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志
摘 要:学习就是不断产生错误、改正错误、完善自我的过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健全,面对充满了逻辑、数字的数学问题,出现错误更是“家常便饭”。明智的教师不会一味地惩罚学生的错误,而是会利用错误来实现对学生能力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提出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错误带动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改变一线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关键词:错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台阶,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将成为学生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相反,如能够恰当地利用错误,也将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利用错误,理性面对学生的错误,改变一味地指责和惩罚,让学生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一、利用错误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小学生在学习、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粗心大意,不仔细审题。对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多次强调,但仍是于事无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断讲解、重申,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此时不妨转换策略,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动手动脑,自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深刻的认识下,下次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例如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将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段需要4分钟的时间,一共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学生常会不假思索地答“20分钟”。这时教师不必急着纠正他们,可要求学生用小木棍亲自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动手操作,另一人计时。可将原题中的“分钟”单位变为“秒”。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将小木棍变为5段只需要“锯”4次即可,因此应列式为4×4。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找到了问题、改正了错误,也对本次实践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他们思维的严谨性,以后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相对于教师“苦口婆心”地强调、讲解,课堂上教学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过于鲁莽,匆匆读完题目后便开始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解题,算出结果后很少检查。其实,只要学生善于反思,多多自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错误,及时找出错误。因而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培养他们养成爱检查的好习惯,降低错误率。如题:小光有15个苹果,小鹏有7个苹果,小光比小鹏多几个苹果?学生总是看到“多”这一关键字就认为应该用加法,因此没有仔细地分析就匆匆列式15+7=22(个)。教师这时可以再提出另一问题:老师今天35岁,同学们11岁,老师比你们多多少岁?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都能认识到需要运用减法来计算,此时的他们也将意识到自己刚刚所列算式的不妥,纷纷改正。这时教师再指出:并不是每次看到“多”这个字眼就用加法,要认真读题,解答完后仔细检查。
三、利用错误让学生自主总结规律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教师如只会打压、纠错,学生的学习热情难免会被浇灭。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错就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错误方法和思路最终发现矛盾,从而自主总结出规律或定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有很多都认为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一样,都是“长×宽”,还有一些认为是底面边长×边长。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长和宽相等,但形状各不相同的三个平行四边形,并给出了边长,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计算出的面积是相同的,但显然,肉眼见到的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差许多,此时学生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我的引导下最终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正确算法。这便是通过“将错就错”,利用错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四、利用错误培养学生创新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开放且活跃的,利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总结出更便捷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次,在让学生认识“分米”这一计量单位时,我问学生课桌的长度和高度是几分米,学生对1分米有多长没有确切的概念,都在胡乱说着,10分米,50分米,甚至还有的说100分米。于是我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尺子来测量,每10厘米是一分米。见到一个小组举手示意完成了任务,我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测量过程。学生说,测量出了课桌的长度是6分米后,他们将其他的课桌放倒,与课桌的高度对比,高出的部分为1分米,于是快速得出了课桌的高度是7分米。我喜出望外,这便是在学生错误的基础上,意外地激发出了他们创新的火花。
总而言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错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正確认识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作为自己学习和成长的积累,只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不再出现类似错误,那么当前的错误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徐兰芳.巧用错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教书育人, 2014(23):59.
[2]徐建.巧用“错误”资源,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 2015(40):92-93.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