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的“叠压式”传承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2018-03-07 06:35李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突厥佛教文化丝绸之路

李丹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外语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205)

1 “丝绸之路”文化的“叠压式”演进

匈奴统一西域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军臣单于统治匈奴时期,匈奴进入全盛时期,统辖范围南至河套地区,西到塔拉斯河,北到漠北,东到大兴安岭。匈奴先后设置右贤王、日逐王、僮仆都尉统辖西域,为西域的有效治理、中国向西道路的畅通、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繁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提供了保障。

汉统一西域繁荣了丝绸之路的文化。汉朝在与匈奴对峙过程中,将西北作为打败匈奴的战略要地,制定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开玉门关,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意图联络西域诸国共同夹攻匈奴,同时移民实边,建立酒泉、张掖等四郡,在西域设官建制、驻兵屯田,保障西域南北两条交通要道的安全。汉朝长期经营西域并击败匈奴,不但保障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兴盛,而且促进了丝绸之路文化的繁荣。

唐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共同推动了丝绸之路文化的繁荣。唐朝结束了中国分封割据的局面,丝绸之路东段也得到了政治统一下的安全保障;同时,伊斯兰阿拉伯势力统一了中亚至地中海的丝绸之路西段,唐朝和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分别在东西两端维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在绿洲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不但推动了丝绸之路传统的丝绸贸易,而且推动瓷器成为丝绸之路的第二大贸易品,文化交流也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繁荣。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使陆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位置。

蒙古帝国消除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壁垒。蒙古帝国超大版图的建立,消除了丝绸之路的政治壁垒,并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绝对安全,为亚欧大陆的一体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中原经西亚到伊朗,从蒙古草原到俄罗斯草原,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建立了多条贸易通道,文化交流的壁垒荡然无存,中国的火药等发明传到西方,西方的历法等文明成果也传到东方。

2 “丝绸之路”文化的“叠压式”演进对跨文化交流的贡献

促进了跨境民族与宗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促进了跨境民族与宗教文化交流。10~12世纪,中国西部和中亚建立了多个突厥民族政权,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突厥语族化。蒙古帝国的建立,使丝绸之路语言的突厥化基本完成,三十多个民族、一亿多人的跨越政治的突厥语族化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突厥语族文化叠加上吐火罗文化、斯基泰文化、羌文化,不断融合,不断发展。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传播。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佛教逐步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并被传统中国文化吸收、改造,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世俗政治势力在丝绸之路的扩张推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经过中亚向中国西部、印度河流域、阿富汗中部传播,完成了丝绸之路世俗世界的突厥化和精神世界的伊斯兰化的同步演进,使突厥语族文化和伊斯兰宗教文化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外文化的主流。

促进了“突厥语族”与中华文化的交流。突厥语族包括土耳其、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等6国,以及近60个说突厥语的民族。中华文化包括突厥语族文化。我国西北部现在还有7个突厥语族民族,突厥语族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是突厥语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国之一。历史上,突厥语族民族统一了中国北方草原。突厥语族的历史也主要由汉语历史文献书写。丝绸之路为突厥语族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形成了跨境佛教文化遗产。当今的佛教文化已经不是哪一国的文化,它涵盖了中国、印度、韩国、日本、东南亚诸国、中亚诸国等众多国家。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以来,被中国发扬光大,又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形成了跨境佛教文化遗产。跨境佛教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东方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开花结果,使东方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共通性得到很大提升。

3 “丝绸之路”文化的“叠压式”演进对“一带一路”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依托传统历史文化构建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共同的历史提供了文化认同的基础。虽然现代的物流贸易很难找到古丝绸之路物流贸易的痕迹,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交流这段历史的认同是争取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认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共同的历史,共有的传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感情的纽带,很容易引起心理共振,并产生深入交流的意愿,有利于双方拓展合作的领域,也有利于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以“文化对接”的形式处理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系。现代文化需要在对接中融合。所谓“文化对接”就是在尊重国家主权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接形成相互包容的共同体。各国对主权的维护将阻止任何一个国家主导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近程,尤其是要警惕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是从对抗西方在政治、军事、文化上的强势入侵而产生的,同时,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国实力的增强怀有警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仇华、排华势力容易将中国威胁论、去中国化作为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借口。因此,需要谨慎处理好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问题,反对偏激宗教狂热和民族沙文主义,反对对主权国家的解构性分离意识。

跨越政治的文化融合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是融合叠加的文化,这种融合叠加跨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利益团体,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互补。为推动“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我国要利用作为突厥语族文化传承者的地位,大力推动与突厥语族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要利用儒家文化发源国的地位,大力推动与儒家文化圈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要利用佛教文化传承国的地位,大力推动与佛教文化圈国家的经济交流;以文化为媒介推动经济合作走向深入。

防止和杜绝境外歪曲历史才能扫清“一带一路”的文化障碍。我国要复兴,必须要处理好与突厥语族各国的关系。要处理好与突厥语族各国的关系,就要引导我国境内的突厥民族正确认识突厥历史和文化,防止突厥语族国家,尤其是个别突厥语族大国歪曲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历史,推动“突厥世界一体化”;防止极端的超越民族、主权国家的民族沙文主义;认清历史上的突厥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是已经没有突厥族的现实,防止“突厥世界一体化”对突厥历史的歪曲解读对我境内突厥语族的舆情影响。我们既要认可突厥语族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愿望,也不能过度解读复活突厥主义的真实意图,应当防止坏的方面,争取为我所用的方面。

[1]葛剑雄.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背景与未来思考,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23.

[2]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1-141.

[3]安晓明.我国“一带一路”研究脉络与进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6(2):77-88.

猜你喜欢
突厥佛教文化丝绸之路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从“禅韵壶”看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融合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古突厥人的词语Ortuq (Ortaq)“商人”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