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坤丽,岳祥勇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压力,因而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将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甚至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利用这门课程的作用和特点,对高校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排解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形成良好的抗压能力,合理应对各类挑战与措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机制,需要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自身性格原本就较为敏感、脆弱,抗压能力较弱。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应当采用鼓励为主的疏导方式,在了解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应对方式,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调节和疏导。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政治学科的教育与心理健康、思想品质教育有效结合,使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现在的社会因素和时代发展轨迹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目前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从小衣食无忧,无忧无虑。除此之外,现在这个社会也是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发达、信息爆炸以及网络十分发达的阶段,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拥有开阔的视野,获得了多种多样的信息,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在成长特点方面,当代大学生独立性比较强,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希望自己的事情有别人插手,希望许多事情都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大学生的依赖性也很强,他们在日常事务和经济方面上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升学等重大人生选择,因而也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学生若无法对这些压力进行及时有效的疏解,容易导致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自己在学业和工作上的表现,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而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教师若一味进行说理和管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应有意识地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切勿让过度的功利心影响自我的判断。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及时调整心态,将失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坚持不懈地奋斗。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断为学生解答心理方面的困惑。学生自身则应当加强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更好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为了不断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提高其综合性和运用性,应该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进步。改革开放之后,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因此应该积极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不断努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也积极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时,不能依靠传统的外部灌输,而是应该积极推进对学生个体心理的影响。应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注重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不断的尊重个体发展的诉求。应该注重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内心强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可以从心理学、精神动力学等其他角度来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的考虑。应该积极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层面的需求相衔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与进步。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的表现,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演变成校园暴力事件,从而影响整个校园的秩序和安全。为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疏导这些不良情绪。情绪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谈心、对话等方式对学生极端、消极的思维进行纠正,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不良的认知方式。
当前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需要应对多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若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校园安全的巨大威胁。应该积极帮助当代大学生化解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积极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敞开心扉,宣泄其压抑的情绪和情感,这样有利于加深对大学生实际的情感状况的理解。应该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融合,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提升心理疏导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专业的培训掌握高校心理疏导工作的方式方法,真正为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帮助教育者掌握心理疏导方法。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者应该积极研究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具体分析。应该采用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促进心理疏导的进行,有效发挥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者还要加强心理疏导理论研究。将理论研究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指导心理疏导实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采取措施在高校内营造一种愉悦、舒适的心理疏导的情感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尽量做到多样化,可以通过讲座、授课等方式向学生宣传常见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尽早发现自身的心理健康隐患。高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的机会,及时解决学生在心理疏导方面的需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平等、包容的心态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为学生创建一个阳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受教育者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应该积极利用心理疏导营造一个和谐的情感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大学生活中,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校园活动参与度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排解心理的障碍和思想的困惑。这样还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大重视程度,并且要提高投入力度。高校应当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团队,引进专业心理人才,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定期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制定有效的心理预警、干预和救助机制,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和学生间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师生良好互动,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寻求专业的心理指导,并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应该积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营造师生融洽、轻松的合作氛围,教育者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