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红梅
摘 要:在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发展。其要求之一就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现代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公民。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实践操作,它可以帮助小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从而发现数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保证数学课改质量。
关键词:实践操作;小学数学;课改
目前看来,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小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实践操作,使小学生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也可以学到新知识。所以,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
一、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应用中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逐渐运用起来。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针对良好数学教育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完善,是对小学生的基础性和整合性以及前瞻性方面提出的要求。目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往往容易被人遗忘,或者只是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小学第一学段最突出。在教学实践中,实践操作的运用也大多流于形式,授课教师在数学专业钻研上用力不足和对数学知识体系不了解的现象使得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在运用过程中较难把握其精髓,很难灵活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缺乏思维训练的系统化、对数学活动本质认识不清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小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改中的作用
(一)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好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先进行相关的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的年纪还小,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很难做到完全理解,所以对于所学知识的遗忘速度就会大大提升。比如,在学习“负数”这一节时,小学生很难对于“负数”这一概念进行理解,就算是将概念死记硬背下来,也很快就会遗忘。若是利用工具和老师或同学间进行互动来对概念进行理解,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实践操作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学习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强,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抵触情绪。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将会改善这种现象。例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这一知识时,课前利用一个相关的小游戏进行开题,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好奇与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通过学生在游戏中的体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包括观察、实验、模拟、推断和操作几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会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如果教师在此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的探索氛围,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框架的束缚,让学生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对知识进行探索,找出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内部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解放,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比如,在一节的学习结束后,在课尾为学生布置一份自由查找下一节相关知识进行预习的作业,这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自由探索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发散式思维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会用到各个器官的配合。学生不仅要对所探索的问题进行分析,还要对实验进行观察、动手与交流,最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抽象、归纳、发展,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向着发散性思维逐渐发展。比如,在学到“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利用实践课对所遇到的部分应用题以游戏或小组合作分角色进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理解,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實践能力,又对其思维进行了发展,使学生体会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和对知识充分理解后的成功与喜悦,进而增加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实践操作教学方式的运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鉴于以上所描述的实践活动对于数学课改的作用,数学教师就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教师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带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教学为主,按照小学生的特征对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实践操作进行设计和完善,将其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石海英.有关小学课改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55-156.
[2]张玉平.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上旬),2016(2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