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娴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0203)
名物化,也称为名词化,是指小句的任一成分转换为具有名词或名词词组句法功能的语言单位的过程。名物化结构常见于英语书面语和各类正式语体当中,因此引起了各个学派语言学家们的重视。但在各类研究当中,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最为突出,他首次从语法层面进行分析,认为隐喻还常常在语法层面出现,由此出现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并指出名物化是语法隐喻最常见的体现形式,是一种隐喻式的表达。
近年来,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语法隐喻进行了研究。胡壮麟研究了古典时期至现在的语法隐喻,认为语法隐喻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隐喻。朱永生对语法隐喻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一致式”和“非一致式”两个术语。杨信彰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并指出名物化是动词或形容词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名词的语法过程。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指出,语法隐喻不同于词汇隐喻,不是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其本质是由一种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而其传达的意义不变。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一个既定意义的两种表达方式:一致式和非一致式。从语言概念的意义上说,一致式指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自然关系。在这种关系里,过程由动词词组体现,参加者由名词词组体现,特征由形容词体现,时间或结果等逻辑关系由连词体现,也就是说,在一致式关系中,词汇语法层所代表的表层意思与句子所表达的深层意思一致。但是,若用名词来替代这些动词或形容词,便出现隐喻式表达,体现为名物化隐喻,也可称其为非一致表达。
例如:(1)The book has been published,for which the news stopped spreading.
(2)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prevented the arrival of the news.
在第一句中,所有过程都由动词实现,是典型的一致式的关系体现。而在第二句中,名词 “publication”和“arrival”在该小句中为参加者,但它们同时又分别隐喻地体现“publishing”和“arriving”这两个过程;动词“prevented”体现逻辑关系,充当小句的过程,这就是非一致关系的体现。
由此看出,名物化结构通过各成分的变化使得小句的信息得到重新组合,使得意思更加符合正式语体的文体特点,如客观、严密、紧凑、简练等。因此,名物化结构常常用于很多不同功能的文体中。根据对名物化结构在各类文体中使用频率的统计,新闻文体中名物化结构的使用频率仅次于科技和法律文体。新闻语篇属于一种正式的语篇,名物化结构在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新闻语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广泛的信息媒介之一,具有简洁性、客观性和严谨性的特点,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名物化结构在新闻语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使新闻语言表达更加客观简练,且能增强新闻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掌握名物化的表达手段能够帮助新闻语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本文以新闻素材为例分析名物化结构在新闻文体中的应用情况。
名物化的过程如同将句子“打包”,通过名词隐喻的方式浓缩句子信息,将原来简单的小句转换为名词词组,或多个小句融合为一个小句。这样,不仅减少了词量,还增大了信息量。
例如:(1)…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protected while economy also needs growing.But they contradictwith each other.
(2)...Among all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对比这两句话,可以明显地看出第二句话的结构更加紧凑、简洁,词汇密度更大。换句话说,这两句话信息量相同,但是第二句话用更少的词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在新闻文体中,主要以摆事实为主,更强调事物的客观性,要求语篇客观、准确。 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或避免使用人称代词作为主语。而名物化的过程恰恰可以对动作关系和逻辑结构进行重组,使原文摆脱施动者的影响,降低了事物的主体性,保证了语篇的客观性。例如,
Those proactive efforts have helped to strengthen China’s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rena.
在这句话中,主语是those proactive efforts,这种表达方式隐藏了动作的发出者,使得新闻报道更具客观性,给人以真实感。若改成一致式,变为Chinese government have made those proactive efforts which have helped to strengthen China’s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rena.
再如,One study found that peopl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phone related diseases.
同样的道理,这句话以名物化结构为主语,凸显了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名物化过程使得小句的语义信息重组,由此产生的名词具有多种功能,可在下一句中作为新信息的出发点,这有利于篇章的逐步展开,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主位-述位”的衔接模式来实现语篇衔接的。具体来说,名物化结构可对上文中的语篇信息进行压缩,所提炼出的信息可作为下文中的主位信息出现。例如,
The United States has long depended on foreign oil.Such dependence makes America become increasingly susceptible to the attacks of the antagonistic countries and the terrorists and brings huge harm to the American economy.
在该句中,动词depend在第一句中实现了事件的过程。 经过名物化之后,它的名词形式dependence成为第二句的主位,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衔接和补充。
再如,The company is planning to dismantle the ancienthouse and build new skyscrapers.This plan hasmet different voices from society.
同理可见,第一句主位是the company,plan,经名物化后,plan成为第二句的主位,信息重点转移至社会的关注上,使语篇得到自然的衔接。
和科技文体、政论文体一样,新闻报道也属于非常正式的文体,需要正式的语言来支撑。在写这些类型的文章时,可以使用名物化结构来加强文字的正式程度。例如,
(1)The guard told the reporter that the execution of the criminalwould not leave chaos in that region.
(2)The guard told the reporter that if the court executed the criminal,the region would not be chaotic.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中有两个名词化的表达,“execution”和“chaos”,这样的表达比第二句中的“executed”和“chaotic”显得更加的正式严谨。
名物化结构是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具有能够使语言表达简练、客观及信息量大的特点,该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正式文体中。新闻文体中名物化结构的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对新闻语篇的分析可以看出,名物化结构不仅可以使新闻语篇的表达客观、严谨,还能使篇章结构更加紧凑、正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名物化结构的理论依据、结构特点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名物化现象中还有许多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