到企业、地方进行调研;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增强与企业对接的实践经验,探索教学新模式等。导师团队可以吸纳校外的各行各业专业人士,例如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设计师、经济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创建一支专业全面的创业型导师队伍,构建专业全面的创新创业辅导体系,引导学生们对创新创业进行尝试和探究,直到成功开展创业。

3.4 重视创新实验教学,逐渐改变教学性实验的刻板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意识,没有创造的激情,学生从我们这里学到的只不过是死的知识,我们的工作将是普通工匠都能完成的无趣的活计。”缺乏创新型实验教学是当今高校教学的一个通病。高校应出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挑选具有创新精神的授业教师为学生们开设创新创业型实验课程,而非传统的教学性实验。教学性实验虽能教授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及技能,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们本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因材施教是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板块。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也就是人才驱动,不能脱离培养对象,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 ”。每个学生的品质都不一样,实际操作中适合的分工也有非常大的差别。有些学生做实验积极、学习自主能动,在完成任务时主动汇报;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有的展示能力强,汇总能力强;还有的学生做实验积极,但不善于沟通,也不善于展示。学生的品质千差万别,若教学中一视同仁那就可能埋没人才了。要想提高科创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就应当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品质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最适合的教育。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善果远不止培养能力这一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思维方式。学生更应该注重的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过程。

4 结语

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平台,是国家培养用于科技建设人才必不可少的方式,是引导新一代青年学生正确建设未来的指路明灯,是指引当代学生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经道路。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也不在于能为这所高校及高校的教师带来什么样的效益,更不意味着就仅仅是创新成果发展出的成功企业。指导教师及大学生都应该更警醒些,不去为可以带来利益的结果而奔波,而是将眼光更执着于能够创新的“人”身上,多去思考创新思维能够带给自身、国家、社会,甚至是全人类的进步以及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封写给第三届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信中说道,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感到十分高兴,他认为这个活动在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大学生们又受到了思想洗礼。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以他们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不仅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还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同样,作为引领青年们去肩负责任,书写无愧于任何人的历史篇章的教育者们,更应注意,教育本就应该失掉那些功利性目的,它是纯粹的、光荣的、伟大的。谨记初心只为培养人才,才能与学生们一起承担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科创大学生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做个怪怪长实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