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芳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富有哲理的话语,揭示了环境育人的功能。挖掘淮安本土独具地方特色的德育资源,创设润泽学生心田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个性品质,是近几年来我所探究和尝试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明确寻访探究内容
一是了解淮安本土抗战时期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涟水保卫战、武工队三进淮宝(吕良),培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情感。
二是瞻仰开国总理周恩来故居和童年读书处,了解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爱党爱国、鞠躬尽瘁的一生,着重研读周总理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求学经历,引领学生好学上进、树立志向。
三是搜集淮安历史名人(士、地)及其成就、事迹,如吴承恩和《西游记》、韩信和漂母井、梁红玉、关天培、许嘉璐,“进士之乡”河下古镇,感受淮安人坚忍不拔、知恩图报、保家卫国、心系百姓、造福于民、好学上进的情怀,引领学生崇德向善。
二、指导寻访探究过程
就地取材,挖掘淮安市、金湖县及吕良镇本土两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指导学生对相关资源进行梳理、整合,通过网络收集、实地访谈、实践活动,以及讲故事、看影片、说评书、写感受、明志向等系列活动,使得学生受到本土德育资源的熏陶和浸润。
(一)明晰探究重点
1.抗战英雄篇
通过网上搜集、研读史料、实地寻访等途径,了解淮安、金湖、吕良本土抗战时期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着重了解、整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涟水保卫战、武工队三进淮宝(吕良)等英雄故事,培育学生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的情感。
2.开国总理篇
淮安是一代伟人、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我通过瞻仰纪念馆和故居,研读展馆的文件,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阅读有关书籍,了解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爱党爱国、鞠躬尽瘁的一生,着重探究周总理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求学经历,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励志读书。
3.历史名人篇
通过梳理、搜集淮安历史名人(士、地)及其成就、事迹,如吴承恩和《西游记》、韩信和漂母井、梁红玉、关天培、陈白尘、吴鞠通、许嘉璐,“进士之乡”河下古镇,感受淮安人坚忍不拔、知恩图报、保家卫国、心系百姓、造福于民、好学上进的情怀,引领学生学习先贤、崇德向善。
(二)指导探究过程
1.确定合作小组,研定探究方向
首先,我根据年龄、性别、爱好及动手能力几个方面综合考量,把学生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分别围绕“抗战英雄”“开国总理”“历史名人”这几个选题进行合作探究。
其次,我们指导各小组研究、确定各个研究主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把研究内容、任务以及能够完成任务建议采取的方式、方法、途径等细化到每一个组员,便于组员完成分工任务。
比如说,抗战英雄篇,我们指导“抗战英雄组”,选取淮安一个面带领学生瞻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引导学生研读馆内史料和当地县志办的县志,带领学生参观涟水旧城墙,指导学生寻访武工队三进淮宝的见证者,带领学生观看《涟水保卫战》等影片。严谨厚重的史料,再现历史的影片,身临其境的采访,把淮安抗战英雄的形象真切地、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刻在学生的心中,使那种发自内心的崇高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比如说,开国总理篇。我们着力指导学生探究周总理少年立志的求学经历。可以借用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求学经历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励志读书。研究的途径较多,可以是瞻仰参观纪念馆,可以是研究阅读馆内史料,可以是阅读书籍观看影片,可以是听解说员讲解,也可以是采访相关人员。
比如说,历史名人篇。我推荐学生研究吴承恩和《西游记》、韩信和漂母井、梁红玉、关天培、陈白尘、吴鞠通、许嘉璐,“进士之乡”河下古镇。要求每一组只选取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地方进行寻访探究,要通过对人物的故事、成就等方面的探究,挖掘淮安人坚忍不拔、知恩图报、保家卫国、心系百姓、造福于民、好学上进等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情怀,从而引领学生学习先贤、崇德向善。
2.查询史实资料,寻访先烈足迹
为了增强探究的趣味性,激发探究的主动性,我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周恩来》《涟水保卫战》《西游记》等影视剧。为了增强研究的深度,我指导学生网上查阅淮安历史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寻访金湖吕良地区武工队三进淮宝的见证者孙老人了解艰难残酷的敌后斗争;带领学生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获取第一手翔实的资料。
3.选取喜欢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无论是网上查阅资料,还是研读史实资料,或是现场寻访采访,我都要求学生留下探究的痕迹资料,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展示探究成果,形式多样,可以是讲述故事,可以是播放视频,可以是学说评书。
学生展示成果的过程,就是他们见识再提高的过程,就是他们情感再内化的过程,就是他们价值观再升华的过程。
4.撰写探究心得,表明理想志向
一是书写。对孩子们来说,参与探究、寻访、发现的过程值得记忆,对他们来说,开国总理伟大的人格、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历史名人高尚的情操值得学习;对他们来说,不经意间,自己的认识更丰润了,自己的情感更炽热了,自己的爱恨更鲜明了,自己的理想更具体了,这些更值得向他人宣告。为此,我经常抓住时机进行“学史明志·崇德向善”主题征文活动。
二是表达。我们鼓励学生,用笔记录过程,用情挚爱祖国,用文表明志向。
三是投稿。我经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鼓励他们向《关心下一代周报》《阳光少年网》《家长》等网站、报刊社投稿。
近几年,就淮安本土德育资源,因地制宜,我创新了班级管理新模式。一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形成认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二是学生能够铭记一些革命先贤、历史人物、英雄先烈的感人故事,能够通过活动感受历史名人的高尚品质,领略开国总理的伟大人格,敬重革命先烈的愛国情怀;三是学生能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感恩先贤、铭记历史、崇德向善的情感。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