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藏区求雨仪式的调查与研究
——以化隆旦麻村为例

2018-03-07 12:44:24仁青东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耕藏区民俗文化

仁青东知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7)

1 旦麻村简介

旦麻村位于青海化隆县东部的一个藏族村落,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地处离化隆县城大约有八十多公里左右,位于化隆县和民和县之汉藏交界地带。村落依山旁水,称布达拉式的建筑风格,历史上属半农半牧的藏族古村落。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再加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瘟疫等原因直接导致了草木场严重退化,以及家畜的供给量严重不足。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旦麻村的村民们开始注重农业生产,延续传统的农耕民俗。旦麻村由于地处汉藏交界地带,交通又便利,因此,它与外界不同民族之间的频繁交融,促使传统民俗文化开始变迁,因此,以往举行的传统求雨仪式逐渐被简化,流于形式。

2 旦麻村的求雨仪式

旦麻村作为汉藏交界点的藏区农村,相对于汉藏中心地区而言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旦麻村的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变迁,甚至有些开始逐渐衰落。然而,旦麻村至今还依然存在并继续传承着一种求雨仪式,当地人称“夏赤嘛呢”(byabkrumani)。 “夏赤嘛呢”仪式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村民以念诵六字真言等咒语来洗去自己身上的罪孽,以煨桑、祭祀等形式祈求天神降雨的一种求雨仪式。该仪式举行的具体时间不定,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举行。

仪式举行的前一天,村长会在村落的某一高处大声通知村民们。村民们都要到当地的“嘛呢康”(manikhang)[]去念诵嘛呢,祈求降雨。根据旦麻村传统的民俗,全村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集体的佛事活动。举行仪式的当天,清脆而嘹亮的诵经声从早到晚不停地在嘛呢康上空响起,尤其是到了晚上十二点左右,前来念诵的人特别多,甚至年轻人也会去参加。村民们长调高诵嘛呢(诵经),做各种礼佛等。每晚都要这样坚持,共举行十七天。据说仪式第一天当晚就会降雨,而且会持续好几天。 仪式期间,由“嘛呢哇”(ma niba)[]掌管“嘛呢康”的清扫、点灯、供奉等事宜。当仪式结束的时候,嘛呢哇会把供奉在佛堂内的圣水拿过来给村民们喝,当地人把它称之为“嘛呢温曲”(ma ni bu chu),意思是用嘛呢酿造的圣水,村民们视这水为宝,据说是天神赐给的圣水,如果用它来洗一洗脸或者喝下去会驱除人身体上的疾病或者不干净的东西。

旦麻村除了“夏赤嘛呢”以外,还有一种求雨仪式,当地称“阿妈撸毛”(amaklumo)神供奉求雨。这种不定期的求雨习俗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历史比较悠久。“阿妈”在藏语中是母亲的称谓,象征着最高的赐予者和养育者,“撸毛”是指龙女,因此,此神在当地人心目中是以圣母般伟大和神圣的。旦麻村通常有特定的“撸撒”(klu sa)[],“撸撒”是指龙地。 当地村民对于“撸撒”的选择具有特定性。村里人每年都要去那里求雨,但绝不能杀戮和污染周围的生态环境,不然就会受到“阿妈撸毛”神的惩罚。此地所有的一切都神圣不可侵犯,包括小小的动植物都不能破坏,因为,村民们认为此地泉水里的鱼和青蛙、蛇等都属于是龙族。当求雨老人带着村里的小孩到达目的地后,赶忙去找几块干木柴来煨桑,桑烟涌起之时老人便开始吹海螺音,诵辞祈祷。此时旁边的小孩们在泉水下方的小溪边开始戏水。据说戏水是最古老的求雨习俗,这种习俗不只是在藏区,其他民族地区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汉族和土族的求雨仪式当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据当地人说这种求雨仪式非常灵验,传言若是求雨之人能够有坚强的毅力和虔诚的信仰,长时间地静坐念诵咒语进行求雨,那么,降雨的可能性就会很大,甚至有时候当天下午就会降雨。

3 求雨仪式的功能

3.1 传承民俗文化的功能

旦麻村的求雨仪式作为土生土长的农耕民俗仪式,它扎根在安多化隆地区藏族村落,实属庞大的藏族民俗文化体系,而民俗文化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村民们在举行求雨仪式的过程中全村村民都必须高调念诵六字真言,甚至有些人在磕长头等,种种行为都体现了村民们传统宗教信仰,用一颗虔诚的心践行本民族藏传佛教之各种礼佛。旦麻村的求雨仪式作为传统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传承性,基于它土生土长的原始性和富有藏族佛苯宗教信仰的渗透。旦麻村农耕求雨仪式的按期举行,既加深了村民们对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又保存了藏族传统的民俗文化。

3.2 社会功能

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藏族人与生俱来都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同时受藏区原始社会时期苯教信仰观的影响对超自然的崇拜和祭祀从未间断。因此,旦麻村村民依旧相信旱灾、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出现是因为我们人类触犯了天神,或者是因为我们凡人的恶性惹怒了神而受到了惩罚。他们认为如果想要消灾那么必须对土地神和鲁神等神祗进行隆重的煨桑、祭祀仪式来求得宽恕,从而消除自然灾害,这种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农耕民俗仪式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举行这样的仪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五谷丰登。求雨仪式一系列活动的展开不仅能起到抚慰村民们急迫和恐慌的心理作用,又能满足村民的功利性需求,甚至它对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发扬和传承了藏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继承了藏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与此同时很大在程度上凝聚了村民的心,有利于村民们的团结心和社会的凝聚力。

3.3 生态环保功能

求雨仪式作为藏族农区传统的农耕民俗仪式,在整个民俗文化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旦麻村的求雨仪式虽然以各种方式进行祈祷和献祭神灵,以求得降雨与驱逐旱灾等。它对保护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间接或直接地保护着当地的生态环境,调节着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村民们把藏传佛教的核心理念融会贯通,把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和道德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与坚持人心向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完全吻合。因此。求雨仪式在继承传统的民俗文化的同时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社区人民提供了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4 结语

农耕民俗仪式实属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藏族民俗文化又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研究的视角和主题重新梳理一下,时刻关注藏区民间的民俗文化。因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可以在民间追溯其渊源和发展的足迹,特别处在藏汉交界的藏区村落。认真调查和追究其发展轨迹和脉络,对未来藏族社会的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当今古村落急速转型的非常时期,关注藏汉边缘徘徊的村落和社区是最直接的标本和例子。可以给我们得到很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因此,对安多藏区藏汉交界处藏族村落之求雨仪式等农耕民俗仪式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农耕藏区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8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西藏研究(2020年1期)2020-04-22 00:38:00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0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8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