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宇,董爱民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化载体,它将人最基本的机体运动健康与更高层次的思维智慧高度结合,使人“内志正,外体直”,那就是射箭。
射箭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为了达到狩猎与自卫目的,一直将其作为一种武器。将弓箭化兵器为礼器,寓教于射的,唯有华夏文明。我们现在常说的礼射是射箭作为文化载体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指带有严格礼仪规范和很高道德标准的射箭仪式。礼射源于夏商,兴于西周,西周射礼分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拔与祭人才而举行的大射;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而举行的宾射;“行于燕息之日”[2]为燕饮而作的燕射,以及地方推举贤德之人而举行的乡射,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以“明长幼之序也”,《礼记·射义》中记载:“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因此射箭是选拔人才的重要考量标准。
其中最为当今之世所推崇的当是乡射礼所表达的人文精神。乡射分三番射,射手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范,做到“进退周环必中礼”,第一番射重于教习,司射示范,射手按序发射,无论中否,均不计分;第二番射考察射手射准能力,正式比赛,进行积分;第三番射则考察射手是否能够根据乐曲的音韵律动射中目标,以此考察射手被提拔之后,是否能够根据礼仪与行为规范来达到治国安邦之目的。
2.1.1 训练自我控制力
射箭时要求射手实现一个动态平衡,即拉弓手与推弓手平衡、重心前后平衡、气息自然平衡等,这些都是要同时做到的,因此需要一定的训练量才能做到自然兼顾,与此同时也会训练射手对自身机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3]。
“射者,内志正,外体直”射箭要求外形端正,这是一项扩胸运动,不塌腰、不含胸、不撅臀、不后仰,长此以往,身形挺拔如松。
2.1.3 增强胸、臂、腰、背、腿肌肉
射箭是一项全身运动,背部开弓、肩部放松、双手持弓、腰部为轴、气沉丹田、双脚稳如磐石,需要全身各部为协调发力,相互配合。
2.1.4 增强心肺功能
举弓时自然吸气于腹下丹田,呼气时平顺稳定,使身体自然放松,从而保证力量的自由释放,在出现憋气感觉之前将箭射出。
2.1.5 矫正视力,缓解眼部压力
射箭总是会拉远距离的,而距离一远,眼睛就会聚焦到远处的靶面,从而自然拉伸舒张眼部肌肉。射箭讲求目容端正,目光静若无人,动若射的。尤其是当身处自然环境中,更是养眼的绝佳环境。
2.1.6 培养自然和谐的审美情趣
与去年的调查相比,其他变化仅有CPA报道的AB Smithers北方木制品公司倒闭。这家工厂在我们去年的名单中仅显示9.7万m3的年产能。
射箭运动有此十一美:动态平衡的自然之美;用力柔和舒缓之美;身形中正挺拔之美;气定神闲之美;从容果敢之美;坚毅之美;恭敬礼让之美;自觉互助之美;尊重生命之美;积极向上之美;“学而时习之”的精神愉悦之美。
2.2.1 反求诸己
“射有似乎君子,失中正鹄,反求诸己身”“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就像君子做人,先端正自己再去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怨恨胜者,而是反省自己是否哪里做得不好,只有反思自身、完善自身,才能真正有所突破。
2.2.2 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于自然材质的弓没有任何高科技高精度的瞄准辅助器械,因此射箭过程对射手的自身动作的控制能力、与器材的配合以及对身处环境的感知(如风、雨、人声等)等方面要求更高,需要射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抉择,谨慎思考,胆大心细。
2.2.3 君子不争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箭强调修缮自身,即便是竞争也无不依礼而行。在当今社会,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不知不觉将生意场和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带进了生活里,为没必要的事情而争抢好胜所引发的恶性事件数不胜数,故“君子不争”的精神对于现代人分清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有着很大的价值。
2.2.4 尊德守礼
“射者,进退周环必中礼”(10)在古时礼射比赛中,射手进、退、转向等动作全部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为的就是培养一种遵规守矩的良好品德,也培养着一个人的礼仪意识。
2.2.5 有始有终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1)在放箭后肢体并不是立刻放松的,而是需要保持一小段时间的放箭时的姿势(即余姿),许多业余射手放箭后便以为结束了,于是立刻懈怠下来,殊不知在懈怠下来的一瞬间,箭还在手上,并没有完全离弓,身体的变形使得箭受到了其他力的干扰,从而会改变箭的飞行,因此要求射手心静神定后举弓发射,箭至气沉后收式落定。
2.2.6 知舍得
射箭强调活在当下,前一支箭已经逝去,下一支箭还没到来,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手中的这一支箭,每支箭都是全新的开始。过去的既然无法挽回,则不必在沉溺其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将其放下,潇洒迎接接下来的一切,有舍才能得。
2.2.7 射以明志
《礼记·射义》有云:“绎者,各绎己之志也”。射箭有明确的靶心,射手心中也有明确的目标,这种强大的目标感和目的性训练使得射手在长期训练后,使这种思维影响到日常生活: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我怎么做?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2.8 坚毅果敢
故而古语有云:“练兵自练胆始,练胆自练气始,练气自练射始。”拉弓时间越久,人的力量就会越不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射手拥有一个果敢强大的内心,抛弃细枝末节,一旦瞄准到位,抓住时机,不要犹豫,果断出箭。
2.2.9 心静如水
射箭除了技术熟练、稳定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始终将精神返回到自身上来,并贯注于目标。中不喜,失不恼,诚心诚意射出每一支箭,长期诚心习射,自会气定神闲。
2.2.10 和而不同
射箭界的人千千万万,射法也是千差万别,至今并没有准确规定哪一种是最标准最好的,不同的弓种、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特点,然而它们的共性就在于求准、修身、自然和谐。
综上所述,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与乐为治国安邦之重中之重,射仅次其后,故弘扬礼射中的人文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不是要原封不动地恢复作为封建专制统治思想根基的礼乐制度,而是要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中符合时代发展和历史潮流的有价值的东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将其中于当今社会有益之处加以提炼、改造、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