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018-03-07 12:23李冉冉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视域话语

李冉冉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重点在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要突出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这一系列讲话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因此,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一、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联系

文化自信表现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优秀文化的强烈认同,以及对自身优秀文化顽强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为实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形成的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话语结构整体”[3]。虽然二者都有着各自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但是从这两个体系的核心概念——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二者具有同质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其不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功能等各方面都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文化自信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这一论断道出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正是这样的底气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首先,文化自信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话语主体的底气。在当前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无时不在。然而,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要有底气,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其拥有深厚的文化自信。其次,文化自信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民族历史和传奇的民族故事,这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自信,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再次,文化自信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营造特定的话语语境。当人们在话语交往时,始终处在文化自信的氛围下,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自然会产生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这时形成的话语语境更容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实现文化自信注入强大的动力

所谓话语,是指一种言说或表达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具体言语行为[5]。文化自信的表现是离不开话语这个中介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实现文化自信注入强大的动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实现文化自信的传播中介。话语作为传播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方式,承担着艰巨的责任和使命,当其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文化活动时,更能在意识形态领域起到教化人、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文化自信的实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能够对文化起到政治引领作用。文化自信底气的来源都是中华民族在不同时代孕育的主流文化,是社会演绎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需要在各自的时代充分体现鲜明的政治性,保持发展的正确方向,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引领下,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目前作为传播文化自信中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各个构成要素逐渐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话语主体缺乏文化自觉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话语主体既包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成员施加影响的教育者,也包括开展自我教育的受教育者,他们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只有当话语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时,才能增强教育活动的感染力,用真情实感打动受教育者,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的回归,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话语主体还没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个别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相对淡薄,并没有真正做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传播者。因此,提升话语主体的文化自觉,实现话语主体自信化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话语内容僵化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话语内容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比如说,在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观教育的时候,可以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活动中,使教育客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自信;在对受教育者开展政治观教育的时候,可以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创造的革命文化融入教育活动中,使主客体双方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达到教育目的;在对受教育者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时候,可以将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活动中,使教育客体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感悟文化。但目前的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话语内容僵化单一,往往存在着空洞、泛化的现象。因此,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实现话语内容多元化就显得尤为关键。

(三)话语形式缺少创新

在现代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满足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不仅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话语主体和话语内容,还要关注话语形式,在继承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网络话语,从而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应用中,话语形式的单调性和固定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流、碰撞早已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原有的枯燥无味、一成不变的话语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文化载体,实现话语形式现代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话语语境不够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是其产生和作用的言语环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6]。文化自信正是为全社会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构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的语境。在此氛围中,各国文化相互接触,相互交流,包容互鉴,和谐共生,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对话。但由于话语强弱力量同时并存,因此强势的思想文化带来的话语冲突不可避免。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下,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具有明显意识形态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点,严重影响了和谐共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建立和发展。因此,营造文化氛围,实现话语语境交融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实现路径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各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实现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

(一)提升文化自觉,使话语主体更加自信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而文化自觉的实现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首先,在理论方面话语主体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包括优秀的文化理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先要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需要及时地将学习的真实感受反馈给教育者,使教育者在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选择更加合适的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来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其次,在实践方面话语主体应该从所学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真正使文化自觉落地生根。教育者在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文化事业的建设,在贡献自身力量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文化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受教育者则可以在教育者的感染和带领下,积极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在这种实践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真正将优秀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文化自觉意识,为实现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坚定文化自信,使话语内容更加丰富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中,话语内容本身十分重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关键环节。需要在保留原有话语合理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中华文化,以“文化之柔”弥补“政治之刚”的不足,从而促进话语内容的创新发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生动话语,如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等。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以红色革命文化为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挖掘与继承,如以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来激励受教育者,以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来感染受教育者。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基地,如带领受教育者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从而在这样一种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受教育者的境界,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最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对各种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

(三)创新文化载体,使话语形式更加生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中,话语内容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而内容是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创新文化载体,实现话语形式现代化。首先是文本话语载体的创新。文本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体包括理论话语和教材话语。对于理论话语而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于教材话语而言,要以理论话语为基础,但要避免因过度的学术化而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增加教材话语的时代性和生活性,用与受教育者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内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话语主体可以在充分利用文本话语的同时,利用网络这个超越时空界限的新媒体进行话语交往,使文本话语能够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其次是实践话语载体的创新。实践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话语表现形式,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实践话语更需要以文化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新时代实践话语载体的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为“养料”,以文化艺术节、文化实践周、学术活动等形式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加大网络宣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创新发展。

(四)营造文化氛围,使话语语境更加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是话语产生和作用的言语环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而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创新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首先,文化自信对个人主体性的关注要求构建个人价值语境,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生活实际、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树立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理念,营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语氛围,构建适合个性发展的环境,唤醒个体的话语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的多元性要求创设多元文化语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同样也应成为多元文化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韵味,需要充分挖掘其中的鲜活实例和符合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优秀文化内容,以此为源泉共同营造具有时代性、生活化和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最后,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的交融性要求营造和谐共生语境,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话语包括灌输话语、宣传话语、说服话语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的规律,因此应该从受教育者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话语的比重,要多使用间接性的宣传话语、说服话语,避免过度使用直接性的灌输话语。同时,也要注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外部话语的共生发展。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需要和不同领域话语平等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外部话语间的有效转换,进而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4.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3]邹绍清.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变革: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方法论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3):130-13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李辽宁.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30-32.

[6]李超民,茹奕蓓.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学术论坛,2017(5):172-180.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视域话语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