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东
(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江苏江阴 214404)
近年来,随着“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玩体育”“平等享受教育”等理念呼声的强烈,学校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更趋浓烈,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也相对提高,参与面也相对见宽,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可是一到体育考核,愁容和畏惧似乎还是笼罩着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学生。虽然新课程标准早已下达,当下又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但在探索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省却麻烦还是延用了原来的评价方法,致使一些滞后的评价体系在绝大多数学校仍旧得以延续,很多学校的评价内容仍旧以运动技能为主,这样一来,评价就永远无法做到客观与正确。因此在体育考核中,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就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因“天分”较差,虽经十分努力,成绩依然很难达到优良,这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削弱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活动。从这种意义上讲,仅做到课堂热闹的体育还不能算是“快乐体育”,还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新体育的乐趣和成功,必须找准根源,还得从改革教学评价方法这一切入口入手。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依据学习目标来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和指导的一个连贯过程,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理念”“核心素养理念”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引下,要让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真正深入人心,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革新评价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课堂延用落后的模式,评价方式有失公允和科学性,过分注重和强调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从而不能严格把控整个评价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革新评价观念,摒弃传统体育课考核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引入先进评价,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审核职能、严格审查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并且能让学生在评价审核中真正认识自己,定位自己,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基础上取得一定提高和发展。
(2)转变评价方式。延用落后的体育评价模式,只会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即:学生跟着教师的思想走,教师制定体育任务,学生完成;教师提出命令,学生服从;学生最终的体育成绩只是在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外部表现的不公正评价结果。然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刚敲定的六大核心的培养目标:“要求革新评价观念,转变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多元化,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要指标去开展评价工作”。因此,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并非是注重结果性的评价,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保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双标公正科学;绝对评价和性对性评价和谐共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应当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去开展。如,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外部评价,学生对自身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展性评价科学兼顾每个环节,不仅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都能有一定的提升和发展。
(3)展现评价全过程。发展性评价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保证每个评价环节都能发挥发展性功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数据等等资料,实现评价多元化,因人而异,制定不同标准评价方式,展现不同的评价过程。在科学评价体系的支撑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就能显性或者隐性的给予每位学生相关建议和提升策略,而不只是给学生简单地下一个结论。体育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应当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资料、记录和收集数据,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保存一切跟学生日常评价有关的重要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完美体现学生的发展轨迹,对全面、清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对今后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改进和提升有重要意义。
应《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评价和审核学生的成绩时,应当力求科学、简便、可操作性强,取消结构考核,可采用口头评价、评语式评价、等级评价和健康指标的评价,不难看出,评价内容的范畴已然敲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体能测试:《课程标准》中强调:对人体健康的评价包含: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方面的测评。体能测试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习水平的体能发展目标和内容框架等方面进行评定。对学生体能测试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为个体基础、进步幅度两方面进行成绩评定。
(2)知识、技能的掌控情况的评定。这部分的评定内容有:学生如何看待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社会的价值和重要性;学习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技能并且应用于实际生活;掌握能够提升自身体育水平的运动技能并且运用于实际生活。
(3)体育态度: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在日常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体育态度的评价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自觉参与体育活动;②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③是否能接受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指导;④是否在体育训练中进行自我反思,并且为了提升自身不断地练习。
(4)情感和精神的体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体育评价中,主要表现为:学生是否能够战胜胆怯、懦弱;是否能够带着自信心去完善自身的体育水平;是否能克服主观困难,做到尊重教师、主动帮助其他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发的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以及敢于自主承担责任。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将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学习评价的精神应该是:从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建立体育与健康的终身意识出发,只要是经过努力学习的,原则上不应该出现“不及格”或“差”的成绩等级。
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差异十分明显。如果非要让这一方面能力欠缺的学生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甚至达到老师的理想要求,恐怕是非常困难的。也许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比如挤占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进行补习、个别教育等),或许可以勉强达到,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也是缺乏效率的。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兴趣,当学生从心理上也感觉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达到预定目标,他就会很乐意、很愿意努力,同时他的心理上也感到很轻松,无意中肯定了自我,增强了自信,对今后的学习找到了自信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他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因此,在评价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体验成功,获取快乐,使学生原本那乐观、好奇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性格差异。在体育领域,这种差异尤其明显,因为体育是一门强调体验的艺术,学生因性格差异产生了不同的体验感受,从本质上充满着对“标准答案”的“反动”。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让体育课堂呈现丰富多采的格局。
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其实是对体育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的尊重,更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他们领略到被肯定的甜蜜。
成功学家A·罗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文中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而能唤醒那“熟睡巨人”的,笔者认为首先是平等的师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也同样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也许一个激励的眼神会悬升执着的风帆,一个简单的动作会掘开智慧的泉水。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可以具体体现在:(1)性质不同的语言。比如带有肯定的激励性的评语:“非常正确”“棒极了”“你真行,继续努力”等;又如带有儿童话、趣味性的话:“我真羡慕”“我好想参加你们的创新活动”“你真是可爱极了”等,让评价充满生活的情趣,使他们的心田被老师热情的评价所滋润和温暖。(2)简单的肢体语言。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学生的心,一个极其简单的抚摸头、拍拍肩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安慰和战胜自我的勇气。学生多么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赞赏,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做起来是何等的容易,为什么不大方地奉送给学生呢!
总之,如果我们的教学评价能够改变拘泥、刻板、单调、僵化的状况,走上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轨道,不仅对小学体育教育,而且对于整个素质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国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经过17年的改革发展,体育教学评价尽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整体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较缺少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而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将会极大地避免问题的发生,但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心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客观评价是以量化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亦称定量评价,主要指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进行测试,并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测验参考量表进行“终结评价”,得出量化数据;主观评价是以定性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亦称定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最直接的现场指导,包括口头评价、非语言手段的评价和奖励评价。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跑得快、跳得远的学生不等于他的体质强,身体就比其他人健康,体育成绩就可以得到优秀或良好。然而,很多老师因为某种原因还是以此来衡量学生的体育成绩。这种仅从体能和运动技能出发的定量评价方法,就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尊心和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做出相应的定性评价,就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情况。因此,两者必须互相结合,才能对学生做出相对合理的评价。
在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学校依然是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结果评价简便易行,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过程评价则比较麻烦,不易操作,不能准确评价学习结果。而国外象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体育课程中已普遍采用了过程评价,这种评价虽然复杂些,对教师的工作量是一个挑战,但是效果远比结果评价来得客观,更能集中体现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这种评价主要是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教学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同时,也突破了仅是“体育”这一范畴,与其他教育相结合,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用分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已成过去,而用现在的等级制来进行评价也显得含糊,还不能做到客观的评价。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以学期结束时所得出的绝对成绩为主,还要配以相对成绩(相对成绩=绝对成绩-基础成绩),这种相对成绩就是每位学生一学期来学习进步的幅度,因此,真正的客观评价模式应该是:基础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评价)。基础评价即绝对性评价,是指在起初对学生通过诊断性评价建立一套学生个人的体育档案,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的摸底,它应该是每位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体育表现,是多元性的;如果建立的档案有良好的延续性,对学生的这种诊断性评价一般就只须有第一次就行了,因为每学期的综合评价又是下学期的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即相对性评价,这种评价应建立在基础评价之上,要注意不能单独采用对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能技巧的评价,还应加入对学生进步与努力的评价;相对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建立起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不能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运动参与。因此,在基础评价的内容中,应不仅仅包含运动技能和体育健康知识,而且要包含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学生的体能测试:如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等,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运动习惯等,意志品质、情绪状态、自信心等以及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
综上所述,全体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握它们的思想精髓,努力改变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等问题,才能减轻或消灭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不再挫伤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找回属于他们的快乐,增强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投入到锻炼的行列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断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真正为终身体育、全民健身打下良好的伏笔。
[1]吴刚.“3+2”《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体育教学,2002(3):11-12.
[2]郑永明.构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与评价新模式[J].体育教学,2002(4):11-12.
[3]胡增荦,庄弼.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