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忠,陈 阵,唐 岩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投送装备保障系,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 300161;3.烟台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东 烟台 264000)
军事物流,指用于满足平时和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在军事领域的一个分支,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既有相对的独特性又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两者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在服务目标方面,军事物流主要是为军队和相关单位提供物流服务,根本目标是保障军事行动的胜利,这一点和地方物流的服务宗旨有所不同,地方物流是为了提供周全和令人满意的服务,同时还要降低成本确保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运输物资方面,军事物流运输的主要是武器装备、弹药、医疗设备和军队生活用品等相对特殊的军事物资,军事行动的保密和运输物资的特殊要求,使得军事物流活动需具备保密性和实效性。目前,部队大多数情况下会利用自身装卸运输设备在军用机场、码头、车站完成物流活动。虽然军事物流相对地方民用物流具有特殊性,但两者又密不可分,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定位系统,研发之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民用,而是为美国军方提供定位服务;同样,地方社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也要考虑军事战备需要和战时战略安全,如交通枢纽和重要设施设备的建设要尽量可以避免敌方的战时破坏,并且要考虑战损时的补救应急处理。
本文在阐述军事物流概念的同时,介绍了我军和美军军事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差距,从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军事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后方仓库基地化改革和军事物流人才培养保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军军事物流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并对未来军事物流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收到购买的商品,商品物流需求的增大,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电商物流快速的增长,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6年在北京首次发布的中国电商物流运行指数显示,2016年我国物流总业务量已连续9个月保持在40%以上增速,9月份总业务量同比指数为146.3点,比上半年各月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140点以上的高位水平。充分反映出电子商务的日趋繁荣和网络购物不断兴起,使我国电商物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物流行业发展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我军在国家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的牵引与影响下,深刻感受到现代民用物流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便利和军事保障潜力,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军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我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军事物流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习主席领导下的强军改革后,军队体制上的重塑将为军事物流的改革发展扫清障碍并提供了发展契机。
2.1.1 我国军事物流发展现状。十八大前,我国军事物流的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规模和投入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各环节都有明显差距。我军的保障体制是在苏联体制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发展而来,几十年没有根本性变化,专业分割严重,保障模式固化,现代物流人才缺乏,培训体系建设缺失,设施设备和技术发展滞后,基础建设薄弱,这些问题已成我军物流发展的障碍。伊拉克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与美军的差距,不仅在信息化作战建设方面,还有后勤保障特别是军事物流保障能力方面的落后不足。美军强大的军用物资供应、调配和运输力量动员能力,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场战争促使我国对军事物流供应、军用物资储存调配、军民一体化物流等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随着对军事物流理论的研究探索,军队多所院校从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一体化平台、后方仓库布局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后勤保障体制及经费流向等原因,特别是军队大联勤保障发展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致使许多研究理论无法实施或可操作性较差,解决实际问题较难,军事物流发展滞后,与当前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1.2 美军军事物流发展现状。美军是当今世界新军事理论的引导者,21世纪以来,美军开始推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军事战略转型,意将美军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在以信息为引导的当今世界,美军不仅对作战体系、兵力结构进行了大幅度改善,同时也对军事物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改革,坚定的摒弃了滞后繁重的规模型物流保障体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反应时间和精度,通过运用卫星定位、快速识别技术提高物流控制能力和工作效率。当前,美军军事物流理论中最为热门两大理论是“感知与响应”和“三级储备理论”,其中“感知与响应”理论为美军军用物资储备模式提供了发展方向,将各种后勤资源和力量整合进一个动态的智能化保障网络中,借助自动识别技术快速向智能保障网络反馈前方消耗和后方储备信息,指挥与控制系统利用智能化保障网络完成军用物资调配,实现动态掌握和控制后勤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完成仓储布局及军用物资的分配,为美军实行全球作战提供一个高效智能的后勤保障指挥控制系统。“三级储备理论”主要是为美军仓库布局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军用物资从美国本土基地通过海外中间基地再到战区基地的三级过渡,形成了由战略储备这一核心通过战区储备这一桥梁到部队储备这一前沿的全球军事物流网。其中,战区级储备与部队储备的物资来源不仅局限于战略储备,可根据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灵活就近补给,充分借助海运和公路运输为主体的第三方物流或采取军地物流协同的机动式伴随保障。
2.2.1 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精确保障水平有限。军事物流各环节尚未形成一体,各体系之间相对独立,局限于内部的垂直运作,体系间的平行联系较少,整个后勤呈现分离式线性保障状态。信息化是为了弥补体系间的沟通不畅,达到信息共享,提高保障效率,信息化建设基础牢不牢决定了信息在保障效益中的高与低,牢固的基础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信息自身价值,并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我军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其中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稍晚,经过多年的努力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的问题还需正视,前期的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局限在设施设备的建设采购,信息联通及信息共享的目的未能全面达成,在信息化机制建立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上还不够完善和普及,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基础不够牢固,导致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达到军事后勤物流保障精确化。
2.2.2 军事物流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军民融合深度尚浅。军事物流的任务就是保障部队作战,其服务的对象是部队,军事物流相比较整个国家物流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这些客观因素使得军事物流服务发展潜力有限,急需融入国家甚至全球的物流大市场中取长补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几年电子商务的普及发展,更是促使物流行业发展壮大,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市场价值不断得到创造,物流服务水平在需求和日常竞争中不断得到提升,物流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利润财富,也会不断引进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物流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在整个国家市场大环境中形成了需求引导、利润引导、竞争引导的良性循环。军事物流只在军队体系这个小市场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是相对独立的,不以创造经济利润为目的,服务对象的需求也是单一的,这些客观条件导致军事物流服务水平不高,与社会物流运输服务存在不小差距。虽然当前我军正在深入开展军民融合战略,在第三方物流配送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但这些合作还只是表层融合,在体制、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还没有相互贯通,军民融合深度尚浅,在军民物流体系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体。
2.2.3 后方仓库转型改革力度不够,基地保障发展较慢。我军后方仓库一直是分属不同军兵种和不同部门,在同一保障区域内只负责保障本系统的需求,实行的是垂直树型结构保障模式,造成后方仓库在同一区域存在交叉重叠建设,而且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程序繁琐,极大地制约了后方仓库综合保障能力。为了解决后方仓库条块分割、各自保障的弊端,我军一直在探索试点网络型划区供应、打破军兵种自成保障体系的大联勤保障模式,其中后方仓库主要发展就是向军事物流基地方向转型。当前,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后方仓库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后方仓库正在向多功能、信息化转型,部分仓库也在向地方仓库企业学习先进的仓库建设理念和管理制度,但受到军队编制和保障体制的束缚,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打破各军兵种各自保障的障碍,造成后方仓库转型改革范围仍局限于单一仓库或各体系内的几个仓库,转型深度也只是局限在改建升级仓库信息化硬件设施,在体制机制上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基地保障模式。
2.2.4 军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全,人才培养保留不足。素质军事物流人才,是军事物流发展的关键,健全的人才体系又是军事物流人才的孵化器。当前我军军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还存在着一些固化思想,简单认为军事物流人才就是精通军交运输业务的人员,极大地局限了军事物流专业在后勤保障中的地位范围,导致人才培养中岗位定位不准、业务综合能力较差、人才流转机制滞后等问题。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地方物流产业得以快速壮大,各高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上都投以大量的精力,为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源源不断输送人才,这些人大多投身到物流岗位奋斗拼搏,创造价值。军队院校在物流专业理论水平上与地方高校还存在一定差距,培养出来的军事物流的现役军人往往还要面临二次就业,在部队服役数年后大多会转业到地方工作,造成军队物流人才的流失,军事物流往往因人才的流失无法延续发展。所以,无论是在物流人才培养还是在人才保留,军队相对地方既存在这体制上的先天不足,也存在体系建设不全的后天不足。
军事物流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军用物资从后方仓库通过供应链输送到保障对象(部队)的过程,未来军事物流的发展趋势也主要在前方保障对象、中间供输送管控、后方仓库提升三个环节不断改进和发展。
信息化战争下,物流信息化是参加战争的前提条件,是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世界近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更体现出军事物流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是提供精准保障的必然过程,信息一体化的军事物流系统,才可以为前方作战部队提供高效、精准、智能化的强力保障。信息化战争特点,决定了军事物流保障的发展方向。
3.1.1 信息化战争的高效能性,要求军事物流保障的方式更趋精确化。军事物流保障只有做到准确掌握需求变化,及时了解后方供应状态,实时监控运输状态,使物流信息快速畅通的反馈到控制中心,才可以实现军用物资的高效调配和物流运输的及时指挥调控,达到精确的军事物流保障。这种快速调遣和灵活配送的物流保障方式,是实现精确化物流保障的前提条件,也是信息化战争高效能所要求的。军事物流保障方式的精确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障部门要实时掌握前方战斗部队的物资需求,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精确预测需求量,实现以需定供,避免无序保障和盲目保障。另外,指挥控制中心必须准确掌握后方物资储备和物流运输实时情况,根据前方部队部署、战损消耗、保障任务等战场情况变化及时修订保障方案,最大限度的做到及时精确保障。海湾战争中,美军因无法准确掌握战场补给需求情况,为确保战场物资充足,向战区前送了大量的物资装备和器材,由于当时美军物流尚未形成信息化,不少物资在运送过程中丢失或未能送达指定地点,战后尚有多达20亿美元的补给物资需要处理。到了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努力打造的信息化现代军事物流已基本完成,在以“精确保障”为目标的军事物流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卫星的实时定位技术对前送物资进行准确追踪,实时动态的掌握了物资运输和补给情况,再通过反馈的信息可及时对人员和物资实时控制和调配,以满足作战任务和战场情况的需求,最终达到了提高战场物流保障效率并降低成本的消耗的目的,实现了后勤保障由概略化转变为精确化。
3.1.2 信息化战争的高技术性,要求军事物流保障的手段更趋智能化。网络计算机、卫星通信定位、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逐步融入到军事物流领域,大幅提高了保障信息的整体功能,使得物流保障手段日趋智能化。例如卫星的定位和通信可视系统在运输工具上的应用,可大幅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输效率和即时信息反馈能力;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自动扑捉物资上信息数据,识别物资种类和数量,有助于准确掌握物资的运输的位置、信息和属性,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和可跟踪;通过数字化的物流装备、可视化的运输工具以及网络化的组织指挥及高效的计算处理能力,再借鉴当今社会新兴的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都将助力实现军事物流保障的智能化。
3.1.3 信息化战争的高对抗性,要求军事物流保障的组织更趋系统化。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对抗,而是系统与系统的对抗,其中就包括后勤保障系统,具体到现代军事物流系统建设上,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可视交通系统、物资调配系统、联合投送系统、民力征用系统。信息化战争中,非线式、非接触性特征更为明显,为此必须整合后勤保障系统,集成各种资源,广泛应用卫星定位技术、条码及无线电频率标签等识别技术,建立信息处理平台、数据库系统,利用网络大数据收集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快速处理能力形成决策方案,使快速保障实现系统化,适应信息化战争高对抗性造成的战场高损耗和快节奏,从而完成战略物资物流投送保障任务。
3.1.4 信息化战争的全方位性,要求军事物流保障的实施更趋一体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显著特点,军事物流保障对象多、任务重、实时性强的特征决定了军事物流必须向一体化方向转变,要将国家、社会、各军兵种力量以及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的保障要素整合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出“1+1>2”的整体保障效能,用高度集约的一体化物流来保障立体化的联合作战行动。当然,一体化的形成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各种技术的支持,离不开各种高科技产品等硬件设施设备的应用,同时也需要畅通高效的运行机制和指令制度来促使军事物流实施过程高度融合为一体。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科技、人才等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和军队改革方向,在军事物流领域可以实现军民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军队自身科研力量弱、市场价值动力不足,军民融合可以使军事物流建设搭乘国家物流快速发展的列车,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获得物质支撑和技术支撑,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军事物流建设中获得导向引领和价值创造。此次军队力量编组与编制体制改革,就是从军队的体制上为改变现有物流结构扫清障碍,建立信息化贯通式的大联勤保障模式和自动化多维性的物流指挥与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智能后勤保障网络,可以有效精准的完成军事物流需求与补给之间的调配。
目前,军队和社会物流企业已开始了前期的探索合作,例如2016年12月圆通速递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成立“航空物流研究院”,其中的研究课题就包括“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在速递、物流、航空业务中的实施。2017年10月,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分别与中邮速递EMS、顺丰、德邦、京东物流和中铁快运等快递物流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双方将向多层次合作方向发展,努力通过军事物流借助国民和社会力量提升空军战斗力,标志着快递业的“军民融合”进入了新阶段;同年11月京东与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进行了战略合作,助力军队院校提高军队联合勤务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探索无人机配送在军队领域的应用,如用于偏远部队物资和赈灾物资输送困难,以及搜索救援等领域。
以上只是军事物流与社会物流融合的简易模式,即军队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在军事物流的军民融合发展中,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在运行内容、技术设备、管理方法和人才队伍等要素上与军队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但军事物流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第三方物流必须了解军事物流运行规则,严格遵守军事物流特性要求,既要保持快速到达、服务至上、经济利益,又要区分轻重缓急,做到军事保障任务要求的全时空畅通、全流程保密、战时军事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军队后方仓库一直存在专业条块分割、垂直管理的弊端,这种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无法满足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保障要求。军事物流基地作为后方仓库转型实践中的发展方向,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特别是美军现行的海外军事基地保障模式,在美军打赢伊拉克战争和维护其全球军事力量存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军事物流基地不同于过去的后方仓库,虽然其也建立在战略、战役后方,但其功能更加全面,具有采购存储、运输配送、维修加工、检验包装、信息处理等综合功能,是从事物流活动并附有管理控制职能的重要系统关键点。后方仓库提升功能向基地化方向发展存在必要性,一是后方仓库向基地化发展是满足信息化战争物资保障的需要。现代信息化战争时效性强,物资消耗量大,对物资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强大的物流保障体系支撑。强大的物流保障体系则需要以物流基地作为支撑,目前我军后方仓库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这也是后方仓库转型的根本动力;二是后方仓库向基地化发展是集成后方仓库物流资源的需要;同一保障区域内的后方仓库分属不同军兵种和部门,实行各自垂直管理,难以统筹规划,不利于物流资源的集约利用,各仓库“小而全”的建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这与综合化、集成化现代保障模式要求不符。将后方仓库向基地化发展,集约各军兵种物流保障资源,可充分发挥各种物流资源的保障效能,是整合区域内保障力量、构建综合性区域保障实体的需要。三是后方仓库向基地化发展是提高供应水平和保障效益的需要。军事物流基地作为军事物流和后勤供应保障的节点,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效处理物资的申请、采购、生产、调配程序,避免了过去军事物资保障过程中多个业务部门承办造成的繁杂、冗长,也避免了仓库物资内耗多、周转慢、数量大、存储成本高等弊端,减少了保障环节、提高了反应速度、提升了保障效益和服务水平。
军民融合包括人才和技术的融合,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存在很多共性,利于互融互通,充分借助军地物流共性促进军事物流人才向军地共用方向发展,建立现役军事物流人才培养和军地物流人才共用交流两套系统。一方面,继续健全军队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侧重军事物流的实操技能培养和军事特性研究,同时注重地方先进物流理念和技术的的吸收转化,为战时军事物流人才供应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军地物流人才共用体系的建立,当前地方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素质、技术设备、标准规范、法规制度、发展理念等方面都要好于军队,推动地方物流人才参与军事物流的研究,军队物流人员到地方大学深造学习交流,将大大有益于地方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研究成果向提升军事物流能力转化,达到军地物流人才互学共用。建立军地共用的物流培养体系,培养我军现役军事物流人才的同时积极储备地方综合性物流人才和技术,促进军民物流技术的融合发展,为军事物流发展蓄力,借助广阔的地方物流市场和人才技术储备,全力提升军事物流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