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光菊
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班级管理的一个重头戏是有效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德素养。如何提升?教师可以采用“激”“放”“导”的方法,来有计划引导学生向目标迈进,针对性提升学生心理品质,让学生在集体中共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这是班主任的希望和奋斗目标。但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时费尽心血之后还是要收获几枚青涩的果子。怎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一个班主任,要有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新教育观念,要明白时代发展对我们的新要求。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养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健全心理,应当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从德育心理工作入手,做了一些科学尝试,颇有成效。
二、有计划引导学生向目标迈进
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也要有计划地进行才行。每接手一个班级,班主任都会制订种种计划和目标。但这些总体的规划,常常被少数学生打乱,那就是最让老师头疼的所谓后进生。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在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也是你不能放弃的教育对象,因为今天的教育是面向一切的学生且面向学生的一切,其目的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后进生也有得到最好教育的权利。但在考试升学还没有取消的当下,他们往往被老师、被集体、被他们自己放弃。切实给他们关怀,就应该在班级规划中留给他们一席之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来作为他们上进的基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给每个后进生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进步计划。让他们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起做人的责任。给学生一个切实的奋斗目标,给他们以热切的期望,就能较好地培养起他们努力进取的心态,我们的教育也就有可能出现奇迹。
三、针对性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个体良好心理品质表现为心理状态的高度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的坚毅性格。这项工作的对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学生是后进生,他们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改正缺点的愿望,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也有改正的具体表现,但不能持久。一遇到外界干扰和自身情绪的影响就会有反复,多次的反复,他们对自己容易失去信心,这是自我改造中的一种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表现。这就需要班主任随时帮助他们,回顾总结已取得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情况就会好转。另一类学生是优等学生,他们从小到大在学习上思想品德方面都表现较好,因而一贯是人们称赞的对象,但一帆风顺并不表示他们能在某些重要的人生关口很好地把握住自己。大考之前常有反常表现,成绩滑坡,精神不振。这时首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心理品质还不够强大,因为考前的紧张焦虑不仅是一种不良情绪,更是一种没有坚毅品质的表现,如果不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自觉地克服心理障碍,未来的人才可能毁于一旦。在困难面前表现大胆无畏果断坚强,这是一种无比可贵的心理状态,在人的不幸中最大的不幸之一就是失去勇气,因此面对考试的挑战,取胜之道是健康心理。帮助学生看清自己,看清所面临的挑战,有助于他们在战胜自我的斗争过程中变得坚强。唯有如此,他们才学会自己走路和走自己的路。
四、让学生在集体中共同发展
每个班集体都是由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在管理中既要强调因人施教,又要注意整体效应。良好的集体意识是良好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顺利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通过自己的生活才能踏进更高的境界,通过自觉的集体生活的教育更能发挥人的力量。因此班级管理中应该营造一种氛围,关心他人,共同进步。但要做到这点难度较大,因为选才形式的单一使考试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在帮助他人时,有的学生总会有所顾虑,认为帮助竞争对手,就是打败自己。不同潜质的人的有机组合,激发的创造力可能是惊人的,那么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让这种想法成为班集体的共识,并用集体的活动去实践这种观念,学生的集体意识就会形成并在实践中强化。
五、增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自我教育是一种主观的自觉的行为,需要在强烈的个体意识下调动内在的动力来完成。我在这方面尝试三种做法。一是“激”,就是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变“要我上进”为“我要上进”。二是“放”,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经历自由发展的实践,他们才能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进而进行自我调节。三是“导”,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活动能力上的限制,难免在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和偏差,为防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挫伤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放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自由发展趋势,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思想引导和方法引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