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我教育研究进展

2018-03-07 05:03曾先锋刘红霞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个体大学生研究

曾先锋 刘红霞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 海口:571100)

自我教育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或著作对此有过经典的阐述。在国外,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率先提出了自我教育的观点:苏格拉底提出的自我教育方法是归谬法和暗示法;柏拉图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到了近现代,夸美纽斯提出自我教育“广泛主体论”,强调自我教育在德行培养方法上的重要性。洛克、斯宾塞、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等都对自我教育进行研究和实践,其中耳熟能详的当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1]。在中国,对自我教育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比如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提出的自我教育的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方法是立志、慎独、自省、自反、修己。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后来的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和曾国藩等对自我教育进行过研究和实践,比如曾国藩自我教育观可以概括为:“源”——程朱理学和湘人精神;“体”——明理君子与克己修身;“用”——内圣外王与经邦济世。到了近代,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和魏书生等等对此领域均有较大贡献。

为全面了解近年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平台,以“自我教育”为题名,对其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精确检索(起止日期为2010年1月1日——2017年7月18日),提取学术性较强的论文66篇(其中硕士论文33篇、博士论文3篇,期刊30篇)。经过梳理,分析我国学者对自我教育的概念、理论基础、现状和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等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自我教育研究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自我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自我教育的概念

由于学科研究角度的不同,近年国内学者对于自我教育概念的界定,可谓是“见仁见智”。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界定,主要有“实践过程说”、“实践活动说”和“自省自律说”等三类。其一,实践过程说。陈小群认为,自我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教育自己,它是个体根据社会各种规范的要求,既把自己作为教育者,又把自己作为受教育者,……,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学习等方式,一步步的把外界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等,并用这种内化的品质来指导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的实践活动,这一个过程就是自我教育[2]。袭祥娣等也持上述观点[3]。其二,实践活动说。周莉认为,自我教育即个体在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在整个的社会化过程中,根据教育者的引导、社会要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主客体的分化,把自身作为教育主体的同时,又作为教育客体,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途径,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4]。周圣娟等也持上述类似观点[5]。其三,自省自律说。周静认为,自我教育概念,即在教育者的影响和启发下,教育对象在其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认识和道德水平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省自律活动[6]。

第二,从德育角度进行界定,主要强调个体主体性和行为活动的自觉性。李占涛认为,自我教育的概念更重要的应该是要成为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要让受教育者自己真正成为决定自我教育的能动主体和核心。一切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活动,只有被学生肯定和认可,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并付出行动,才算完成了自我教育的过程。教育者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才能有所体现[7]。

第三,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界定,突出自我教育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之上。吴迪、戴锐认为,自我教育由于基于自我意识并主要表现为自我约束和控制,在教育和生活实践中往往会产生内抑性,影响人的潜能的充分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8]。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近年学者们对自我教育的内涵仍未取得相对较一致的意见。但无论从哪个视角对自我教育概念进行界定,都能发现是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或发挥个人主体意识为基础,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以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实践活动、自省自律等途径,以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的教育活动。

2 自我教育的基础理论

自我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由来已久,且涉及范围较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我教育与教育的关系;自我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教育的学科基础。

2.1 自我教育与教育的关系

近年学界对于自我教育与教育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方面。自我教育与其他三种教育活动是并列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自身活动,而其他三种教育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其二,认为自我教育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之中,并以发展人个性的方式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而教育主要就是指学校教育。其三,认为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是并列关系,均是教育的下位概念[9]。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大多数学者认同第三个观点,即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对自身的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他人教育。其实在教育过程中个体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价值观和兴趣等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一旦个体认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所谓的他人教育或外部教育就可以转化为自我教育,同样自我教育也可以转化为他人教育或外部教育,是一个持续动态变化的过程。

2.2 自我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心理学上一般把自我意识定义为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而自我教育是自己对自身的教育,突出强调主体性。近年学者较为一致地认为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个体只有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才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10]。

2.3 自我教育的学科基础

对于自我教育的学科基础,学者们比较统一,主要从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四个学科进行阐述。

其一,哲学基础主要从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原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角度进行解释。首先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原理,学者们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受教育个体来说都是外因,必须通过自我教育这个内因起作用。其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与生俱来、无止境的。人的需要也是自我教育的动力源泉,人的追求永无止境是自我教育持续性和终生性的客观基础。再次,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发现真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自我教育这一实践活动遵循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客观规律。从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实践,是一个不断超越和反复的过程。

其二,管理学基础主要是从管理过程角度对自我教育进行说明,认为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自我管理的过程,是个体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和外在条件,综合协调、控制,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的过程。

其三,心理学基础主要是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需求层次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自我教育是起始于个体对自我的深刻认识,对自我意识的深刻唤醒,引导和激发人们去寻找自己的天职和使命所在。自我教育充分尊重个性和自我的发展,也是培养人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的一种教育,是对个体能量的全面开发和释放。一个被自己的兴趣所指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必定是一个勇于实践,从各方面充实自己的能力,寻找路径和方法的人。

其四、教育学基础主要从人本主义教育和终生教育理论角度进行解释。首先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以自我为核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人性化,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习内容和过程都应由学习者自行讨论和决定,充分相信学生个体的能力,并且努力建立学生个体的自信。其次,在一个知识爆炸且更新速度快的现代社会,终身教育是时代对人们提出的必然要求。自我教育因为需求的无止境和自我实现的不断超越的特点,而具有终身性的特点,这是终身教育在自我教育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实施渠道和传承方式。

3 自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对自我教育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研究生阶段,所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以文献法和问卷调查为主。总体上看自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黄秋蓉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我教育问题虽然受到大多数高校的日益重视,但由于院校层次、教育层次和专业类别的不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存在着差异性;其次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偏低、自我教育能力欠缺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不够。此外作者认为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成熟度与教育模式、独立性与依赖性、理想和现实之间均存在的矛盾及科技进步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是导致大学生自我教育不足的原因[11]。

周莉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我意识淡薄,容易出现偏差;知行不一,行为失范突出和自我评价不准确,能力有待加强。并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需要优化;“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模式有待完善和大学生个体在自我教育中的主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激发[4]。

张玉通过对湖北地区的三所高校57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认为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自我修养观念淡薄现象;自我调控意识和能力偏低;自我实践的组织性、持续性较弱和自我教育的形式单一、活动空间狭窄等方面。并认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教育主客体对自我教肓存在认知偏差;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发展水平矛盾性的影响;教育者对大学生自我教育引导不到位和自我教育形式创新与活动空间拓展相对滞后等方面[12]。

除大学生外,已有文献也对研究生和中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从学生个体来角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我教育水平低、自我意识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知行不一、行为失范突出和自我评价不准确等。而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角度来说,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不够、自我教育机制不健全、自我教育形式创新与活动空间拓展相对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

4 自我教育实现的方法与路径探讨

近年学界对自我教育的实现方法和途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黄秋蓉在借鉴《大学》的自我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认为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方法和途径有四条:其一,大学生自我教育要坚持自觉性、实践性、持久性和层次性原则;其二,重视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人文信念的自我教育;其三,激发自我教育需求、创新自我教育方法;其四、拓展自我教育空间、优化自我教育环境等途径[11]。

周莉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实现路径有:自我教育过程中贯彻自教与他教相互统一的原则、自我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加强自我教育引导,自行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水平、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模式[4]。而张玉在认可周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强调强化教育者“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理念、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和创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等途径提升和强化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效果。

除上述自我教育实现的方法与路径外,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体角度,建议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优化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等;二是从外部环境角度,其一,建议创新自我教育形式、拓展学生活动空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其二,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健全自我教育机制。

5 后续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梳理,笔者发现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自我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政治领域研究较多,其他领域研究较少;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较多,中小学生或成人研究较少。二是,定性研究偏多,但对自我教育相关的基础性概念未能准确地界定,已有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定量研究刚起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调查样本的选取不符合规范,不能准确的反映自我教育水平。三是硕士和期刊论文较多,没有一本专著。重复研究较多,缺乏研究深度,相应也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参考应用价值。此外,对自我教育提升策略多停留在学术范畴,实际实践或应用匮乏。由此,笔者提出后续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5.1 拓展研究领域,突出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形态,它崇尚稳定、忽视变化、注重认同、打击创新,强调尊师重道,服从权威[13]。在这种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们难以形成独立的自我主体意识,而自我教育的核心就是个体主体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首先从学校角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其次从家庭角度需要建立平等、朋友式的亲子关系,改变传统亲子关系中的过多强调传授和指导。最后需要完善公民主体意识教育政策,塑造公民人格,克服公民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存在较强的官方依赖心理和弃权渎责现象,社会培养公民的自主意识。这就需要学者们扩展研究领域,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培养个体主体性之路。

5.2 界定核心概念,规范样本抽取

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目前国内学者对自我教育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分歧,导致研究结果多样化的情况。这在研究的早期出现是很正常的,但中外自我教育研究已有几千年历史,近年国内研究的成果也较为丰硕。出现这种多样化的结果就需要学者们扩大理论根据,丰富研究内容,采用多学科协同的方法持续接近自我教育内在本质。

此外近年自我教育的研究,除文献法外,一般以问卷的形式对某一所或某地几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中部分问卷的项目设计、样本的抽取等没有遵守社会调查的科学规范,随意性较强,问卷的信效度也没有进行严格检验。这就导致调查一类对象出现不同研究结果甚至结果相互冲突的情况。这就要求研究者科学设计问卷、规范抽样样本,同时扩大样本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适性。在其他研究方法的辅助下,深入揭示自我教育的发生、发展及提高的内在规律,为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服务。

5.3 深化深度研究,提高应用价值

近年自我教育为题的研究文献看似成果丰硕,而仔细分析发现研究范围不够宽广,研究深度也不够深入。国外研究偏少,对于国外自我教育模式、机制等研究很少见到,此外,对自我教育提升策略多停留在学术范畴,实际实践或应用匮乏。这就要求后续研究进一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整体性描述,揭示自我教育的内部规律。同时加大应用研究,提高推广应用价值。

[1]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523.

[2]陈小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5.

[3]袭祥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9.

[4]周莉.大学生思想政治视阀下的自我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3:5,20.

[5]周圣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12.

[6]周静.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解析[J].党史文苑,2010年2月(下):75.

[7]李占涛.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7.

[8]吴迪,戴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自我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过程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

[9]钟芸.自我教育的概念及与教育的关系[J].教育评论,2011:76.

[10]施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3:15.

[11]黄秋蓉.《大学》自我教育思想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1,45-50.

[12]张玉.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21-30.

[13]曾先锋,聂永成.教育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缺失归因与培养路径探讨[J].教育评论,2015:47.

猜你喜欢
个体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