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情感性素质培养的人格化模式研究

2018-03-07 10:29贾美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人格化师范生人格

贾美艳

(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自古以来,教师的情感品质都是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情,教师的性格品质在授课过程中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们对于自身性格品质的建设,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开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先生,就曾提出过很多教师情感品质的情怀。同样也蕴含了对教师的情感要求,可以说古今中外都对情感品质尤为重视,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下,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自身的品质性格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古今教育的不同教育理念

1.1 古今对比

在古代,注重伦理主义教师思想,它是以情感为基础而对教师所产生的要求。在现代社会,对于师范生情感的教育是借鉴了西方对师范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审核与培养,尤为重视,就是自身的情感意识,道德品质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而我国的情感师范教育就是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师范生自身的情感素质的综合性,通过加强师范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技能,在情感素质方面,还有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特殊职业条件。

1.2 当今要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所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时至今日,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师资培养工作。而我国已经提高教师实践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培训的重点。通过调整师范院校的水平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学校参加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通过试着办高校中的独立的师范类学院等方式,拓宽教师培养渠道,引进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培养适应型教师,努力将教师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优秀教师。

2 争做好教师

2.1 优秀教师素质

众所周知,好教师一定有高学历,但有高学历的未必是好教师。但是在注重学历的大背景下,关于教师素质问题的探究,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思辨的方法,演绎、推断合格教师的素质结构;第二种是通过个案研究,分析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个别性素质,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勾勒出“好”教师的素质特征;第三种通过问卷、工具、测量和统计推断教师的个性、人格等方面的素质特征。在世界各地,台湾的学者们在教师素质研究方面,付出了大量劳动并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对于教师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提出了师范生情感素质拟人化模式的原因

一般认为,培养师范生的情感素质,不仅是国内外师范生价值观的发展趋势。他更为重视的是人类文明以及人类的精神世界对人类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影响,通过技术教育来改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师的技能以及内在的吸引力。在笔者看来,情感是人类迷失的精神家园,是今天最渴望回归的地方。教育不能重复“见无非”“理性无情”的历史悲剧。它应该成为人类生活体验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成人的理想。当代基础教育的转型,在促进儿童最终的生活质量发展理念上,是这种追求的深刻体现。

3 基础理念

3.1 人格化教育

教师情感素质的人文教育,是指培养未来教师对教育和生活价值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心灵的建构,将这些价值内在化,融入个人的人格体系中,形成教育的人文或文化精神的过程 。人格化教育是一个涉及教师职业心理世界各个领域和层次的整体体系,不局限于专业能力和专业人格等有限领域。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了教师的职业需求、理想、认知、情感、意志、能力、人格和自我意识。

3.2 人格化主张

我们提出了人格化教育的理念,其目标设计是基于马克思的人格理论或个人观点,情感品质的人格化也不例外。换句话说,这种情感品质作为自由人格和丰富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它把教师的丰富作为一个人的内在需要,这又意味着教师本质力量的丰富。教学的情感将作为教育世界中所有对象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在这种全面的关系中,教师会意识到自己的个性,也会增进个人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未来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3 从个人发展的价值尺度来看人格化的意义

个性化是指教师在进行过程中所展现出其自身的个人品质以及个人特点,个性化是指教师在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意志等基础上经历了一定的情感和理性的积累,在个人人格系统的积累、巩固或升华成为人格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构成。个性化属于人的一种本能,师范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化,可以通过自身潜意识来影响师范生自身的职业行为。情感作为一种高级情感,包括理性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它们都是拟人化的情感。美国的克拉斯代尔和布鲁姆把情感发展的最高目标设定为价值的拟人化。他们认为价值的拟人化是建立在接受关注、反应、价值判断和价值系统化的阶段。所谓价值系统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各种价值形成一个价值复合体。当学习者不断内化价值观时,他们会遇到与多个价值观相关的各种情况。有必要将各种价值组合成一个系统。确定价值问题的相关性同时决定了主导价值和普遍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种程式化的情感。一种程式化的情感。本质上是拟人化。在中国,有的教授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认为情感的最高层次是基于情感、经验、理解和价值体系的个性化。

3.4 西方的平等个体意识

情感师范教育在西方属于新型教育模式同样也是西方教育计划的基础,着重对师范生的个人情感进行培养,以提高对师范生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并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用齐克赫夫的话说,情感教师教育首先“强调个人自身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其次强调人和人的情感技能的发展。”唐戈还以以下方式描述了互动:分析和个人发展计划的日常标准,并认为该计划是为了帮助教师加深对人类发展过程的理解,并理解他们如何影响与他人的互动。

3.5 教师的职业人文品质

包括:(1)教师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理论基础与自身的教学技能,理论只是基础,包括哲学,伦理学,美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样也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2)教师自身的品质,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拥有足够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才可以真正将工作完善进行,同样也需要教师具有人格的自我完善能力工作意识强烈,以及合作意识强烈。(3)教学品质,就是在开展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我的审美情致,艺术趣味,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等。(4)富有哲学性的教育精神,在当今的教育体下,教师不仅仅要拥有足够的技能技艺,不单单只是为了追求物质而选择教师行业,更多的是选择为人民服务为教育核心,时刻铭记教育本身的含义,在授课过程中展现个人意识传达教育精神。(5)自我审核品质,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职业责任感,同样也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4 基础素养

在今天提升教师专业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它不仅受教育本身性质的影响,更是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认知科学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将全面塑造下一代。承诺,真正体现出来,并且在表达自身认知过程中一定要表达对下一代在某一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在东京快速发展的社会体系下人们越来越很少关注身边的情感变化甚至很多时候,人类的情感保持着冷漠甚至衰落,而人类的这种情感变化也向社会反映出理性,科学技术的双重数量决定了今天人文精神培养和素质培养的不可缺少性,也决定了实现知识与人性、理性与情感关系的和解与怜悯的迫切性。教师具有高效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专业人文素质,不仅在儿童面前,而且在滑入误区、进入混乱的社会和人类面前,也能够建立一种值得效仿的人格新模式。

5 实践操作

5.1 人文教育

教师情感品质的人格化模型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模式。多年来,通过构建具有人文价值的课程体系,努力拓展情感人格化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加强学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展学校文化。提倡人性化管理等,丰富知识促进师范生专业情感水平的不断发展,完善人文课程建设,可见人文教育,体现个体性格,注重个体发展在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2 学科课程

它是师范院校教学育人的主要渠道,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首先,文化教育要抓好学科课程建设,构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文化。该校开设了丰富的人文课程,包括美学、伦理学、教育哲学、教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科学基金会、STS课程等人文学科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支持他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要加强合理化的指导工作和技巧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则是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人文情感方面的培养在教育实践中。其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建设成果,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师范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师范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职业情感体系与专业人文素质。

6 结语

采用情感性素质培养的人格化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师范生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格素质魅力,形成师范生“全面发展、专业化、突出能力、个性鲜明”的素质特征。该种素质培养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师范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同时也能够保证师范生在进行自身素质提高过程中对自身的人文情感素质有所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实验的深化将促进教师教育的个性化,包括教师情感素质的个性化教育,必将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我国教师教育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人格化师范生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