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实施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探讨

2018-03-07 05:03冯梦琳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技术型通识资源共享

冯梦琳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公共基础课部 湖北 武汉:430200)

近年来,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于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通识教育实施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通识教育资源不均;部分院校自我封闭,关起门来搞通识教育;一些院校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有鉴于此,通识教育资源共享势在必行。本文试图探讨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战略意义、重要前提和基本举措,以期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实施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

1 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战略意义

1.1 资源共享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从对精通某一特定行业或技术领域的“专业型”人才的需要,转移到对了解、掌握甚至精通全面或多种知识与技术的“通才型”人才的需求上。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挑战。国家的综合性发展不只需要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实施通识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要。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起步较晚,学校通识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单纯依靠学校自身的条件,无法使通识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长此以往,受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无法尽快提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将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培养“通才型”人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无疑是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一项有效举措。

1.2 资源共享是提高质量的保证

教师是通识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通识课程绝大多数仍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学校各类资源越来越紧张,尤其是教师资源奇缺。许多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之外,不得不“身兼数课”,使得教师分身乏术,造成教师教学精力的过度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成为“万金油”式的“教学机器”,往往没有余裕进行课程研究、学生分析和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除了教师资源,通识教育中所需要的其它基础性资源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差异性,有些学校可供通识教学的物力资源非常充足,使用率却不高;相反,另一些学校通识教学的物力资源非常有限,连专业课程的教学都不能满足,更何况事实上已被“边缘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性强的通识教育课程,因为物力资源的缺乏只能纸上谈兵,这无疑会降低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实现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来弥补各校通识教育资源的不足,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以确保通识教育质量。

1.3 资源共享是校际交流的良策

实施通识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学生素养的重要性已经被公众所认可,几乎没有一所高校不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但部分应用技术型高校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与投入,实施过程困难重重,甚至使得通识教育课程成为一种摆设,未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通识”素养的功能。此类学校无疑需要借助兄弟院校的通识教育资源。同时,正如俗话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通识教育资源上不同类型的学校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如果“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优势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短板不能得到不可或缺的填补,这样势必从整体上阻碍学校通识教育的全面、均衡、健康发展。只有开放通识教育资源,强化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打通高校学科之间的壁垒,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通识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全面高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2 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

2.1 树立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意识

要成功实现通识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地区和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所需的创造性人才,最重要的事情是务必树立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意识。应用技术型高校管理层必须意识到,面对新形势,以往闭关自守、单纯依靠自身资源来办学的理念很难求得长足发展。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打破传统办学理念,树立开放、共享教育资源的意识,积极寻找通识教育资源合作力量;高校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共享意识,积极进行资源建设与使用;学校教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学校教育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识教育作为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广博性等特点的教育,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各高校校内与校际之间的资源分享颇具可操作性,甚至可以向普通公众开放通识教育资源,使通识教育共享的效果最佳化。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应树立教育资源大局意识,明确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意义,加大对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宣传力度和实施力度,将共享观念贯彻于通识教育资源建设、开发与使用的始终。

2.2 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沟通

由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存在着师资力量、规模不均衡与学科设置各有偏重等差异,各校的通识教育开发与建设能力参差不齐,从而造成各高校对于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度也不尽相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院校对于教育资源共享的态度较为积极,它们更希望能够得到政府以及其他院校的帮助;少数拥有雄厚实力、优质资源的院校,则对于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度相对较低。政府主管教育的职能部门应当适时介入,作好宏观的指导、沟通、调控工作,建立确保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有效实施的管理体制,制定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若干政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及时解决通识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使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有据可依,使通识教育资源共享变得更具实践性,促使兄弟院校相互之间有效、持续、稳定地交流与合作。

2.3 学校通识教育的管理与督查

高校作为通识教育实施的基础单位,对本校学生特点与已有教学资源情况最为了解,因此通识教育资源共享要先从本校积极展开。首先,应用技术型高校内部各院系与专业之间要有全局观念,改变院系“自成体系”的资源配置方式,打破专业限制,加强院系合作,开发出基础性、跨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构建多领域、全方位的通识课程体系,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可行性。其次,校内教学管理部门应做好全校资源的整合工作,统一调配,做好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程选择、学分互认等基础工作。最后,高校要建立与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如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和管理细则、人事调配制度、教师的分配和通识教育课程开发与共享管理方法等,制定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具体方案,并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分配与协调,监督各院系资源共享情况,并定期评估与总结反思。总之,应用技术型高校既应宏观把握通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工作,又要微观协调、处理各部门所出现的问题,保障各个环节顺利进展,从而提升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效益。

3 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基本举措

3.1 通识教育教师资源共享

所谓教师资源共享就是“打破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1]。在通识教育众多资源中,教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建设者、开发创造者是最核心的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无疑是打造高质量通识教育资源的宝贵财富,而实现教师资源的交互流动,尤其是名师资源共享,能够打破院校对优质教师资源的“垄断”。教师不再只归单位私有,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区域内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2]。同时,教师资源共享可缓解高校师资不足或浪费现象,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真正发挥教师在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影响力。实现高校师资共享有以下几种具体途径可以操作:首先,可聘任外校专家、名师来校担任兼职教授,作为学科建设者与带头人,帮助基础较弱的高校迅速、高效地建立通识教育相关课程体系,节省时间与其他资源,并帮助本校教师队伍成长,使之尽快成为通识教育资源开发的骨干力量;其次,发挥区域共享平台作用,在区域内,实现各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可以弥补部分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缺憾,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通识教育课程选择。

3.2 通识教育教材资源共享

教材作为教育资源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通识教育、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重要的条件保证”[3],因此,通识教育教材也应该作为资源共享的内容。首先,通识教材编写要体现共享性,要突出通识教育广博性与基础性相结合的特点,尽量减少自身专业对通识教育教材编著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仅要注意与本校学生特点、学科特点相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其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处理好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性、渗透性,把握教材知识内容的难度、深度与广度,使教材尽可能让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共享。编写者应加强与其他院系乃至其他院校的不同专业教师的交流、沟通,形成适合实现共享的通识教育教材内容与资源形式。其次,教材资源在形式上,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媒介,在以纸质教材作为基础的同时,也应加强教材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使得教材资源共享更加方便。对处于区域性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高校,数字化、信息化教材资源形式更有利于不同区域间的院校分享教材信息,补充本校教材资源的缺失与不足,增加不同专业与类型的教材体验,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与视野。

3.3 通识教育网络资源共享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资源的搜集与传播变得更加方便。通识教育资源共享可利用网络平台形式实现。目前,已有一些网络平台开始进行网上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工作,这些平台整合了本课程优秀的教师资源,开发相关的通识教育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使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也可分享名师教诲的荣幸。网络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使得各校教学资源得到重新配置,通识教育网络资源的整合使各种通识教育资源拥有更好的共享渠道,形成共享合力,释放出“1+1>2”的教育能量。也就是说,当通识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后,自身仍然拥有这种资源,而通过资源互动,应用技术型高校能经济、高效地增加无形资源,如技术、经验、信息、知识等资源,从而提高高校办学实力,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为地区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除了通识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外,还有图书馆信息资源、教学课件、通识教育管理系统等,这些通识教育资源共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张新.关于普通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3,(2):68-69.

[2]张荣兴.名师共享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设计[J].江苏教育,2006,(3):1.

[3]张鹏振.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以纸介质文本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0):72-74.

猜你喜欢
技术型通识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