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莉
摘 要: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水平非常重要,所以就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进行了探讨,研究个性化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来开展有策略的教学过程,加强个性化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意义
1.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个性化教育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别是随着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提出,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当前教学的重点,所以为了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天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美术教师应当结合当前教学的要求开展个性化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教学内容来制定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个性化教学更是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来制定更加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策略。教师对学生所开展的个性化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更是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制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3.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美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水平也是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美术素养水平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过程中、对美术作品审美过程中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因此加强个性化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1.加强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释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通过对多媒体技术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选择多媒体技术教学工具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正确的工具来改进美术教学模式,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工具时也不能抛弃现有有效的教学手段,要加强现有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综合使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相关的音视频、图片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得学生的观赏更加直接明了。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七彩飞虹教学时,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绘画彩虹时,可以从彩虹的色彩进行入手,在描绘彩虹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彩虹一共有多少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彩虹的形状是怎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认识彩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片播放工具来将从网上收集到全国各地彩虹的图片都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彩虹色彩以及形状的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工具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描绘彩虹沙画的视频,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彩虹绘画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工具的协助,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彩虹的绘画过程,在绘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对彩虹的颜色进行大胆创新,描绘出自己心中彩虹的色彩。
2.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要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发现美术的魅力,就要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探索精神。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比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民间玩具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目前的民间玩具,比如有风筝、七巧板,然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画出心中的风筝图形,让学生设计出更具个性的风筝图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探索能力。
3.加强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好动的时期,好奇心非常强,但是缺乏理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釋放学生在课堂上的天性,让学生更加自由地探索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画画,每个人在图画上将自己家乡中的建筑物描绘出来,然后逐渐构成一幅小村庄的画面,提高学生对于画画整体构造的把握。
总的来说,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天性,更有利于学生挖掘自己潜在的美术前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雅芬.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8):156.
[2]俞亚萍.基于风格意识的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2):32-35.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