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影视剧字幕的英译
——以《甄嬛传》字幕英译为例

2018-03-07 11:56谢晓宇司炳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甄嬛传源语译语

谢晓宇 司炳月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1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其他各国对中国政策及文化的兴趣越发浓厚。蕴含中国浓厚历史文化的经典典籍著作又对受众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难在普通大众中达到传播效果,除了包括政治文献类、旅游宣传等非文学类文本之外,娱乐性较强的文学影视剧也可以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中国优秀影视剧中或蕴含中华文化底蕴,或代表着某一时期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及生活状态,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剧的对外宣传是满足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好奇心的一剂良药。因此,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影视剧字幕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机械化的处理仍然存在。阐释学派旨在消除不同文化中原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历史距离与文化距离,这也是字幕翻译的宗旨。

2 阐释翻译理论

19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诠释学这一理论。施莱尔玛赫试图定义翻译,并详述了翻译和理解之间难以分割的关系。他提出:“由于语言受到原作者的教育、知识、想象能力所限制,译者要充分的传达原文的思想神韵,实在并非易事。对他来说,一个真正译者的任务,是要缩短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距离。译者可以‘不打扰原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又或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作者和读者走在同一条路上,透过译者这个中间人,他们终会相遇(施莱尔马赫,1813)。”施莱尔马赫的第一种说法即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希望译者能将原作者传达给源语读者的信息传达给译语读者;第二种则是以译语文本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方法。施莱尔马赫对翻译的定义体现出诠释学派的基本思想:真正的理解是对语篇作出“创造性的重新阐释”。这一基本思想与“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论是同宗同源的。施莱尔马赫将理解文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语法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从语义学方面解读字、词、句、篇,对文本进行微观细致的研究;第二个层面是心理感知上的理解,译者需要从跨文化、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文本,甚至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阐释。施莱尔马赫认为阐释是唯一消弭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历史距离的方法。在他看来,由于阐释者即译者与源语文本之间永远有无法消除的距离,因此翻译的过程总是存在误解,因此尽最大努力去探究源语文本的意义以消除误解是阐释学的核心要求。

翻译理论学家斯坦纳以阐释学为出发点,总结出阐释翻译的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补偿(Steiner,1998)。阐释翻译理论认为单就语义层次理解源语文本是不够的。词汇可能有一词多义现象,句子结构各异,译入语与源语之间的语言差异等等都会造成理解偏差。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段落和语篇,都有多种阐释。译者一旦发现这种理解偏差造成了表达困难,就需要诉诸认知,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原文,然后进行阐释。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翻译涉及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等因素,这些因素的碰撞使得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活动,就势必涉及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这些不同点交织在一起,给译者造成困扰。除此之外,翻译还存在许多冲突,例如译者与作者之间、译入语文化与源语文化之间等等。因此译者在对源语文本进行语内翻译时,首先要理解其语言,同时也需要运用认知来帮助理解源语文本的含义。而独立的词、句都没有为读者补充认知的能力,语义是存在于篇章层次上的。译者在翻译时关注的也并非词句,而是文章的内容。阐释的过程就是认知补充的过程。如果译者在翻译时不对源语文本进行阐释,那么翻译出来的译文将会是晦涩难懂,这个过程就斯坦纳所述的是侵入后获取的过程。

对于源语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吸收”同样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和文化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不断变化,作者认知补充也会对源语文本产生影响。对于译者来说,“吸收”的过程是很困难的,译者需要在译入语语言环境中找到对应的词汇,使得译入语与源语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色彩等方面达到等同或是近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逐字逐句的翻译是不被译入语读者接受的。因此以篇章而非字词为基础的阐释就十分重要了,译者在源语形式和译入语表意上做出取舍,达到更好的表意效果,这是翻译的必经之路。

“补偿”是翻译中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是恢复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平衡的最有效手段。翻译过程中译入语文本较之源语文本有所缺失是毫无疑问的,补偿可以使原文的内容更加丰满,充实更多的内容,这将使原文在“补偿”中获益。斯坦纳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他认为这种“补偿”给读者呈现出更加丰盈的画卷。译者总是在取舍中有失偏颇,而阐释翻译正是要使这些取舍达到平衡。翻译是展示源语的过程,更能将源语文本中没有体现出来的,或是源语作者没有意识到的价值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阐释翻译的视角下审视字幕翻译,考量字幕翻译不同层面的翻译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3 字幕的翻译

3.1 字幕的定义

《文艺赏析辞典》对字幕的定义为:银幕上映现的各种文字。在无声电影时期,它作为声音的代用品,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有声电影出现后,它仍然是一种辅助手段,广为运用。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片头字幕,由片名和演职员表组成,介绍影片创作摄制人员情况。二是说明字幕,介绍环境地点,交代背景,解释剧情。三是对白字幕,无声片用以表明人物台词。四是条片字幕,用于歌曲唱词或译制片的翻译对白。五是剧情字幕,以突出书信、电文、报纸标题等重要的文字细节,推动情节发展(唐达成,1989)。 由此可见,字幕在影视剧内容的表达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对白字幕的翻译。

3.2 字幕的翻译

字幕分为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两种不同的形式。语际字幕实际上就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基础上,对源语字幕进行翻译,将译文印在屏幕下方。这就是字幕翻译。“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原声口语的浓缩的书面译文。”字幕翻译实际上有三层密不可分的意义,即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信息传递,源语语篇的简化或浓缩,和将口语转换为书面语。后两层意义使字幕翻译与其他类别的翻译有所不同。对原文的删减在其他翻译类型中虽然也有,但决不会达到字幕翻译中这样的广泛性和力度;口译和笔译中语篇方式没有变化,不存在口语和书面语间的转换,而字幕翻译则经历从口语到书面语 (确切地说是文字)的转换(李运兴,2001)。影视剧的字幕与其声音图像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字幕进行文字层面的剖析,更需要就影视剧作品中表演、说话人的语气动作等进行深入探究,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做到语内和语际翻译,还要对说话人的手势、表情,以及人物间的关系,暗含的潜台词等都进行理解和还原。可见字幕翻译是极为复杂的。

但与此同时,由于翻译字幕也与原片的画面和图像同时出现,那么字幕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缺失,也可以由原片的人物动作、表情等进行补充,可以说这是一个循环互补的过程。

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字幕翻译都是配合源语声音同步播放,由于源语声音清晰且与说话人嘴型契合,受众会不自觉对译语字幕产生不信任感,这也使得字幕翻译需要更加仔细入微,力求做到使受众信赖并接受。

3.3《甄嬛传》字幕的翻译

《甄嬛传》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于2011年出品的清装宫斗剧,由于其考究的历史场景及服饰等的还原、剧中演员敬业的演出以及真个剧组对细节的苛求,该剧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一度传播至香港台湾乃至日本,后又补拍场景,压缩为六集电视电影登陆美国,其英译字幕也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新闻。本文在阐释翻译理论下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其优缺点,以期为以后的字幕英译提供借鉴。

3.3.1 古诗词的翻译

该剧中古诗词密集,翻译过程中应该结合剧情,更要考虑古诗词原本的表层及深层含义,比如:

例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Each year and every year, the blossoms return anew.

Each year and every year, the bloom of youth does not.

此例中,译者的翻译虽然没有达到完全的对仗工整,但是两句话形式上达到了一定的契合。第二句没有采用完全的直译,而是将字面意义下的隐含意义理解,吸收并补偿出来,使得译语读者能够对老年甄嬛的心境有所理解:她忆起当年宫墙深深,花开花谢,景致年年总无大改,可是后宫嫔妃却年年有新的面孔进来,也有旧的面孔消失在众人视线中。这一处翻译符合阐释翻译理论,使得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获得了几乎相同的感受。

例2: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Capture the heart of my fated lover, and cling together till our hair turns gray.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句话是贯穿《甄嬛传》始末的重要台词,是甄嬛一生中最纯真的追求。然而笔者认为这句话的翻译却差强人意。这句话源自于汉乐府民歌《白头吟》,其中的“一心”是指一心一意爱着一个人,有忠贞不二的意思。这也是甄嬛作为封建社会的宫妃所不应该希求的渴望。但是翻译中并未将这种甄嬛的先进思想与封建社会的婚嫁制度之间的冲突矛盾体现出来,皇帝做到“一心”是十分困难的,不将这种矛盾翻译出来,译语读者则无法理解甄嬛内心的苦痛与挣扎。

3.3.2 成语的翻译

由于《甄嬛传》为宫廷剧,剧中人物虽出身各有不同,但多为书香门第,说话用词考究,成语出现频率很高。

例1:鸡犬升天。

Her whole family could rise up through her success.

此处是说太皇太后为充实后宫,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在此过程中总有无数女孩希望能够入选皇宫成为宫嫔,好一家子“鸡犬升天”。此处的翻译是完全的直译。但不免失去了鸡犬升天一词原本的贬义意味。

例2:风景如画。

As beautiful as a picture.

此处是剧中人物华妃所说。这里的翻译十分符合华妃出身将门,不识诗书的特点。皇上都称华妃“读书不多”,可见此处如果翻译词藻过于华丽,反而不妥。

3.3.3 官位、品阶的翻译

例1:松阳县丞:Deputy Magistrate of Songyang County

例2:济州协领:Colonel of Jizhou Garrison

这两个官位分别是出身寒微的安陵容和家世显赫的沈眉庄父亲的官职,在英译过程中,由于译语读者对中国的市县以及官阶品级鲜有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英文文本对应的名词,并在最后使用了“县”,“要塞”这样更加易于译语读者理解的词汇,两个女孩的出身一看便知。

例3:华妃:Consort Hua

例4:菀常在:First Attendant Wan

例5:安答应:Second Attendant An

例3、4、5中对于皇宫中非正室(中宫皇后)以外的嫔妃的等级进行翻译。Consort一词意为:the wife or husband of a ruler(统治者的)配偶。Attendant是指随从,服侍的人。译者又以first、second区别常在与答应,此处处理的很好。

4 总结

笔者对译本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甄嬛传》的英译文本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即便译本经过多次推敲,其中仍然存在误译现象。

例1:如今你住在自己京城的宅子里,不比从前住在外祖家,一墙之隔,见面也方便。

Now you have a res idence here in the capital and no longer live with your grandparents. Now we may visit one another often.

此例为误译。原文含义为:甄嬛与沈眉庄自小一同长大,沈眉庄住在外祖家,与甄嬛家一墙之隔,时常想见。而如今沈眉庄入京居住在自己的宅子里,与甄嬛见面不再如儿时般容易。而译文后半句意思完全颠倒了。这就是译者在进行语内翻译时就出现了偏差,导致语际翻译出现错误。

在阐释翻译理论的要求下,我国字幕翻译仍存在很多不足,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也是因为字幕翻译并未进入学术界研究探讨的中心,关注度不够,仍处在边缘。专业的受训的字幕翻译团队仍未组建,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

[1]Steiner G. (1998).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金海娜.从《霸王别姬》到《一代宗师》——电影译者Linda Jaivin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04):65-67.

[3]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02):44-46.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38-40.

[5]吕健,吴文智.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2012,(04):36-38.

[6]吕玉勇,李民.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 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3,(03):105-109.

[7]邵巍.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02):89-91.

[8]唐达成.文艺赏析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9]郑宝璇.电影字幕的语内和语际翻译[J].中国翻译,2011,(04):75-78.

猜你喜欢
甄嬛传源语译语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