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龙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之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恶性肿瘤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除少数肿瘤可采用放疗或化疗作为根治性手段之外,手术是目前大多数肿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因此,优良的麻醉质量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然而,由于不同患者个体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传统的麻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手术需求[1]。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调控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是将BIS监测与靶控麻醉相结合,以量化的脑电图指标作为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深度效果的依据,不仅可以有效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而且还可以预测术中体动、意识恢复等,之后再通过精确的剂量控制来达到维持麻醉效果的一种方法[2]。为此,收集我院2014—2017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31例,探讨BIS反馈调控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2017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31例,全部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病灶为恶性。其中,男69例、女62例;年龄35~54岁,平均(45.6±8.7)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71例、Ⅱ级60例;呼吸系统肿瘤37例、消化系统肿瘤31例、泌尿系统肿瘤26例、妇科肿瘤29例、其他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年龄、ASA分级、疾病构成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条件 ①年龄≤60岁,一般状态良好,能耐受手术;②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止凝血功能良好,无血液系统疾病;④肿瘤分期较早,具备手术切除指征;⑤有手术意愿且同意参与本研究[3]。
1.3 麻醉方法
1.3.1 对照组 麻醉开始时,采用输液泵给予单剂量异丙酚,以7 200 mg/h的速度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然后调整给药剂量为4 mg/(mg•h)持续给药。术中可以依据Ramsay评分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1.3.2 观察组 先用乙醇对患者前额处皮肤进行脱脂处理,将皮肤阻抗降低至<5 000 Ω。待自然干燥后再连接电极,电极部位分别位于额正中线鼻根上、眉弓上、太阳穴与发际之间。连接妥善之后进行信号测试,信号反馈良好之后开始进行麻醉[4]。麻醉时,先对患者年龄、体重、异丙酚靶浓度(3.6 μg/mL)等参数进行设定,给药方式为静脉泵入。麻醉过程中,根据BIS值调节给药,即当BIS值<60时停止给药;当BIS值≥60时继续给药[5]。
1.4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其波动情况;②异丙酚用量;③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其中,诱导时间定义为输注异丙酚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苏醒时间为停止输注异丙酚开始至患者意识恢复,能正确回答问题。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本研究全部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流动力学 两组患者术前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开始后MAP和HR均下降,术中和波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麻醉情况 两组患者异丙酚用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当前,随着麻醉水平的进步,临床应用上越来越重视精确麻醉这一理念。BIS是目前公认的能够较好地反应麻醉深度的标志之一。BIS是指测定脑电图线性相关指标,如频率、功率等,然后又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如位相、谐波等,把能代表不同镇静水平的各种脑电信号挑选出来,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最后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BIS最早来源于脑电图的应用,将脑电图信号转换为0~100的数字,不同数字范围代表着不同的脑电状态。其中,100代表清醒状态;85~100为正常状态;65~85为镇静状态;40~65为麻醉状态;0~40为爆发抑制;0代表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即大脑皮层抑制。这样就可以对患者术中的意识消失或者恢复进行提前预测[6]。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观察BIS反馈调控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相比于传统泵控麻醉的优势。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BIS 60作为节点,当BIS值<60时停止给药;当BIS值≥60时继续给药。结果显示,在结合了BIS反馈调控系统后,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而且麻醉苏醒后意识恢复更快,麻醉药用量更小;仅仅在麻醉诱导时间上面存在着些许不足。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应该在常规泵控麻醉基础上加用BIS反馈调控系统,,这样有利于精确麻醉。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2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
[1] 王萌,许幸,吴新民.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异丙酚把控输注静脉麻醉[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6):339-342.
[2] 郝海宁,刘峰,王浩,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72-1574.
[3] 江智勇.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老年肿瘤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112-114.
[4] 张春海,张玮,钱传云.脑电双拼指数反馈控制下的异丙酚闭环把控输注在ICU镇静中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1):57-61.
[5] 董兆辉,于明俊,蔡俊.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反馈控制应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4-26.
[6] 杨伯炜,杨国栋,沈千贺,等.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4):58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