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彬 叶巧清
摘 要:随着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我国“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提出与实施,我国制造业将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因此如何培养出能适应新时期智能化制造的智造类人才是当前高校和企业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立足笔者所在城市,对国内外及浙江省智能制造和智造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以高职院校和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培养智造类人才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智能制造 智造人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145-03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Made in China 2025" development pla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ll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China Smart Manufacturing", Therefore, how to cultivate intelligent talents that can adapt to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new era is a topic tha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need to explore now. Based on the author's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ntellectual talents in China and abroad, Taking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research objects, Exploring how to cultivate intelligent talents.
Key Words: Smart Manufacturing; Smart Manufacturing tal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 development
智能制造(简称:智造)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企业内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甚至整个产业链,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模式与系统的总称。智能制造人才(简称:智造人才)是指掌握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能适应智能制造加工新模式,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研互动”的智造類人才培养就是要依据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方针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状况,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能满足社会对智造类人才需求为目的,提出并实施的依托企业自动化改造研发项目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智造类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
1 研究背景
1.1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中国制造2025”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由传统制造业大国向智能制造业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产业的全面升级:一是低科技含量的传统产业部门和业态将被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部门和业态所替代;二是在价值链低端聚集的产业将向“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三是制造环节将注重用精细化生产和流程优化提升加工制造的品质。产学研结合不强。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创新主体, 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实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使得许多设备既不适合为企业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又不适合高校自身及科研单位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1.2 智能制造是浙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浙江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逐年提升,但浙江的人均装备水平、人均产值和人均利润都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以“智能制造”引领和推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却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智能制造人才短缺严重。随着浙江智能制造的推进,浙江会出现具备操控技能的现代化产业工人的结构性缺失问题,企业在招募高端智能制造操控工人过程中会陷入新的“用工困局”。二是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市场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合作不够深入,且校企合作关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强调企业的参与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的兴起,工业技术体系、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正迎来重大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国家战略。如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美国大力推动以“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机器人”,欧盟提出“2020增长战略”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可见,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各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我国在2015年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也强调了智能制造的重要性。
《中国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现状报告》调查指出,87%的企业承认其生产线面临人力成本上涨压力,应用工业机器人改造生产线成为企业应对人力成本上涨的首要应对方案,其中有85%的企业认为,未来一年内有可能引入智能制造设备。在准备引入智能制造设备的企业中,有37%的企业将利用机器人生产,23%将投入到数字监测和控制系统中去,10%的企业希望引入数字化智能机床。
2.2 现阶段浙江省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和在人才需求上存在的问题
浙江的制造业装备强度仍然偏低,“智能制造”发展水平仍然滞后,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智能制造方式对传统制造方式的改造,使得未来对智能技术研发、智能设备改造、智能装备操作以及智能监测管控等方面的新型人力资源需求巨大。
2.3 高职院校已经提出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成为现代制造业新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也提出了很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华航威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江苏南信华航智能制造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校企融合、产学互动、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众创空间”等。
3 高职院校在智造类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设置界限分明,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基础工业为主,培养的人才多以“精”“专”为主,而面对智能工业对人才能力需求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环节,并涵盖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对应的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利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3.2 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以“项目驱动、能力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但基本上是采用以注入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足;另外,目前的高职教育更重视操作技能,而轻视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缺乏,无法满足智能工业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3.3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欠缺
虽然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在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在“产学研”以及共同建立研发机构、办学、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合作还非常欠缺。
4 基于“学研互动”的智造类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4.1 校企依托机器人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依托机器人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联合培养智能制造人才。高校与企业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双方根据“中国制造 2025”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打破过去的专业学科体系,拓展专业方向,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
4.2 聚合优势专业,校企共同建立“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应当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开设面向智能工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现代理论与技术课程,组合优质专业,优质师资,打破专业限制,聚合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以笔者学院为例,以现有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等专业为基础,根据智能制造要求聚合电气与PLC控制、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4.3 引入企业自动化专机研发等项目,打造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实践平台
依托学校设备、场地、人才等资源充分发挥组织、人才和智力优势,主动面向广大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自动化专机研发等科技创新服务活动,打造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实践平台,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创新。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实践平台,把行业专家等高端人才汇聚到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疑难及开发自动化设备的同时将在校学生或企业员工也参与其中。
4.4 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师徒结对
根据智能制造企业对智造人才的需要,采用“一个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的“1+N”模式建立学徒制实施平台。明确学生的“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通过学校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师傅、学生选择企业与师傅、师傅选择徒弟的方式满足学生对企业、岗位、师傅的选择权和诉求,提高学习和岗位实践的针对性。
4.5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感触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
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或政府机关开展智能制造论坛、研讨会、高研班等形式的活动,搭建智能制造技术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或高校介绍智能制造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与会学员对智能制造的学习与交流,以深度推进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
5 结语
“学研互动”的智造类人才培养行动研究探索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智造人才的新方式。通过引入企业自动化专机研发等项目,营造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学习实践环境,搭建了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实践平台。通过与企业建立起现代学徒制实施平台,为企业提供了适用的智造人才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搭建的学习与交流前沿技术的平台,深度推进了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友发.国内外智能制造研究熱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6(4):154-160
[2] 纪钰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发展与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3):42-49.
[3] 梁法辉.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新机制[J].才智,2017(1):15.
[4] 俞佳根.以“智能制造”引领和推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J].发展探索,2016(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