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现实题材写作的理论与实践考察

2018-03-07 22:33
网络文学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题材现实

网络小说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学读物,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中国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06亿,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达到50.6%。其中手机用户达到3.81亿,网民使用率达到48.3%。①庞大的用户流量也揭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尚未达到足够强大时,网络文学能够在中国文化内部异军突起,客观上也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无关系。同时,上述数据也表明:伴随媒介革命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通过丰富的类型、题材、风格和便捷的传播、接受形式,以及海量的作品资源,为具有不同阅读趣味的读者提供了足够多的可选择机会。网络文学被称作“读者的文学”,有着“以读者为中心”的创作动机和原理,②这一迥异于“五四”以来新文学小说传统的特征反过来影响到文本,使网络小说的题材、类型和表现风格日趋多样化,以便适应分众化阅读市场中不同读者的需求。

纵观白话文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史(甚至上溯至古代),无论严肃文学还是大众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一直是主流。但是,在网络文学中,这一局面却发生变化。最受读者欢迎、文本数量最多的却是幻想类小说,其中玄幻、仙侠、奇幻、神魔、架空、穿越等幻想类作品一直最受读者追捧,早在几年前,“仅起点中文网就有幻想类小说100万部”。③而现实类作品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特别是类型发育、思想价值和想象力等方面,还无法比肩幻想类、历史类的写作,更难以企及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和高度。十九大以来,“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成为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的主导方向,而在此前,现实类小说已在网络上出现复兴的迹象。本文尝试以具体文本为例,分析现实题材在网络写作中的优劣势,讨论拓展现实题材边界,合理处理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等问题,从中探索写好这类题材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现实的陷落与“装神弄鬼”——幻想小说为何“一家独大”

现实生活是文学的基础。现实世界作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一直是文学反映的对象,是文学创作的客体来源。德莫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进一步强调,“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且“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文艺作品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文学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和价值观念,依据的是人的经验体验,反映的是人在现实中的生活感受、情感愿望和遇到的生存问题。因此,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进入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由于受到作家个人思维模式、思想主张、审美趣味和表达能力等的影响,他们在创作中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的方法是不同的,因而衍生出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如浪漫派、现代派、后现代派等。作家作为创作主体,他们用富于个性的审美表达方式或者直接描摹真实的现实经验,或者以想象的方式重构现实,并在这一过程中呈现自己的思想倾向和精神追求,从而形成繁复多姿的文学世界。

以“四大名著”为巅峰的中国古典小说传统一直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尽管《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充满奇幻的想象力,但其内在气蕴仍旧是现实主义的。晚清及其之后,客观上中国文学被赋予启蒙和救亡的历史重任,只有关涉民众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才更容易被接受,才能更好地起到传播思想、启发民智的作用,因此直面现实的、现实题材的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成为小说的主流和主体。由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现实主义在延安时期即被奉为“正朔”——“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⑤——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入新时期,尽管有“先锋写作”的探索,但无任何艺术潮流能够撼动现实主义和现实题材写作在传统文学中的稳固地位。

但是,这一状况在网络文学产生之后被改变。在自发阶段,网络文学与传统写作的区别并不大,“榕树下”和一些BBS网站上的作品多以“文学青年”的现实题材作品为主。但进入新世纪,在网络文学商业化前期,类型小说不断壮大,类型结构不断完善,以玄幻、奇幻、魔幻等为主的幻想类小说得到极大发展,并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兵传奇》《诛仙》等玄幻小说则凭借超高的点击量,带动了整个网络文学在本世纪前10年的崛起。”⑥时至2017年,“幻想类小说依然在整个创作中占比较大”⑦。因为玄幻小说大行其道,网络小说也被一些研究者描述为“装神弄鬼”⑧;同时,幻想类小说发达也成为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幻想类在现实中“遇冷”,如何会在网络中获得发展空间,并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简略分析,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变迁为幻想小说开创了读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迎来巨变。以经济建设为纲的发展方式,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催生了消费文化的繁荣。但是,商品经济时代,“在表面上看,人仿佛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仿佛他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事实上,在这纷乱而复杂的行为方式背后,恰恰隐含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焦虑和选择的不由自主。眼前利益和个人的小小愿望成了这些行动最具支配性的动力。”⑨因此,在消费观念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价值衰落,固有的义利关系、伦理秩序、社会规范等土崩瓦解,信仰迷失、道德衰变问题日渐突出。同时,文化思潮多元化,中心价值被消解,社会整体陷入“文化转型”的痛苦中。面对社会观念变化的洪流,个体的力量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倍感焦虑和孤独,精神陷入困境之中。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寄托心灵,逃避现实,消解精神困境,“闲适”文化兴起,“当中心价值解体之后,一些温和的、怀旧的、消闲性的作品适时地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间,这些作品以抚慰或疗治的功能迅速被文化市场接受,从而使时代的文化趋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⑩这其中,能够激发想象力的幻想类文艺作品以其故事的新鲜感和人物的自由度迅速占领读者市场。

(二)“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幻想小说的繁荣。“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⑪尼葛洛庞帝预言的“数字化生存”时代来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生命存在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作为依靠电子技术建立的数字空间,突破了物质世界中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局限,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活动范围。相对于由物质构成的客观现实世界,网络空间具有全球化、虚拟性、自由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尼葛洛庞帝指出的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四个特质,即“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⑫,正是基于网络的这些特征而产生的。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文学走向开放和多元是大势所趋,尽管现实主义创作和现实题材写作作为主流文坛的主潮没有改变,但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小说在题材和风格的选择上必然呈现异质性。同时,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和人类的想象世界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家的想象力在网络中得以释放,“互联网这种媒介技术恰好为中国现代的年轻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外另外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的身份、虚拟的性别、虚拟的社区,个人主体意志借助文字创造的‘主神空间’,在80后、90后敏锐地意识到幼年启蒙童话和现实世界的错位后,便成为逃避现实、自我对话以及招待读者客人的主人空间”⑬,这些都为幻想类小说的繁荣提供了主体性条件。

(三)幻想小说的繁荣是文学完善自身生态结构的结果。文学传统一直存在着两个分支,一是严肃文学的传统,主要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新文学传统,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主流文学传统;二是现代通俗文学的传统,主要是伴随着现代报刊的兴起而在古代类型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众小说传统,民国时期以“鸳鸯蝴蝶派”作家为主,之后由海外的金庸、梁羽生、古龙、琼瑶、梁凤仪、席娟等传入大陆的作品维系。由于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通俗文学长期被主流文坛遮蔽,从而形成了严肃文学“一头沉”的局面。从文学发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局面不是文学的自然生态,过多地受到了外界的干扰,这也导致了严肃写作与通俗写作不能互相促进的弊端,不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两个传统的观念和创作手法、题材选择等方面,由于受到唯物主义、理性主义等的影响,现实主义均是一枝独秀,现实题材成为不二的选择,幻想类作品的创作并不入流,仅兼有普及科学知识功能的科幻小说尚能在文学园地中占有一席之地。进入新时期,文学开始步入修复生态的过程,以《故事会》《今古传奇》《科幻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为阵地的本土大众文学有了一定起色,直到新世纪前后网络文学发展壮大,才争得了在文学界的话语权。同时,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思想氛围逐步活跃,信息科技的发展也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作家被束缚的想象力获得解放,网络上的幻想类作品大量产生,同步促进了通俗小说类型的新创、分化和完善,文学的生态系统日趋完善。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文学中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现实题材在网络文学中风光不在,反倒被曾经声小势微的幻想类作品抢去了风头。

二、戴镣的舞者——现实题材写作的难度及其回潮

幻想文学的兴起无疑挤占了现实题材作品的阅读市场,但这不是现实题材写作在网络文学中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从读者的分布来看,网络小说的读者流量更多的来自于“增量”,而不是从传统阅读中“抢夺”来的既有粉丝资源,因为在网络小说流行前,传统文学(主要是现实题材作品)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读者群。现实题材在网络文学中没有能够继续发挥优势,除了社会环境和读者的阅读偏好外,题材本身的特性也给作者的创作制造了难度。题材“是文艺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即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集中、加工和发展而确定的。题材选择和处理,与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及文化修养有较大关系,也受制于其情感、思想、艺术理念和创作追求。”⑭由此可见,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怎样处理这些题材,既关乎写作者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也受到社会现实的约束。

首先,选择和处理现实题材需要丰厚的实践经验,不是仅凭想象就能够完成的。网络写作者多以年轻人为主,“网络属于年轻人,十年来成名的网络文学作者中很大部分是刚刚二十岁出头或者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⑮而且低龄化现象呈现加剧的趋势,根据《阅文集团2015年原创文学报告》,“‘90后’网络作家正在迅速且大量崛起。数据显示,阅文集团签约作家中,‘90后’的作家数量占78%,‘80后’占16%,其余年龄段仅占6%。”⑯这些年轻人基本上属于“网生代”,生活相对较“宅”,想象力比社会经验更丰富,因此发现和处理现实题材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现实题材写作要遵从客观逻辑,显然不是仅凭想象就能够完成创作过程的,这就限制了作者想象力的发挥。“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世界观,会限制作者创作的可能性”,⑰对于想象力充沛的年轻写作者来讲,他们更愿意从事幻想小说的创作。

其次,现实题材创作具有现实的局限性。网络虽然是虚拟的、自由的空间,但仍然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因此,网络言论需要依法表达,网络文学需要依法创作。而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直接与道德和法律发生关联,极易触碰社会认可度的底线,比如关于恐怖暴力、淫秽色情、民族宗教问题的书写等。同时,由于需要尊重我国的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公共道德观念等基本国情,文学作品中对官场政治生态、人际之间非正常情感生活、人的特殊生理癖好等的表现有着约定俗成的规范,不能任意突破和改变。由于现实题材创作要考虑以上诸多的禁忌,使小说创作成为“戴着脚镣跳舞”,任凭作者拥有天马行空、恣肆汪洋的想象力,都不能无视现实的规则,这增加了现实题材写作的难度,不少网络写作者对此望而却步。此外,文学网站为避免触及“红线”,也往往偏重于幻想、历史类题材的作品。

主流化和精品化既是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呼唤,也是社会和读者的期待。在追求消遣娱乐功能的同时,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彰显现实主义精神和情怀,为读者提供贴近日常生活、呈现大众精神世界、反映普通人理想追求的大众小说,是网络文学的应有之责和必有之义。尽管现实题材写作存在上述难度和局限,但近几年来,这类作品所占的市场比例逐年大幅提升,成为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性特征。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称,2017年“现实类创作增长显著”,且“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网络文学‘主流化’的年度旗帜和风向标,现实题材作品的大量涌现,成为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⑱

现实题材创作在网络中回潮,主要是以下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政策引导。现实题材与社会生活结合最为紧密,最能直接反映世道人心。因此,党和国家不断通过文艺政策引导创作者加强现实题材写作,直面现实,关注时代,反映人民心声,以此引领读者精神,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文艺创作要“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既要讲好国家民族宏大故事,又讲好百姓身边日常故事”(第9条);同时要“组织实施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科学编制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 (第13条),可见在题材规划上现实题材居于首位。党的十九大更直接提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具体到网络文学,早于这些政策出台之前,国家广电总局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已经提出,要“引导网络文学创作植根现实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十九大之后,在社会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网络文学作品排行、推荐、评奖、扶持等活动中,现实题材作品在其中均占有不小的比例,从而传递出明确的导向。例如在有关部门组织的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评选中,现实题材的作品就占了6部。⑲

(二)市场诱导。网络文学由于深受市场的影响,其作为文化工业的特性极为明显,商业化是撬动网络文学发展的杠杆,市场规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支配性作用。现实题材在网络中回潮,也是与市场的诱导分不开的,其中IP改编有着重要和强大的吸引力。自2015年起,网络文学就已经成为最大的IP源头,⑳实体出版、游戏、影视、漫画、有声读物等生产方均从网络文学中寻找IP,并不断开发出“爆款”产品,电视剧《甄嬛传》是典型的案例。国家对现实题材的提倡适用于各个艺术门类和文化产业内容生产行业,因此,现实题材网络小说成为重点关注的IP资源是必然的。以实体畅销书出版为例,网络小说是重要门类。2016年,网络文学作品转化出版图书434部,数量最多的是言情类,其中现实题材的都市言情类105部;㉑2017年有466部,数量最多的仍然是言情类,这其中现实题材的现代言情小说264部。㉒在影视改编方面,2016年,由常书欣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余罪》改编的自制同名网络剧上线播放,获取了极高的播放量,在豆瓣口碑榜上曾一度突破9.0分,并在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中获“最佳网络剧”称号。㉓这些都表明,成功的市场经验对现实题材创作产生着积极影响。

(三)理性回升。作为大众文学,网络小说虽然主要通过发挥娱乐功能为读者提供休闲、消遣读物,但其对社会的表征作用不可小觑。有学者在评说中国通俗小说的历史贡献时说:“有一个观点必须更正,那就是通俗小说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文学,仅仅是写那些社会时尚、颓废文化、家庭伦理、日常生活的‘软性生活’的小说。不错,休闲、娱乐是通俗小说重要的美学原则,‘软性生活’是通俗小说重要的创作素材。但是通俗小说所表现的美学原则和素材决不仅仅是这些,它还是中国近百年来重大社会问题和历史实践的记录者和文学的表述者。”㉔顾名思义,现实题材是从社会生活中得来的、与作家和读者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题材,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撷取自深厚的生活土壤中的现实性,天然带有现实的体温。相比于幻想类作品,现实题材作品中描写的生活深度反映着当下的时代精神,凝结着作家对现实世界更深入、更系统的思索。现实类小说数量、子类型和读者的增多,反映着大众对社会的关注和期待程度在增加。

(四)类型博弈。网络现实题材创作的活跃,也是网络小说类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网络小说主要表现为类型小说,依照小说类型学的理论,“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阶层化,社会的阶层化导致了文学审美趣味的阶层化,而审美趣味的阶层化是小说创作类型化的直接动力”,在文化多元时代,“数种文化之间并不是彼此矛盾、你死我活的,想反,它们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是自己存在的前提”。㉕这一文化前提直接促进了小说类型间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排斥但又融通共存的,并最终伴随社会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实现类型间的大致平衡,这是文学生态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类型写作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公案、侠义、风月、神魔等类型都有出类拔萃的作品存世,网络小说接续的正是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的传统。尽管玄幻小说在平衡严肃写作与大众文学之间的力量时功不可没,但从网络文学内部格局来看,玄幻小说的疯狂生长显然制造了新的不平衡:“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网络文学中玄幻类作品一家独大,明显影响了网络文学的丰富性和生态环境。”㉖现实类型在长期萎靡顿之后如今开始勃兴,也预示着网络文学的生态趋向良好。

三、严肃与变形——网络现实题材小说中的故事与世界设定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作家写作的出发点和重心也在于如何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首先接触到的是语言,作品蕴含的审美元素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但是,当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以“网络+小说”的样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时,语言问题退隐幕后,以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情节的地位显著上升,成为最重要的叙事要素。一部网络小说能够博得读者和IP开发商的青睐,甚至文本经翻译之后能够在海外传播,都是因为拥有能够激起阅读兴趣的故事情节。显然,这是与当下纯文学写作中“消解故事”的趋势是完全相反的。对故事的依赖伴随着人类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在已经模式化为文化母题的古老故事中更隐藏着人类自身的秘密。海量的作品证明,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网络小说的发展展示了人类复杂的故事能力和中华民族悠久的故事传统,丰富了已有的故事模式和讲述方式。

究竟何为故事?“故事可以有许多定义,但是对于写作者,最有意义的可能是如下的定义:故事是主要人物在设定世界中的行动及其结果。”㉗在这个定义中,提出了建构故事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人物要在“设定世界”中行动。“设定世界”事实上是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故事得以发展的物质空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必须依赖环境而存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也只能在客观世界里进行。由此可见,设定世界是讲述一个能够令人相信的故事的关键所在。“设定世界”的属性也是判断和划分小说类型的基础性要素,我们依据“设定世界”与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的关系,来判定小说是幻想类作品还是现实类作品。作者在小说中设定世界的方式,体现着作者是幻想的、虚构的还是现实的世界观。例如玄幻、仙侠、穿越等幻想类型作品,通过再造新世界的方式,在故事中建构起了与客观世界不同的虚拟世界,展现了人类无穷的想象力,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想象空间。以《龙血战神》(作者风青阳)为例,小说将时间回溯到上古世纪天地初开的时代,主角龙辰的故事发生在“龙祭大陆”上,龙辰通过父亲遗留的玉佩继承了神龙的精血,成为亿万年来可以号令天下神龙的“祖龙武者”。小说里的“上古世纪”与“龙祭大陆”和人类生存的真实时空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完全是虚构出来的玄幻世界,主角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而是具有异能的特殊物种。又如《巫神纪》(作者血红)书写“巫”和“巫神”的世界,《武动乾坤》(作者天蚕土豆)里的故事则发生在“天玄大陆”上。这些小说里的故事世界和角色的创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传统小说的范畴,作者扮演了一个“创世者”和“封神者”的角色,用虚拟的手法再造了新世界和新物种。

但是,现实题材写作远没有幻想小说这般自由。从严格意义上将,现实题材作品要完全尊重创作客体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规律,其设定世界应当与我们身在其中的客观世界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映照关系,其中人物应当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角色的行动符合客观世界里的逻辑规律。当然,小说是虚构的世界,小说里具体情节的真实是文学的真实,并非照搬照抄现实生活,“作家并不时时处处受真实的生活制约,作家完全可以仅仅根据现实生活中那么一点点事情的启示,就虚构出一个看起来完全真实的故事。这里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悖论’:它是想象的、虚构的,甚至是完全想象和虚构的,但又要尊重客体固有的内在逻辑的规定”,“所谓真实性并不是如实描写生活本身,而是指作家所构思、所想象、所描写的对象的内在逻辑性。”㉘可见文学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虽然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性,但其运行规则必须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说,虽然故事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设定世界”具有可还原性,即小说描写的俗世生活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被还原的。这是传统写作中绝大部分现实主义小说处理设定世界的方法,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现实题材写作中唯一的世界观。从古典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当代的《古船》《白鹿原》《秦腔》等,无不遵守这一法则。

传统现实主义处理现实题材的方法为大众读者所熟悉,也成为网络现实类小说的经典范式,近几年涌现出的优秀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中,其创设世界、人物和故事的方式,大部分是严肃的现实主义手法。比如《复兴之路》(作者wanglong)以改革开放为背景,以国企改革为主线,讲述了大型国企红星集团在困顿中改革、从衰落中复兴的故事。作品真实呈现国企的困境和复兴艰辛,集中笔墨着力塑造了一群国企人,特别是陶唐这样一个新型改革者形象,让人们真实了解了国企改革的艰难历程,看到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作品题材重大、内容厚重、人物光亮、叙事清爽,绘制出一幅极具时代气息的历史画卷。《全职妈妈向前冲》(作者清扬婉兮)将目光对准现实生活中的全职妈妈,以孩子出生给家庭和婚姻生活带来的改变为切入点,以三个不同性格的女性为叙述对象,着重描写了全职妈妈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真实反映了时代演进和社会变迁给普通女性带来的种种冲击,从某种角度上呈现出日常生活和人生真相,也折射出人性复杂。小说经由人物的爱情旅程和婚姻结局,体现出鲜明的人生观、爱情观和家庭观。这类作品最为常见,再如《南方有乔木》(作者小狐濡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者辛夷坞)等。这些作品以对当下的和日常的表达回应时代关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其设定世界和故事的方式完全遵照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方法。

除了严格遵循现实世界逻辑的严肃现实主义作品之外,现实题材写作的边界在网络文学中得到拓展。在一些网络现实类型小说中,从整体上看设定世界和人物仍然与现实生活有着本质联系,但部分形式、功能和逻辑偏离了现实的真实逻辑,设定世界发生某种变形。最常见的情节是人物角色在某种异能或超自然力量的帮助下,部分超越现实世界,但是人物的主要活动和人生命运基本遵循现实逻辑,故事主要反映现实生活,只不过作者的主观想象使客观规律发生了暂时的变形,变形之后的世界形成了与客观现实相似但又虚拟的空间,由此形成了小说中的穿越情节。《大国重工》(作者齐橙)用小说的手法描绘了我国重型装备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主人公冯啸辰从现在穿越回了1980年代,与那个时代的人们一起,用汗水和智慧铸就大国重工。《黄金瞳》(作者打眼)中的小职员庄睿,在遭遇一次意外之后眼睛具有了异能,能够看到古物身上蕴含的历史信息,他所生活的环境仍然是真实的世界,但每当他动用异能时,即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与此相似的还有《大宝鉴》(作者罗晓),主人公许东在典当父母遗物时偶得特殊异能,从此开启惊险之旅的传奇故事。主人公以鉴宝、寻宝为能事,驰骋于珠宝古董搭就的情场与市场,在人生的爱恨情仇中历练自己。作者善于编织故事,更善于刻画人物,且拥有丰厚的珠宝知识与坚实的国学功底,使作品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探索性和可读性。

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异能,以及世界因此而发生的变形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这样的情节被作者编织进故事之中,通过上下文的铺垫,使之有了一定的文学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是建立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约定俗成的文学契约上的,即双方都明白其中的虚拟性。我们或将这种方法与修辞中的夸张手法对应起来,但是后者只用来修饰所述及事物情状或行动的程度,并无对客观法则的改变。在对现实的书写中让设定的世界变形的方法明显受到了幻想小说的影响,使现实题材作品有了玄幻小说的影子。严肃的现实主义由于不能拉开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对于需要通过网络小说来消遣和娱乐的读者来讲,未免过于整肃和严谨。将现实题材做变形处理,在使读者体味到现实精神的同时,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使阅读过程有了快感。从这一角度说,也是作者为迎合大众阅读习惯和审美兴趣而进行的改变。

四、有“现实”也要有“主义”——问题及对策分析

尽管网络现实题材创作有回升的态势,但是目前的状况仍旧不容乐观。从宏观层面上看,现实题材作品总量少、精品少、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少,已经成为制约网络文学主流化和精品化的重要问题,甚至成为事关整个行业能否正常存续的关键问题,“这是一个挑战,是一道难题,也是必须攻克的一个高地。能否攻克这个高地,涉及中国网络文学能飞多高,能走多远?”㉙从微观层面上看,在既有作品和当下的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影响了网络文学总体质量的提升,“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创作、现实主义精神体现、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乃至用现实主义标尺评价作品,都还是薄弱环节。”㉚主要表现在:

(一)价值导向方面。一些现实题材作品通过感官刺激博取读者眼球,对隐私行为的生理反应、心理体验和场面描写不吝笔墨,其中不乏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或者以“打擦边球”的形式规避法律和技术监管。还有一些作品热衷于表现非常态化的情感,比如一些校园青春类小说描写同性恋、师生恋,一些女生站中充斥着大量耽美类作品等。更有一些作品打着现实题材的旗号,通过想象虚构没有任何现实根据的故事,这在军事文、特战文、探险文、反恐文等类型中最为常见,有的甚至虚构出并不存在的国际局势和国际矛盾,这极易引起现实的争端。在一些关涉历史的现实题材小说中,不乏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出现,例如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位武昌首义的领导人,还有一位我党派往武汉筹组长江局的领导人。就小说本身来说,这两个形象性格鲜明,为小说增色不少。但是,历史上却实有这样两位领导人,而小说中的人物却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没有任何关系,虚构的情节篡改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一些描写“豪门恩怨”的小说观念落后,没有表现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缺乏现代意识,故事设定在当代,但人设套用旧社会的模式,家庭成员之间等级森严,主仆地位分明,充斥着封建制的影子,从本质上看这种小说是反历史的。一些“变形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依靠非现实、非自然的异能,以“金手指”、开“外挂”等“外科手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而放弃了个人奋斗,从而使小说缺乏励志效果。

(二)世界设定方面。现实题材小说由于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设定世界极易出现问题。在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一些现实类型作品中故事发生和人物生活的世界距离客观现实差距太大,缺乏现实根据。比如一些爱情小说,俊男靓女仿佛生活在真空之中,不为生计奔波,也不为事业努力,日常生活就是卿卿我我,这种只供人谈恋爱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还有一些作品以学生为主角,故事发生在校园里,但是情节却完全脱离校园生活的实际,客观世界被任意挪移。在变形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客观世界与穿越后的平行世界混淆,使得变形的情节缺乏必要性。一部城市商战小说,其故事背景是现代都市,人物也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角色。但小说中有一个功能性人物,试图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他的手段是靠自己做梦的异能,常常在梦的指引下去搜罗对方的商业情报,甚至在梦中从真实的北京穿越到真实的深圳。显然,穿越之后架空的“平行世界”与客观世界没有区别,现实世界里的角色在一个以客观逻辑建构起来的故事里做了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小说失去了文学真实性。此外,一些行业文因为需要专门的知识和经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知识性错误等硬伤,有的作者没有当过警察,也不去深入了解警察的生活,所写的“警察故事”全凭捏造,漏洞百出。

(三)表现手法方面。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有“现实”没“主义”的现象非常严重。网络文学被斥为“胡编乱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缺乏艺术性,这成为网络小说无法获得文学认同的短板,这一点在现实题材作品中表现尤甚。除了套路化、同质化、模式化这些网络文学的通病之外,很多网络现实题材小说对现实的反映简单化、单极化、畸型化,只满足于讲故事,用极为粗疏的叙述铺排环境和人物,把角色的人生历程和命运转折写成流水账,除了用矛盾冲突和感官刺激描写制造出阅读吸引力,整部作品读起来寡淡无味,引不起任何审美体验。一些作品对现实生活没有艺术提炼,把客观真实等同于文学真实,陷入客观逻辑中不能自拔,“照猫画虎”翻版现实生活,缺乏想象空间和主题高度,只写出了“来源于生活”的部分,却没有实现“高于生活”的目标,对生活的艺术表现力低。恩格斯在《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㉛高尔基进一步解释说:“现实主义到底是什么呢?简略地说,是客观地描写现实,这种描写从纷乱的生活事件、人们的相互关系和性格中,攫取那些最具有一般意义、最常复演的东西,组织那些在事件和性格中最常遇到的特点和事实,并且以之创造成生活画景和人物典型。”㉜尽管大众文学自有其内在的原理,我们不能像评价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那样评价网络现实题材作品,但是现实主义仍然应该是处理现实题材最重要方法,相比于现实主义的标高,网络小说还有巨大的差距。

现实题材作品数量不足和质量不优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整体水平,从阅读偏好上看,并不是因为读者只爱“玄幻”而不喜欢“现实”,只是因为书写现实的最优秀的作品没有出现在网络中,而是在传统文学中,丰富的“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和通俗文学畅销书满足了读者对这类作品的阅读需求。因此,网络现实题材小说如果想赢得读者,就必须恢复作家同现实的审美关系。

(一)现实题材写作要“在地”。题材的本质是材料,选择现实题材进行创作,反映的是作者关心现实生活的态度,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题材又不完全是客观的材料,它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对材料所呈现的具体生活的选择,体现的是作者的立场、襟怀和格调。所谓“在地”,就是所选择的题材要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要写为人民群众熟悉的,能反映普通大众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爱憎忧惧的作品。《复兴之路》写国企改革,《全职妈妈向前冲》写居家女性的生活,《糖婚》(作者蒋离子)写年轻人的爱情生活,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为读者关心和熟悉,再辅以作者用心写作创造的优秀文本,就像长在肥沃土地上的大树,在读者中立得住、站得稳、传得开。反之那些书写“豪门恩怨”“霸道总裁”等的作品,看似现实题材,实际是披着现实外衣的假象之作,情节基本靠猜想和虚构得来,没有现实基础,也缺乏有现实根据的想象,不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阅读感受,自然不会为读者看重。“在地”不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同时也是大众对网络文学的要求,即便是现实题材,但那些与大众生活有隔膜、疏远大众的写作也不可能受到读者喜爱。

(二)现实题材写作要“在场”。所谓“在场”,就是创作要在“现实之场”和“逻辑之场”中。“现实”在文学中有多种解法,可以有历史的现实、当下的现实和未来的现实之分。但是对于现实题材创作来说,无论反映哪种“现实”的写作,归根结底都是从客观世界里发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选材。尽管文学真实并不等于客观真实,但是客观真实是文学真实的基础,无论进行怎样的艺术加工,现实题材小说里的生活要遵循客观世界里的逻辑规律。在小说的创作和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有一份隐含的真实性“契约”,失去了真实性,小说就不可能得到读者的信任。这也给作者提出了要求,作者要与所写的生活保持“在场”,即要写个人熟悉的生活,写陌生的生活必然导致出现硬伤。对此,要正确看待“变形现实主义”中改变物质世界运行规则的做法,作为网络小说中独有的技巧,看似它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拓展了现实题材写作的边界,但从根本上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宜大加提倡,只能将其当作文学虚构的一种具体方法。

(三)现实题材写作要“在心”。现实是艺术的源泉,是艺术世界的“底片”,不仅小说里的世界架构要以此为蓝图,更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世道人心。具体到网络现实题材的创作中,一是要反映人的正常欲求和生活趣味,不应当通过淫秽色情、血腥暴力、畸变心理等以对非常态的、非健全的生理欲望和行为的描写来刺激读者的感官。这不仅关系到作品的格调,更关系到是否合法的问题,这是文学创作的底线。二是传递为大众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念,不反对描写“一女N男玛丽苏”式的爱情“白日梦”,但反对违背人类正常伦理关系的“人设”;“可以描写黑道,但不能鼓吹黑道”,“可以描写屠杀,但不能欣赏屠杀。可以描写独善其身,但不能赞美损人利己。可以描写竞争,但不能兜售丛林法则”等。㉝三是作品要传递“正能量”,为读者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要多反映普通人励志向上的进取之心,少描写富豪权贵身上的风花雪月。在一些关涉民间风俗的写作中,尤其要注意抵制落后文化和思想的侵蚀,防止一些作品打着弘扬传统的旗鼓吹巫术迷信、堪舆风水、算命卜卦等文化糟粕。㉞

结语

媒介融合时代,网络对文艺的影响不仅仅是提供了与传统不同的载体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为文艺提供土壤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无论创作、传播、接受还是评价层面,网络时代的文艺面临全新的形势。文学通过唤起读者的审美体验而使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影响社会,传播影响力随媒介载体的分众化程度扩大而增强。海量的文本和以亿计数的读者量,证明了网络小说的影响力已经远胜于传统文学。文学类型化表征出来的社会阶层化的审美趣味,在互联网时代成为网络小说类型细分的根据。“类型化写作的最大局限在于隔断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依存性关联,使网络文学面临自我重复、猎奇猎艳、凌空蹈虚的潜在危机。这样的写作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隔膜的,对现实的生活和社会矛盾是回避的,与读者实现内心交流的东西很少。”㉟网络现实题材小说对于表现社会生活、反映大众精神世界、展现时代风貌的主题来说,是其他类型不能比拟的。玄幻小说对人类想象力潜能的挖掘有目共睹,但读者不可能只在幻想世界里生活,生活必须落地。网络现实题材小说既是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在网络中的让渡,也是读者和社会对网络文学必有的期待。作家处理现实题材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传统的严肃现实主义之后,网络小说通过设定世界的变形拓展了现实主义的边界,这一变化既可以只将其当作一种文学虚构的手法,也可以将其看作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合的细微征候。总而言之,幻想类和现实类作品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无疑,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的标志就是“双翼齐飞”“双轮同步”。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7).[2018-09-11].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P020180820630889299840.pdf

②欧阳友权.网络文艺学探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 45页

③欧阳友权.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16)[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第5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⑤同上

⑥唐糖小君. 网络文学装神弄鬼,西方科幻小说却大行其道,是否该反思[EB/OL](2018-09-02).[2018-9-11].https://www.toutiao.com/a6596450150791512579/

⑦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7).[2018-09-11]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P020180820630889299840.pdf

⑧张颐武.中国文学进入装神弄鬼时期[N].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

⑨孟繁华.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页

⑩同上,第199也

⑪[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⑫同上,第269页

⑬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80-81页

⑭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索引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2441页

⑮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⑯白烨.中国文情报告(2015~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72-173页

⑰王祥.网络文学创作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4页

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2017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EB/OL].(2018-06-04)[2018-9-10].http://www.cssn.cn/wx/wx_whsd/201806/t20180604_4339116.shtml

⑲张滢莹.二十年20部网络文学作品,一代人的写作和阅读如何定义自身价值[EB/OL].(2018-04-08)[2018-09-10].http://book.rednet.cn/c/2018/04/08/4597124.htm

⑳艾瑞.2015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报告 [EB/OL].(2015-12-30)[2018-09-12].http://www.chinaz.com/game/gdata/2015/1230/490534.shtml

㉑欧阳友权.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16)[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第189页

㉒欧阳友权.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17)[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第205页

㉓同4,第9页

㉔汤哲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㉕葛红兵.小说类型学的基本理论问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㉖陈崎嵘.现实题材创作:网络文学必须攻克的一个高地[J].网络文学评论,2018(2).

㉗王祥.网络文学创作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17页

㉘童庆炳.童庆炳文集(第一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21页

㉙陈崎嵘.网络现实题材创作:网络文学必须攻克的一个高地[J].网络文学评论,2018(2)

㉚同上

㉛中国作家协会、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139页

㉜[苏]高尔基.俄国文学史(1908-1909年)[M].缪灵珠.译.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第207页

㉝陈崎嵘.网络文学不能以人民币为中心 [EB/OL].(2013-05-30)[2018-09-20].http://cul.qq.com/a/20130530/022213.htm

㉞桫椤.恢复创作与现实的审美关系[EB/OL].(2018-03-06)[2018-09-12].http://guancha.gmw.cn/2018-03/06/content_28977019.htm

㉟欧阳友权.当下网络文学的十个关键词[J].求是学刊,2013(3)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题材现实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漫画:现实背后(下)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