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治疗仪结合手法及运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8-03-07 08:0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内径

颈性眩晕[1]是由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部肌肉放松或椎间关节改善而缓解。为了探讨脑功能治疗仪(CVFT)[2]在颈性眩晕中的治疗价值和治疗机理,笔者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CVFT结合手法及运动疗法对33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就诊于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颈性眩晕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椎动脉型及交感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35例,女30例。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CVFT组和手法组,CVFT组33例,手法组32例。CVFT组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45±12.33)岁;手法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14±10.6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组 (1)手法治疗:行颈部软组织松解、颈椎小关节复位手法,每次约20 min,每天一次。(2)颈部运动疗法:使用BioMaster作业分析评定与运动仪进行颈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屈锻炼,每天两次,每次15 min。

1.2.2 CVFT组 (1)CVFT治疗:使用YS 7002型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磁疗部分:治疗强度选择3~9 mT,振幅10 V,振动频率2 Hz。本研究所选患者年龄均较大,不适宜强度较大的刺激;电疗部分: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模式,主强15 mA;主频10 KHz,辅强50 mA,辅频10 KHz。治疗频次: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 min。(2)手法治疗及运动疗法同手法组。

1.3 疗效观察

(1)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4]对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五大项进行对比评价。(2)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使用KJ-2v6型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5]检查并统计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颈部及颅内分别使用7 MHz和2 MHz探头。检查时患者取坐位,头俯于诊疗床并偏向一侧,分别检测双侧颅内VA段血管走行及内径、管壁状况、血流参数。再取仰卧位,分别检测上颈段和下颈段VA走行、血管内径、管壁状况、血流参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s),分]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后,右侧椎动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差异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CVFT组疗效较手法组更佳。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动脉内径、最大血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动脉内径、最大血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比较(±s)

注:*P<0.05

3 讨论

上世纪20—90年代,国内外学者[6-10]普遍认为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头昏、恶心、猝倒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但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一说法受到颇多质疑,人们通过解剖发现椎体骨质增生的程度与临床症状不符[11],而且许多没有明显骨质增生患者也容易出现类似症状,更有学者[12]发现即使在手术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一侧椎动脉完全闭塞,术后患者也可不出现颈性眩晕症状。但大部分椎动脉闭塞患者还是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眩晕症状。因此,人们发现椎动脉闭塞或血流异常并非颈性眩晕的单一发病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逐渐引起研究者重视。现阶段,国内外学者[13]更倾向于认为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均表现出眩晕、恶心、耳鸣甚至猝倒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但其发病机制则不尽相同,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由椎动脉受到各种病理产物的机械性压迫而形成;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则是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等血管的痉挛收缩或舒张而产生的眩晕等症候群。

本研究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表现为CVFT组患者症状改善较手法组好,说明CVFT在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及脑部血液循环方面作用明显。在临床治疗颈性眩晕的手法治疗与颈部运动疗法治疗有叠加作用,可以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和提高治疗效果。由于临床中不同手法施术者治疗效果不能完全统一,因此治疗可重复性受到限制,而CVFT能精准地控制治疗参数,治疗可重复性不受限制。

经过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侧椎动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FT组疗效较手法组更佳。由此可见,CVFT可作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的常规手段,CVFT组疗效较手法组更佳。

[1]丁旭明,赵智.颈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9,3(7):176-179.

[2]乔清理,王秀宏,朱贻盛,等.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的优化设计[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4):337-340.

[3]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4]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5]李旭光,赵敬河,张凤昌,等.TCD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5):395-396.

[6]屠永华,王玉锦.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14,19(4):294-295.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8]连树林,丁庆刚,旋静,等.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32-433.

[9]李嘉琦,张秀菊,李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154-156.

[10]Guigui P,Benoist M,Deburge A.Spinal deformity and instability after multilevel cervical laminectomy for spondylotic myelopathy[J].Spine,1998,23(4):440-447.

[11]李曙明,赵为公,白斌,等.个体化减压稳定手术治疗颈性眩晕50 例 [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04-805.

[12]任龙喜,郭保逢,韩正锋,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52-56.

[13]于腾波,夏玉军,周秉文.交感神经因素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0(3):157-159.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