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跨学科交流平台建立的思考

2018-03-06 08:05朱小刚龙怿郑艾轩
科技资讯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研究生培养跨学科

朱小刚 龙怿 郑艾轩

摘 要:创新无疑是当今社会第一生产力,传统的培养模式将研究生的视野局限在相对固定的专业领域,无法激发研究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创新思维。鉴于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整与优化进行了深入思考;以交叉学科研究生相互交流为契机,从交流平台的建立、管理运行和监督3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针对如何建立高效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跨学科 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2

Abstract:Innovation is undoubtedly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in today's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limits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field of vision to a relatively fixed field and cannot stimulate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has made in-depth thinking on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odel. Taking the exchange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 students as an opportunity,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establishment,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platform, ,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Interdisciplinary;Communication platform

随着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国家产业结构的高速蜕变,以及社会各领域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用人单位对职员的应聘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岗位在学历方面也对竞聘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某方面导致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大量涌现;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要求研究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培养模式使得研究生已逐渐无法胜任新时代的岗位需求,社会和高校也日渐认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新模式呼之欲出。

1 跨学科交流平台建立的意义

众所周知,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领域由宽变窄、由浅入深的过程。为了给研究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加全面优良的交流平臺,跨学科交流平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很多科学问题已经演变得十分复杂,单一学科的知识储备难以解决,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研究。研究生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时往往是片面和浅薄的,如果要深入学习则需耗费大量精力,而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跨学科交流平台的建立给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或对研究有帮助的其他学科的专业人才进行交流合作,这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还能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2 国内外跨学科交流平台建立的相关研究

国外一些名牌大学在2000年左右就提出了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的理念,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98年9月成立了Bio-x跨学科研究计划、麻省理工学院组建了大约70个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组织机构、剑桥大学于1999年成立了剑桥-MIT研究院。跨学科交流平台扩展了研究宽度,知识的跨学科结合使学科更具有现实意义。相关研究表明,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以下4种路径:“创建独立建制的跨学科研究机构路径”“研究生院统筹组织路径”“学院内部整合路径”“跨学院协同路径”,这4种路径对应如下4种交流平台:独立跨学科交流平台、研究生院内交流平台、学院内部交流平台和学校交流平台,这4种平台从不同层面上进行交流,使学科更加具有竞争力。

国内学者认为要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制度进行改革,如徐岚等学者从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这5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以及改革方式。程妍提出构建全新的跨学科结构——矩阵结构作为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的新形式。周叶中认为学校要加大跨学科招收研究生的力度,要求各学科专业不得人为设置门槛,歧视跨学科考生,或者有意将跨学科考生拒之门外。

3 国内跨学科交流平台建立所面临障碍

目前人们对跨学科研究可能并不熟悉,认为是加大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或者是因为对陌生领域的害怕,学生参与跨学科平台的交流活动毫无积性,这使得跨学科交流平台很难建立。高校应加大对跨学科交流平台的宣传力度,多举办宣传讲座,给学生讲述跨学科研究成功的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交流平台的兴趣。跨学科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中各学科任务的分配、课题经费支出、成果的归属等,这些都是切实存在的问题。

3.1 跨学科交流平台建立问题

国内高校每个学院有各自独特的学科资源,资源是否愿意共享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跨学科交流平台的建立势必要共享一部分学科资源,这部分资源如何收集、如何管理、如何使效益最大化,这取决于政府或学校对跨学科交流平台的重视程度。其次如何应用跨学科交流平台指导没有其他学科知识基础的研究生,如果仅由各学科教师来指导学生研究其他学科的内容,跨学科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会不会太大,该如何明确教师的工作范围,这些问题都应深入思考,再有就是各学科教师的聘任制度是否应当改变。

3.2 跨学科交流平台管理和运行问题

跨学科交流平台搭建之后,如果不细心管理,平台便可能闲置,或被他人占用,违背最初建立的初衷,达不到初期目标。平台如何进行管理,由谁来管理也是一大难题。

3.3 跨学科交流平台监督问题

跨学科交流平台可能酝酿大量的创意和想法,如果创意被他人窃取或抄袭,会导致大家对平台的不信任。如何保证学术的原创性,也是平台该思考的问题。当跨学科合作有成果产出时,如何界定成果的归属问题,都需要有良好的监督政策。

4 对跨学科交流平台建立的建议

4.1 线上线下跨学科交流平台

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进行线上交流,各学科共享各自的专业内容,给平台内有需要的研究生下载学习,或将一些难度较大的学科内容通过教学视频的方式共享。线上交流平台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进行线下交流。

线下交流平台开展学科知识普及讲座、交流课堂或研讨会之类的交流活动,让研究生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参与体验。研究生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研究思路,从中获取需要的知识。

4.2 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跨学科交流平台的指导教师按学科设置,各教师仅负责自己学科内知识的指导;而研究生可选择多个感兴趣的学科进行交流学习,接受多个学科专业教师的指导。各学院委派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平台进行指导,研究生可以自由提问,与教师讨论自己的对于问题的看法。通过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营造一种积极进取、思想碰撞的学术交流氛围,提高研究生对科学问题探索的积极性。

平台内由优秀研究生组建管理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对平台进行宣传,平台定期对学生管理小组进行督查和考核。平台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既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上学生对跨学科交流平台有足够的关注度,使得平台保持足够的生命活力。

4.3 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

跨学科交流平台尊重每一位提出想法和创意的成员,提倡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对被窃取创意的研究生提供申诉通道,对窃取他人创意的研究生进行严肃处理。由平台指导教师组成成果检核小组,对将要发表的论文、专利等进行检核,同时也可提高成果的质量。

严格监督制度有利于剔除想浑水摸鱼的研究生,提高学生对于学科创新的積极性,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学术交流探讨平台。

5 结语

本文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跨学科交流平台的建立进行了思考,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结合研究生学习生活现状进行研究,得出跨学科平台要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研究运行模式,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自主性,给学生自由的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岚,陶涛,周笑南.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及其培养途径——基于美国IGERT项目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61-68.

[2] 胡甲刚.美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管窥——以华盛顿大学“城市生态学”IGERT博士项目为个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71-75.

[3] 张良.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11-15.

[4]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5] 王兆君,任兴旺.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109-116.

[6] 张兆同,易龙,郑志强.跨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南洋理工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8(3):66-71,95.

[7] 陈勇,邹晓东,陈艾华,等.促进跨学科研究的有效组织模式研究——基于斯坦福大学Bio-x跨学科研究计划的分析及启示[J].科学学研究,2010,28(3):346-350.

[8] 刘莉,王凤池,贾世龙.关于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216-217.

[9] 焦磊.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动因、路径及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3):16-26.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研究生培养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交流平台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