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大辞典》的编纂、特点及价值

2018-03-07 11:22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辞典辞典词条

卜 晓 梅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近期,段国超、丁德科主编的《〈史记〉人物大辞典》[1]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130万字,共收《史记》人物词条6821条,是《史记》人物研究的里程碑,是史记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司马故里高校的学者对史记学研究的又一重要贡献。笔者不揣浅陋,梳理、讨论该辞典的编纂、特点和价值,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关注,共同推进史记学研究。

一、《〈史记〉人物大辞典》的编纂

《〈史记〉人物大辞典》自1993年开始编纂,2016年完稿,2017年11月正式出版,历时24年,历经初成、散落、寻找、修改补充、审核出版等阶段。[1]1266先后有30多位学者参与了该辞典的编撰工作。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的缘起于段国超教授接受西安一所高校辞书研究所主持《史记系列大辞典·人物卷》的编写任务。计划带领原渭南师范专科学校(现渭南师范学院)中文、历史学科的同事,尽到司马迁故里高校学人研究“史圣”经典的责任义务,同时推动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1]12661993年,由段国超教授牵头,组织原渭南师范专科学校、渭南教育学院(现两校合并为渭南师范学院)等多个单位的20多名教师,着手编纂《史记系列大辞典·人物卷》,制定编写计划、编写体例,根据参编教师的学科背景,分解词条,启动编撰工作。经过20多位教师四年的辛勤努力,编撰出了《史记系列大辞典·人物卷》的初稿。书稿修改校对了四次,有出版社曾计划出版,但因种种原因,出版计划被搁浅,其后,随着编辑部的撤停,书稿散落私人手中,一时难知去向。2011年初,时任渭南师范学院院长的丁德科教授,了解到《史记》人物辞典的编纂情况后,安排学校有关人员了解、寻找,并强调要修改补充完善,务必以较高水准出版。庆幸的是,在一企业家处找到有残缺的初校稿。[1]1266

2013年,渭南师范学院成立了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汇集人才等资源,努力建设史记学研究重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史记通解》(9卷本)、《史记论著集成》(20卷本)、《史记》选本丛书(11种)、《史记观止》等著作。2014年,渭南师范学院成立了《〈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委会,丁德科担任编委会主任,段国超、曹强任编委会副主任;段国超、丁德科担任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曹强担任副主编,开始对辞典的初校稿进行修改补充。为了确保辞典的质量和编撰速度,编委会又吸纳了10余位年富力强的教师参与编写和校对工作。

《〈史记〉人物大辞典》最初编撰时计算机尚未普及,编撰主要采用卡片排列的方法。编撰人员仔细研读《史记》,在参考钟华主编的《史记人名索引》[2]和李晓光的《史记索引》[3]的基础上,将《史记》中涉及的人物逐一摘抄成卡片,再把上万张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排列组合,汇集资料,编写相关词条。2014年开始,该辞典编撰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把编撰人员从抄写卡片、编排卡片的手工作坊式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编撰者利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4]和商务印书馆版《史记通解》[5]的电子文本,在前期摘抄卡片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提取词条,形成《史记》人名索引,这样既保证了词条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又确保了人物出现频数统计的准确性、可靠性。通过摘抄《史记》人物卡片、结合计算机提取人物词条,形成的《史记》人名索引,其中包括每一个词条的频数、例句以及该句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和《史记通解》中的页码。编撰人员在初校稿的基础上,辅助计算机,逐个分析每个人物词条的书证,归纳该人物在《史记》中的主要事迹,修改或重写有关词条。2016年,《〈史记〉人物大辞典》的部分词条曾在《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分24期连载,赢得学界好评。

二、《〈史记〉人物大辞典》的特点

《〈史记〉人物大辞典》是一部大型的《史记》人物辞典,编撰时遵循“针对性”“有定性”原则,凸显专书性特点。该辞典的编纂体例是:列出人物词条,首先介绍该人物的字、号、别名、封爵等,其次描述其在《史记》中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功过等。据笔者整理归纳,该辞典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一)人物最全

截至目前,关于《史记》的专书辞典主要有钟华主编的《史记人名索引》、张克等人主编的《史记人物辞典》[6]、仓修良主编的《史记辞典》[7]三种。钟华主编的《史记人名索引》收录主词条,也就是实际的人物词条是4042条,参见条即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词条为2539条,共计6581条。张克等人主编的《史记人物辞典》收录主词条为3775条,参见条是2491条,共计6266条。仓修良主编的《史记辞典》收录主词条是3548条,参见条是2176条,共计5724条。《〈史记〉人物大辞典》在参考现有三种《史记》人物工具书的基础上,借助《史记》电子文本,辅助以手工卡片,对《史记》文本进行了穷尽式统计后发现,《史记》中涉及人物词条4083条, 另有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词条2738条,共计6821条。因此,该辞典是迄今收录《史记》人物最多、最全的工具书。

(二)资料翔实

《史记》写人,常用互见法,同一个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不只是在同一篇里叙写到或提到,而是在多篇里叙写到或提到。[8]《史记》人物工具书不但要重点介绍重要或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要关注不重要或者影响力小的人物,全面反映《史记》人物的面貌。张克等人主编的《史记人物辞典》、仓修良主编的《史记辞典》等工具书,或许因为受字数的限制,或许因为条件所限,致使部分重要人物的资料不全,不利于读者全面把握人物事迹。《〈史记〉人物大辞典》编撰人物词条时,借助计算机电子文本,穷尽式统计,不让任何一个词条和资料遗漏在外,确保资料完备详细。同时,该辞典后专设六个附录,附有五帝世系表、秦先祖世系表、周先祖世系表、商先祖世系表、夏代主要家族世系表、商代主要家族世系表、赵国君先祖世系表、宋国君家族世系表、吴国君家族世系表、西周周王世系表、蔡国君家族世系表、曹国君家族世系表、陈国君家族世系表、鲁国君家族世系表、齐国君家族世系表、杞国君家族世系表、秦国君家族世系表、孔子家族世系表、韩国王家族世系表、魏国王家族世系表等32个世系表,为读者了解和研究《史记》人物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三)以中心人物为核心,构建《史记》人物的谱系

《史记》中的人物不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彼此有关联的。《史记》人物工具书不仅要介绍每一人物,而且应该注重构建人物的谱系,便于读者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基于此,该辞典编撰时以读者熟识的历史人物或影响力大的人物为核心,向上向下延伸,构建人物的谱系,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史记》人物之间的血脉相承,认识汉代以前封建家族或宗族势力对家国的影响等,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史记》。例如:

【韩宣惠王】(?—前312)战国时韩国君。亦称韩宣王,因其先祖徙都于郑,《战国策》又称其为郑惠王。韩昭侯之子。昭侯二十六年(前337)卒,宣惠侯继位为国君,其后十一年(前323)开始称王。宣惠王八年(前325),魏国打败了韩将韩举。其十四年(前319),秦国进攻鄢邑(今河南鄢陵西北),韩军败北。其十五年,击秦不胜。十六年,秦国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打败了三晋联军,在浊泽(今河南长葛境内)俘虏了韩将和申差。苏秦曾劝宣惠王不要西面事秦,他听后一下子变了脸色,挥动手臂,睁大眼睛,按住宝剑,抬头望着天空,长长地呼了口气说,我尽管没有出息,但决不向秦国屈服。我愿意诚恳地把我的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后来张仪又劝他归顺秦国,攻打楚国,他又听信了张仪的计策。韩将申差等被秦国俘虏,韩国十分危急。相国公仲侈劝他通过张仪与秦国讲和。他说“善”,并让公仲侈秘密准备出发,去和秦国讲和。当楚王采纳了陈轸的建议,派人告诉他,楚国将以死帮助他攻秦时,他听后十分高兴,便又不让公仲侈出使秦国。公仲侈对他说,这是楚国谋士陈轸的阴谋,建议他不要和秦断交。他坚决不听,毅然与秦断交。秦国因此大怒,增兵猛攻韩国,楚国却没有救援韩国。宣惠五十九年(前314),秦军在岸门(今山西河津南)大败韩军。韩国把太子仓送去作人质,才和秦国讲和。宣惠王二十一年,韩国和秦国共同进攻楚国,打败楚将屈丐,在丹阳(今陕西丹风东南、河南内乡以西)杀死楚军八万人。宣惠王在位二十一年(前332—前312),死后谥号“宣惠”。太子仓继位,称韩襄王。(《韩世家》1869;《史记通解》1981)[1]298-299

该词条以韩宣王为中心,指出他是韩昭侯之子,韩襄王之父,交代韩昭侯和韩襄王之间的关系,勾勒人物的谱系,为读者阅读和研究《史记》方便。又如:

【张寿】西汉诸侯。一作“张受”,大梁(今河南开封西)人。赵王张耳之孙,张敖之子,鲁元王张偃异母兄。高后八年(前180),吕后以外孙张偃年少,父母早亡,乃封其兄张寿为乐昌侯助之。汉文帝元年(前179),文帝以他为非鲁元公主所亲生(鲁为吕后之女,张敖之妻),有罪,侯国被取消。(《吕太后本纪》405,《惠景间侯者年表》992;《史记通解》538,990)[1]1106

该词条以张寿为中心,上推其父,下推其子,介绍《史记》人物之间的关系,建构人物的谱系。

(四)以常见名为纲领,旁及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

《史记》中提及的人物共4803个,同一人物有时以别名称之,有时以别号称之,有时以谥号称之,等等。该辞典以常见名为核心,旁及其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并且为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另立词条。在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词目下,先扼要介绍,再以“详细解释”见常见名的方式详细训释,便于读者翻检与阅读。例如:

【成信侯】张良之别称。详细解释见【张良】条。[1]103

“成信侯”是“张良”的别号,辞典中以参见形式,在“张良”词条下详细解释。

【代恭王】刘登之谥号。详细解释见【刘登】条。[1]135

“代恭王”是“刘登”的谥号,辞典中以参见形式,在“刘登”词条下详细解释。

【杜衍庄候】西汉诸侯王翳之封号。详细解释见【王翳】条。[1]164

“杜衍庄候”是“王翳”的封号,辞典中通过参见的形式,在“王翳”词条下详细介绍。

(五)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人物在《史记》中的事迹

《史记》中有些重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等前后横跨几十年,散见于不同的篇章,若不认真系统研读《史记》,往往难以把握他们的言行和重要的事迹。该辞典编写遵循“针对性”的原则,重点突出专书辞典的特色,解释人名时,常常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人物在《史记》中的重要事迹,甚至以“履历”方式介绍人物的事迹和言论等,目的是让读者全面了解该人物在《史记》中的事迹,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史记》。例如:

【蔡庄侯】(?—前612)春秋时蔡国国君。姬姓,名甲午。庄侯继其父缪侯姬肸(xī)为蔡国国君,在位三十四年(前645—前612)。庄侯二十一年,庄侯曾会同晋国攻打楚国,并且在践土朝见周襄王。庄侯三十四年,晋国因蔡国未参加上年各诸侯国在新城的会盟,派兵攻蔡,在蔡国都门下订立城下之盟后凯旋归国。同年十一月,庄侯曾与晋、宋、卫等国国君在扈地相会,修订“新城之盟”,同时讨论伐齐大计。后因齐国贿赂晋灵公,诸侯联军中途退兵。当年,庄侯去世,谥“庄”。其子文侯姬申继位。(《管蔡世家》1567;《史记通解》1559)[1]45

其中以时间为顺序,详细介绍了蔡庄侯在《史记》中的事迹。又如:

【陈灵公】(?—前599)春秋中期陈国国君。妫姓,名平国。灵公于前614年继其父陈共公为国君。共公死时,楚人很不礼貌,灵公即与晋国结盟。灵公六年(前608),楚、郑联兵攻打陈、宋,晋赵盾则率兵救援,并与诸侯在郑地菜林会盟。灵公十年(前604),楚攻郑并与陈达成和议,晋派中行桓子拒楚救郑,并因陈与楚和而攻打陈国。次年,晋国赵盾,卫国孙免因陈与楚结盟率兵攻陈。灵公十三年(前601),陈、晋两国达成和议,楚又讨伐陈国,陈又与楚议和。十四年(前600),诸侯在扈会盟,商谈齐、陈对晋不友好的问题。由于陈灵公未去参加,晋荀林父遂率诸侯军攻打陈国,后由于晋成公病死才班师回国。陈灵公和陈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都与另一大夫夏征舒之母夏姬通奸,并且拿着她的内衣在朝廷上开玩笑。大夫泄冶谏诤说君臣如此淫乱,人民将失去效法的榜样,况且被人知道了也不好。他请灵公赶快将夏姬内衣收起来。灵公表面答应放过,私下却把此事密告孔宁和仪行父。孔宁、仪行父主张杀死泄冶,灵公也未表示反对。结果泄冶被杀。次年(前599),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在夏姬家喝酒取乐,灵公开玩笑说夏征舒像孔宁、仪行父,两人则反唇相讥,言夏征舒像灵公。夏征舒觉得非常耻辱,等灵公出来,就从马厩中用箭射死灵公。孔宁、仪行父逃奔楚国,征舒于是自立为陈侯。次年,楚庄公率诸侯伐陈,杀征舒,立灵公太子午为陈国国君,此即陈成公。(《陈杞世家》1579;《史记通解》1578-1579)[1]78

其中以时间为序,详细介绍了陈灵公在《史记》中的事迹和作为。

(六)以《史记》原文为本,不掺杂其他历史资料

传统人名大辞典侧重全面评介历史人物,强调“全”;专书辞典重在凸显专书的特点,强调“专”。 《〈史记〉人物大辞典》作为专书性辞典,编写时遵从“有定性”原则,着力凸显“专”。个别人物在《史记》中仅仅出现一两次,但是见于《汉书》《战国策》等其他历史典籍。该辞典以《史记》原文为本,简要解释,不掺杂其他历史资料*辞典中偶尔会交代某一人物在《汉书》或其他史书中的不同写法,这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比较研究,这与“掺杂其他史料”是不同的概念。。例如:

【魏嬴】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曾孙。其父魏绛事晋悼公,被任以国政,“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亲附”。其子魏献子,事晋昭公、晋顷公,为晋卿。(《魏世家》1836、1837;《史记通解》1940)[1]921

有关魏嬴的故事,《汉书》等其他史料中非常多,但该辞典中只简要交代了魏嬴的谱系及事迹,没有掺杂其他的史料。又如:

【魏章】战国将领。章本为魏将,后归于秦,为将。秦惠王二十六年(前313),曾率秦军攻楚,秦将樗(chū)里子助之,打败了楚将屈丐,取楚汉中(今陕西汉中)地。秦武王元年(前310),武王将魏章和张仪驱逐到魏。(《魏世家》1851,《六国年表》734,《樗里子甘茂列传》2307、2311;《史记通解》1949,769,2646、2648)[1]921

关于魏章的事迹,其他史料中多见,但该辞典中仅介绍了魏章在《史记》中的主要事迹,未掺杂其他的史料,突出了专书性辞典的特色。

(七)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介每一个人物

《史记》中的人物大都血肉饱满,是类型化与典型化、鲜明性和完整性、故事性和悲剧性的有机结合。[8]形形色色的人物暗含着司马迁的爱憎,是认识司马迁思想的重要资料。许多学者编写人物辞典的词条时,常常会将个人的爱憎夹杂于其中。《〈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时遵从“客观公正评介每一人物”的原则,以《史记》文本信息为依据,力求感情“零介入”,不掺杂个人的好恶,确保客观公正评介每一个人物。

(八)以服务读者为目的,便于读者阅读

编撰辞典的目的是方面读者查阅,以便于读者阅读为归宿。要为读者所接受,就必须尽可能地纳入他们的认知范式。但是部分辞书常常忽略这一点。《〈史记〉人物大辞典》以方便读者阅读为宗旨,正文前有现代汉语音序检字表,文中对疑难字词一律加注汉语拼音,每条词目释文之后,均在括号内一一标注该人物事迹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和《史记通解》中的主要页码,方便读者核查原文。

三、《〈史记〉人物大辞典》的价值

关于《史记》人物的专门工具书,截至目前主要有钟华主编的《史记人名索引》、张克等人主编的《史记人物辞典》、仓修良主编的《史记辞典》等三种。这三种工具书各有所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史记〉人物大辞典》在借鉴以上工具书的优点和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文本,辅以学术卡片,是收集《史记》人物最全的工具书,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多次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文件中强调,当前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9]4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教育部推荐为大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一。该辞典编写的一个重要目的,旨在帮助读者阅读《史记》,研习《史记》,为读者提供“桥梁”和“手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记》,这有益于弘扬、传播和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促进《史记》的大众化传播

《史记》应该走出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何普及《史记》应当是学者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史记》的普及工作最关键的应该是让读者明白《史记》的故事,领悟《史记》中讲述的道理,体悟司马迁精神或者《史记》精神。《〈史记〉人物大辞典》不是只为学习研究《史记》而作,凡了解相关古代历史文化的人们,都能从中获得裨益。该辞典尽量避免使用文白夹杂或者文言文,采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历史人物,同时,正文中的疑难字词一律加注汉语拼音,这样不仅节省读者阅读的时间,而且有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事迹;以中心人物为核心勾勒《史记》人物的谱系,有益于读者理清《史记》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读者阅读《史记》具有重要的价值,有益于《史记》的普及和大众化传播。

(三)推进《史记》人物的研究

《史记》中提到的人名多达6821个,相应的人物有4083人。不熟悉《史记》中的人物对阅读和理解《史记》有一定的影响,而要了解《史记》中的人名,读者通常要借助相关的工具书,但因大多数工具书不是专书辞典,对某些人名条目存在失收、释义不详、释义过略等现象。该辞典在编撰过程中遵照“有定性”和“针对性”原则,凸显专书辞典的特点,将人名词条的训释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地展示出《史记》人物的面貌,深化了《史记》人物的研究,对推进《史记》人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为专书人物辞典编纂提供范式

该辞典编写引入计算机作为辅助进行工作,通过计算机电子文本,辅以卡片,既保证了词条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又确保了人物出现频数统计的准确性、可靠性,做到了人物最多、资料最全。该辞典于每个词条后附有该人物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和商务印书馆《史记通解》的页码,读者可以快速地查到需要查检的人物事迹,不仅可以缩短学习或研究的时间,而且便于读者核查原文,获取更有价值的语料。这为专书人物辞典编纂提供了范式。

以上罗列的特点和价值只是《〈史记〉人物大辞典》的一部分,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尚祈读者和编者指正。当然,这部辞典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辞典由多人执笔,其词条的编写,语言风格难以统一,文字详略也难以完全做到与人物主次、事迹多少和影响大小相一致等,但是瑕不掩瑜,这些不足并不能掩盖这部辞典的价值。期待编撰者今后修订时,能增加部首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统一语言风格,使之臻备完善。

[1] 段国超,丁德科.《史记》人物大辞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 钟华.史记人物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 李晓光.史记索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张大可,丁德科.史记通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6] 张克,黄康白,黄方东.史记人物辞典[K].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7] 仓修良.史记辞典[K].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8] 段国超.《史记》:一部以人为中心的伟大史著[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3):86-93.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朱正平】

猜你喜欢
大辞典辞典词条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冯其庸的主编图书
亚鲁辞典
2017年2期《IQ辞典》答案
2017年1期《IQ辞典》答案
2016年12期《IQ辞典》答案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大数据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