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宇,孙志宏
(1.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都 610059; 2.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山东 青州 262500)
“共享发展”并未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被正式提出过,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相关理论以及社会发展需求而建立在社会主义科学学说基础上的概念,此概念并非全新的概念,其基本主张和重要观点早已彰显,是现代化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重要的理论基础以及思想源泉。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核心也是基础,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将现实的人和理想的人作出区分,不断地明确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大众的重要程度以及核心地位,全方位阐述共享经济出现以及被认可的绝对性和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83从根本上进行了利益界限的划分,实现了少数人与多数人之间利益的区分,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始终坚守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目标,夯实了共享发展理论中人们群众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衡量人类社会是否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标准”[1]294。人民群众作为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成果的最直接受益者,现实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彻底杜绝盲目奴役,自主支配行为以及自主创造在价值的高度自我基础上的发展和解放。除此之外,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角度分析可知,共享发展主体的确定是历史必然性的结果。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1]330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状态下,社会需要满足的不仅是群众对商品的需求,还要满足群众生活其他方面的需求。从这一角度分析可知,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共享经济在类型上是一种涵盖多个领域以及多个层次的,以广大人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科技、文化、经济以及政治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综合性精神理论,着重于物质与精神的同步发展与建设,为人类自主性以及较高水平生产生活目标的达成提供丰富的资料。
最后,通过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对不同所有制制度下的一系列视阈进行全面且彻底的分析。明确了在无产阶级主导的社会中,社会财产的归属问题,提出“财产归属于全体个人”的口号,使得人们群众能够有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少数人付出,多数人享受。“在无产者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个人,而财产则归属于全体个人。现代的普遍交往,除了归属于全体个人,不可能归属于各个人。”[1]581此外,他们还认为:“单个人的利益是要占有一切,而群体的利益是要使每个人所占有的都相等。”[1]73通过区分“单个人”和“群体”在“利益”方面的差异,对“群体”视阈下,利益的划分以及个人享有的利益份额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注重强调“均分”以及“每个人”对个人的地位以及价值看的极其重要,升华了“公平正义”的观点,以保证人人都有一定的享有权。同时,此种相对平等的权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不平等的存在[2]305。这就说明绝对的平均分配是不可能存在的,所谓的社会平等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不同层面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实现的平等分配。
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提出了推动共享发展实现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哪种社会关系的变革都和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要想形成比较科学的生产关系,首先要具有较为先进的生产力,特别是在分配关系中,生产力的作用更为突出。要想实现共享发展的分配模式,就一定要保证生产力的进步。“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生产的东西可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足的储备……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2]258。即社会全部劳动产品量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直接相关的,只有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才有可能将现存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供求问题最终解决掉,才有可能推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足,最终顺利实现共享发展。
并且,在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早已明确表示共享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满足群众的需求,只有依赖大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人民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大生产中去,才能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并最终用于社会的发展中,才有可能“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3]。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论是从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在共享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备条件。
最终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共建共享经济繁荣的关键条件。只有社会物质财富极度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所有人群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必须要“建立这样一种制度”[2]460。所以,只有依赖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436。这提示我们只有依赖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只能初步满足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诉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大力推进“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而高级阶段,人类进入最高级的社会形态,随着各项制度趋于完善,它将是公平的最终归宿,共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毕竟“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2]482。
马克思恩格斯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提出他们的理论,该理论对于社会经济情况的本质都有充足的描述,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经济在未来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无疑体现出共享经济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这也与当前共享经济的繁荣不谋而合,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恩格斯强调:“按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将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阶级对立、城乡对立将消失,社会成员的才能将得到全面发展。”[1]816马克思也认为,“只等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确立这样一种状态,使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2]336。这充分显露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社会中的人民大众都机会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大生产,也有机会进行社会服务管理,而且这一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会有明显的增加,并且人民对于统治阶级的信任度和获得感也会有所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富足,精神文化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中表达的“自由发展”表示的是人们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发展与进步,在共同努力中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并最终为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享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由于观念上的差异,导致其理论中的科学原理以及对实践的重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共享理论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以及尊重社会发展历史的特点是人类发展思想的一次重大升华和质的飞跃。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享的理论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示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借助相当程度的物质发展水平,即物质生活水平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水平,想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基于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足。其次,实现途径的科学性,失败的巴黎公社运动,无疑给空想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若要将无产阶级受到的来自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彻底打破,必须要进行革命斗争,这就要求每一位无产者联起手来,才有可能成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最后,对“人”认识的科学性。“现实中的人”是共享发展思想所围绕的中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中,社会个人作为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却又各自独立,这样的联系是人们自己形成的,历史是在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社会的进程也始终由人类决定。
首先,是其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论证共享发展思想的过程中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包括当时英国工人的生活工作状况等,该项思想的改善和优化,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动的同时,也在持续进行着。可以说,马克思的一切理论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以社会环境作为理论背景,对当时的社会进行针对性的批判和揭露,实践基于理论,理论基于实践,这是理论体系的形成遵循的规律。接着,实践性的讨论围绕思想自身进行,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共享思想中,对共享社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生产关系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现实途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享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一,人民是共享发展的主体。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历史,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实践过程中人类不仅仅创造了历史,生产关系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决定,人类同样成就了自己,因此实现人类的自身的全面发展,“现实中的人”是一切共享发展的基础。第二,个体间的共享是社会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享发展理念当中,实现人的自我享受,这个享受不仅仅在对劳动产品的享受,还有对劳动活动的享受,只有人在能够实现自我享受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社会的共享,满足感的获得是通过共享社会建设过程来实现的。第三,共享发展是人与人一同劳动的成果,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要通过共同劳动以及共享发展才能得到实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社会生产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要将主观能动性全部调动起来,人类自身的进步是共产主义实现的根本前提,是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主要力量。
第一,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来看。由现在回望过去,共产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这都已有或曾有的社会形态,生产力在持续进步,后一阶段的社会形态在前一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孕育出来,马克思在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认识到,阶级内部是共享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重心,阶级性比较突出;而国家政权在社会主义阶段被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共同富裕的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都是联合劳动在有计划的前提下,由所有的社会劳动者,也就是共享发展所围绕的中心,共同进行的。到共产主义阶段,人们可以通过自由劳动,各取所需,不在受到生产关系的约束和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第二,分配方式的社会历史性。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共享发展的进程分配方式在每个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从而适应时代的变化。在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不能为了实现共享盲目地追求数量上的绝对的平等,因此,分配方式应该以按劳分配为主。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有关于劳动成果的分配,在共享发展过程中对于某些不具备完整劳动能力的个体也要采取相关的分配措施。生产力水平极高的共产主义时期,人们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应该按照社会成员的个人需求来对社会劳动产品进行分配,每个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个体的发展需求在实现社会整体发展的同时也要得到满足。
目前,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作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项伟大创举,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在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探索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尤其是当前借着共享理念的热浪,盲目的进行共享经济的投资,从当前社会的共享交通工具、共享雨伞等项目可以窥见一二,共享交通工具的管理涣散同样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管理问题,有些为了共享而共享,甚至出现了共享女友等十分荒诞的现象,对共享发展的过分解读和扭曲,导致当前的共享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马克思共享发展思想的解读有助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正本清源,理清共享发展理念的本质内涵,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丰富和发展共享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享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可以提出这种理念,一定是有依据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研究他们共享发展的理念,可以为如今我国提出的共享发展增加更多内涵,使共享发展理念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与要求,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去探索共享发展的理念,不只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更好地应用,而且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情况结合起来,在更多方面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样还有助于进一步宣传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发展的五大理论“协调、创新、共享、开放、绿色”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更加丰富,除此之外,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自信,对树立四个自信,加强人民群众的团结,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给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很多新的理念。共享发展以绿色、开放、协调、创新为基本前提,最重要达到社会与社会、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最终达到人们所期盼的理想状态,即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明确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按劳分配的方式、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前提,在这种前提下实现共享生产过程、生产资料以及最终产品的共享,真正做到社会发展由人民创造,人人参与,社会财富由人民共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加人们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的获得感,使社会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一,统筹兼顾,发展生产力。要想最终实现共享发展,首先要在精神层面获得丰富和发展,当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时候,老百姓才能安心于社会生产,才能遵守社会发展的公序良俗,为共享发展助威助力。在物质和精神财富十分贫乏的社会,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满足不了,共享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实现了也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一种共享,完全不利于人类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明确表示反对这种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共享发展过程中必须确保社会总产品增加,这也就要求社会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这才是共享发展的根本,所提倡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以及共享发展,无论哪种最终所强调的都是发展,共享发展也不例外,目的是为了发展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只有首先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共享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共享发展需要社会财富的增加,而且也是为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提出的,但是并不意味着社会财富的盲目增加,在追求社会财富的增加过程中,要做到社会关系的融洽相处,社会成员共同发展,相处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生态平衡,不能以破坏环境和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为代价去追求社会财富的增加,要关注人们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幸福感有没有获得相应的增加。
第二,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正义。历史是由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创造的,诞生于人的生产活动当中,由人有意识的活动所构成,并形成其自身的内在运行规律。这就对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位群众都可以享受到发展的过程和最终的成绩,让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共享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生活质量,还要增加幸福感。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享发展思想正是从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去阐述和理解在共享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对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使得人民的素质得到提升,仁爱之心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是及其重要的,人们只有具有了仁爱之心才愿意将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共享,才能够对大自然心存感激,仁爱之心是个人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人们仁爱之心,有利于共享发展效能的发挥;其次,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做到公平公正,虽然“不患寡,而患不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当今这个以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显的不合时宜,但是其中的公平、平等的思想是亘古不变话题,因此,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参与过程以及发展资源和成果分配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又要正视差距,清楚地认识到没有绝对的平等,要有轻重缓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形成侧重点,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措施。
第三,完善法律,加强制度建设。在共享发展过程中占有资源较多的群体往往能够分得更多的利益,可以以制度作为保障,管理和控制共享发展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分配行为,尽可能减少有关弱势群体的不公平现象。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使用关系以及全体公民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形成了社会全体成员与社会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社会劳动者之间的劳动能力的差异性,也决定了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差异性,为了避免共享发展过程有太多不公平的现象发生,一定要完善相关的规定。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时,是由通过制度的约束,才能使人们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才能使人民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制度建设必须做到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平的制度取向,严格的制度执行,只有以有效的制度安排作为坚强的后盾,对各个方面的力量加以协调和整合,才有可能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共享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共产党执政的指导理念,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共享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理论的发展成果和我国目前国情现实的双重背景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享发展思想的梳理和研究,不只是可以对马克思的共享发展理论做出进一步的丰富,而且还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与我国当前的国情相结合,帮助所有人加深对共享发展的理解,坚定社会对共享发展理念的信念。共享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理念五个方面的中心和落脚点。因此,面对当前中国的国情,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理念思想的基本内涵、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要求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最终实现国家进步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