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探讨

2018-03-07 11:5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清华苏轼高校学生

张 容

(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 610500)

互联网时代下,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各式各样的日新月异的海量信息,并且还必须从中检索、优选、分析、利用信息,以完成某些任务或为决策提供参考。这就需要人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人权、一种关键能力,是自我发展的灯塔[1,2]。在国家大力实施“双一流”建设及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大力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更加急迫、更加重要、更有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典型案例或现象进行剖析,从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环境条件、适用对象、效果评价等多角度对其蕴含的理论机制、具体的实践操作予以分析总结。本文以最近发生的“清华附小学生遇见苏轼”现象为例进行分析,探索总结互联网条件下探究式教学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2017年国庆期间,“清华附小学生遇见苏轼”刷爆朋友圈、电脑屏幕,一时间,教师、家长、教育研究者等不同角色的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解读,赞叹者有之、羡慕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叹息者有之。笔者认为,清华附小现象可以作为探究式教学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生动案例,在本文以下部分进行详细探讨。

1 探究式教学与信息素养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3,4]。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研究为本,以师生互动交流为基本动力,以自主、问题、沟通为基本特征,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面对现象、凝练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所以,探究式教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局限性与科学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研究者[5,6]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人类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认为探究式教学培养的探究能力要素包括:(1)收集或获取信息的能力,如观察,测量,科学记录,比较、分类,利用信息工具查询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合作,审查等;(2)信息的表征或信息的编码、转换的能力,如符号化,图表化,数学知识的使用,近似,抽象化,模型化等;(3)信息的使用和加工能力,如确定或界定研究对象,假设、想象,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变量,实施控制等;(4)信息的传播能力,如:撰写研究报告,解释,口头和书面的交流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 SCO) 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完整的信息素质包含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7]。

从上文探究式教学培养的探究能力要素与信息素养的定义可知:探究式教学培养的能力要素包含了信息素养,或者说探究式教学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

2 探究式教学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可行性

2.1 探究式教学特点

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性[8-10]:

(1)主体性。探究式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更加突出“学”。教师仅仅是给定一个大的任务框架,由学生自由组合研究小组、自己选择研究内容、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己利用工具获取所需信息数据、自己分析数据、自己撰写报告。

(2)开放性。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探究式教学不给学生设置框框套套,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思考与研究。不限制题材、不规定方法、不干预过程、不预设结论,团队成员组合自由开放、研究思路自由开放、研究时间自由开放。

(3)差异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基础、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对同一任务,不同研究小组的切入角度不同、研究思路与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不同。

(4)合作性。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能力素质差异,因此,研究小组成员必然只有相互合作、差异性互补,共同探讨、共同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才可能较为顺利地完成研究任务。

(5)过程性。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研究来提高学生能力,从而自然而然地深度掌握知识。所以,更加注重过程而非重视结论,研究任务可能会持续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期间,学生必须科学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面对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不断获取利用新的信息、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技术方法,所以,痛苦尽在过程中,兴趣与快乐也尽在过程中。

(6)条件性。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必须有内外在条件的保证,比如: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条件与图书馆条件,研究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士指导的导师条件,调整、实验的经费条件,学生现有综合素养的内在条件等。没有这些条件的保证,探究式教学可能会磕磕碰碰、甚至有名无实。

2.2 探究式教学在清华附小的应用效果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并评论了清华附小2012级4班微信公众号在2017年10月9日推送的《当小学生遇见苏轼》,该公众号文章称,针对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了解纪念苏轼,并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他们自愿组成小组,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长细节部分的帮助下,最终共完成了23份课题研究报告。

这种具有显著探究式特征的教学方法在研究苏轼的任务上取得了丰硕的令人惊叹的成果,如:《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vs李白》等。从媒体公开的部分看,这些研究工作具有:各成员分工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过程详细、工具运用娴熟、得出结论自然的特点。以《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为例,该小组成员从苏轼诗词赞美某一风景名胜着手,研究其对现代旅游价值的影响。他们利用网络搜索确定了苏轼描写过的29家5A风景区,以网络公布的“中国旅游景点、景区品牌价值榜”并结合旅游人数与旅游价值的关系来确定苏词所涉及的5A景点旅游价值。在家长帮助下获取到几家景点的无形资产值,同时大致评估其他景点的无形资产值,再以苏词涉及某景点的次数来确定苏轼对该景点产生的品牌价值,最后得出:苏轼在单个景点旅游品牌价值=景点价值×无形资产比例×苏轼权重。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探究式教学过程确实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了信息收集检索、信息利用加工、信息表征等信息素养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从上文理论分析及清华附小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提高信息素养对有一定内外条件保证的小学生是有可行的、有效的,本小节将从分析清华附小学生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异同来分析探究式教学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信息检索能力方面,高校学生较之于清华附小学生,了解的专业数据库更多、检索工具的利用也更熟练。所以,在信息收集检索方面,高校学生理论上强于清华附小学生。

(2)信息利用加工方面,高校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文化知识、专业素养等远强于优秀的小学生。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一方面,信息素养本身就包含了文化素养这一层面;另一方面,只有有了一定专业素养才可能对某方面的信息产生有效反应,才能做好某件事。比如,创新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人,除了灵光一现,更多的是本身的、本行业的多年经验积累的综合素质体现,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在早有的具有共享特点的“公用电话、公共厕所”中凝练出共享经济模式。所以高校学生对信息特别是本专业相关的信息利用加工可以是深层次的。

(3)主动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方面,高校学生没有了高考的升学压力,而有了即将找工作或参加工作面临的课外经历要求、团队合作要求、工作业绩要求、职业创新要求,所以有时间也有动力开放地、相互合作地查找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4)条件方面,高校学生有专业造诣深厚的专家教授可以请教,细节方面也可以在各大专业论坛、APP求助。

综上,高校学生比包括清华附小在内的优秀小学生具有更加适合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因此,应用探究式教学提升信息素养,高校学生更具有可行性,效果会更好。

3 结论

(1)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素中包含了对信息的获取、利用、分析、加工与传播;探究式教学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理论上具有目的一致性。

(2)探究式教学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差异性、合作性、过程性与条件性等特点。

(3)探究式教学在清华附小的实施取得了众人瞩目的良好效果,小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4)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比清华附小学生具有更加适合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利用探究式教学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UNESCO,NCLIS, The Prague Declaration Towards an InformationLiteracy Society, Information Literacy Meeting of Experts, Prague, The Czech Republic,2003-9- 20. UNESCO,IFLA,NFIL, Beacons of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Alexandria Proclamation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2005-11-6.

[2]陈海明. 论自媒体时代用户的信息素养[J]. 新闻战线,2017,(06):140-141.

[3]成琳. 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思维型人才[J]. 成功(教育),2012,11(22):22-22.

[4]赵文亚,史彬茹.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7,(21):117-118.

[5]郑渊方,廖伯琴,王姗. 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探讨[J].学科教育,2001,(05):1-4+18.

[6]周剑,王艳,Iris XIE. 世代特征,信息环境变迁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04):25-39

[7]钟志贤. 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 中国远程教育,2013,(08):21-29+95.

[8]唐智松.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J]. 中国教育学刊,2001,(05):16-19.

[9]姚山季,钱存华. 高校探究式教学改革:实施障碍与超越路径[J]. 江苏高教,2015,(01):79-81.

[10]冯露,亢一澜,王志勇,孙建,王世斌,贾启芬,沈岷. 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176-180.

猜你喜欢
清华苏轼高校学生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从善如流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