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近些年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作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应用的主要人群,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更是广泛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并活跃于各种社交平台和手机APP上。同时,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与在校高职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院校数量和在校本科学生的数量。全面研究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大多数群体的高职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特征和行为规律,对于有效引导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高职学生的招生来源上看,当前就读的高职学生的家庭出身,以来自农村和城镇中中低收入家庭居多。由于受各地招生政策的影响,在读学生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中不乏学习认真,积极上进的“好”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整天“混日子”的学生。但总体而言,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相比较,高职学生的整体表现有其共同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学生对于各种互联网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掌握得较快,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适合完成一些应用型的项目或工作任务。但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定位受招生分数和要求的限制,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程整体水平在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生源中位于中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表现为学生的课堂纪律和上课状态不尽如人意,课后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积极性不高。整体文化素养低还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不理想,因为知识面不够广博,文字功底不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很难深入,表达的东西空洞无物,文章句法不够通顺。
由于大多数学生出生于中等收入家庭,首先他们在经济上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还没有实现经济独立,但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有较强的愿望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兼职等,自我意识强还表现在学生愿意更多地参与学院的各项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但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能否获得相应的评奖评优的机会或加分。他们对于年轻人和大学生在社会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和明确,虽然学校也开设相关的课程,但大多数学生还是缺乏必要的实践,甚至在一个班集体这样的小环境中,很多学生都不能展现出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高职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情感丰富,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在人生态度上,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有较强的奋斗精神和竞争意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希望通过奋斗改变现状,在参与社会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个人利己主义的思想,过度看重物质生活,认为钱是万能的,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不够成熟,对于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国际政治局势及经济局势缺乏必要的关注,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改进没有太多的参与意识。大部分高职学生受限于文化素质较薄弱,未能较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更不用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
互联网带来了高速的信息传播,如学生以前查单词或查阅相关资料,会借助词典和图书馆等工具与场所。而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普及的当下,学生们在更多情况下会选择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上各种信息来源的渠道鱼龙混杂,信息真伪难辨,信息传播的速度又非常之快,导致一些涉世未深的高职学生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下,丧失了对真实有效信息的鉴别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网络诈骗,误入传销组织,校园贷等欺诈现象在高职校园中不断出现的原因。另外,网络阅读使得学生的信息获取变得功利化、碎片化,使得他们的学习方式娱乐化,不利于谨慎、辩证逻辑思维的养成。
传统的娱乐方式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变得越来越易得、有趣和刺激,如打牌、下棋、打游戏等娱乐方式,从传统的线下聚集和单机游戏,发展成目前的线上操作和网络游戏。由于动手能力强,高职学生对互联网游戏的操作方法掌握得非常快,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又相对较弱,如果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形成坚定、完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游戏就很容易使他们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而无法自拔,造成网络成瘾。
微信、QQ、抖音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使得高职学生的社交范围扩大化,社交方式多样化。在互联网普及之前,高职学生的社交范围大多集中于家庭、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熟识与交往的人,社交方式也多限于聚会、交谈等方式。而互联网社交发展起来后,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很多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人群形成了不同的朋友圈子。社交范围不仅扩大化,而且同质化;社交方式也从原来的线下交流和聚会,发展成线上的语言、图片和视频等的各种分享和互动,花样百出。例如,追星族可以被同一个明星偶像连接在一起,在网络上的同一个圈子里进行分享与互动。但是这种网络社交的便利也造成了社交的形式仅仅停留于表面化,形式化,使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虚拟化,不真实,涌现出了形形色色年轻的宅男宅女。在真实的聚会中,年轻人都成了低头族,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聚会本身,而是如何在社交平台上的各种发布、点赞、圈粉。这些行为也会造成年轻人与父母、长辈等中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障碍,不利于家庭和谐。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学生们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和经常在互联网上参与的社交活动、关注的话题。注意通过互联网多方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高职学生常用的网络用语、常玩的网络游戏、常去寻找兼职信息的网络平台,甚至他们追的偶像明星等。只有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日常与喜好,才能和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进而打成一片,更科学有效地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良性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各种移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很难跟进“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开辟各种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授课形式,是大势所趋,是“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打开方式。例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微课制作、引入模拟软件、普及慕课(MOOC)建设、利用“雨课堂”等线上APP,建立课前课中课后与学生的各种互动、沟通和答疑,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方位解决各种课程中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全面教育。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现在是互联网主导的时代,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都不可小觑。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接纳新事物,树立“互联网+”环境主导的教育理念。在“互联网+”这样的大环境下,建设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例如,学生的课程平台、实习实训平台、兼职平台,毕业论文指导平台,学生评奖评优平台,考试报名和成绩查阅等各种互联网和移动平台。并将这些平台有效整合兼容,最大限度地形成网络合力,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首先要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客观地看待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借助互联网,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依托各种互联网的技术,全面把握“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方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时刻遵循正确的思想导向和方针政策,建立“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实现与学生线上线下的有效交流与互动,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