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琴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因此科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课程教学的特殊性,那就是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在这方面有效地运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显然对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笔者从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多年,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科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及其教学策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更为有效的调动,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更好的激发。
除此以外,在每个学习小组之中,学生之间会形成良好的互补和互助,学生能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之下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课程学习,这显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大有裨益。另外,有效的分组还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和竞争,起到他人监督的作用,学生在小组之内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竞争,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作。
同时,由于分组合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积极和彻底,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小学科学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分析
1.互补性
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之间能够互补互助,对于某一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集思广益,从而以团队的方式来体验科学知识获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小组成员的互补性,要根据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和各自特点来有效地安排小组成员,让学生个体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例如,在实施分组的时候,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要保证每个小组之内都能有几个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而且也要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也要安排一些成绩较差、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带动。因为学生之间,尤其是小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竞争的关系,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会甘于落在其他学生之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之内一定会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
2.层次性
与互补性原则相类似的是层次性。顾名思义,小组成员之间不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在积极性、兴趣等等方面都要保持一定的层次性。如果分组缺乏层次性的考虑,则很容易导致学生群体之间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合理地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学习小组之内的位置和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发掘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潜在能力。
3.科学性
在实施分组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注重小组成员的搭配,而且要注意成员的数量,如果数量过少,则分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难以实现,学生之间起不到太多的互补互助的作用,集思广益的效果也会差很多。但是如果成员数量过多的话,则学习小组之内很有可能会出现分工不明,职责重叠的情况,反而会引起小组之内的内在矛盾,不利于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目标并不是很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较差,由于小组学习中,学生所拥有的自由程度更高,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之下有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和自由程度过高的现象,反而不利于分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因此,教师应该将学习小组的人数控制在3至5人,既保证合作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学习过程的失控。而在人数方面教师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决定,适时进行调整,以便让分组合作学习能够进行得更为顺利高效。
二、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分析
1.合理倾听,了解学生
合理分组的前提是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建立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不仅师生之间要充分地进行沟通,学生之间也要积极地沟通和交流,在这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尊重别人的发言和不同意见。
由于现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是独生子女,性格方面比较自我,沟通交流能力较低,在学习小组之内经常由于意见的分歧而造成合作效率的降低。在这方面教师不仅要在成员搭配上给予考虑,同时也要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交流沟通能力方面做出努力。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这部分知识内容学习的时候,笔者就曾经发现有一个学习小组的效率很低,別的小组在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很快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但是这个小组总是最后,甚至有的时候都完全得不出答案。笔者经过了解发现,这个小组之内有几名学生经常由于意见的分歧而产生矛盾,彼此之间又不会有效地沟通,久而久之就导致这个小组的学习氛围非常差,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合作和交流。
为此,笔者果断地采取策略,将有矛盾的几个同学私下里组织到一起,笔者并没有去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而是让学生们学会倾听和理解,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劝导。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个小组的学生果然在交流和沟通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观,小组合作的效率也大大地提升。
2.把握合作学习契机,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虽然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合作学习模式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唯一模式,很多教师对此理解有偏差,过于依赖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知识学习效率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
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非常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作用,但是同样重要的还有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缺乏教师的课堂引导,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方向性,效率不升反降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endprint
因此,教师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合理地把握合作的契机,让学生之间根据具体的学习需要而进行分组合作,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的时候,这部分知识内容与学生未来初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密切相关,而且这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笔者在实施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控制分组合作学习的使用频率。因为学生只有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首先,笔者先将关于时间部分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有关于时间与地球运动之间关系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为学生设置了探究性的问题,也是为了引出后一个环节《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部分的知识内容。
学生们在笔者提问之后,就按照既定的学习小组来开始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认识得比较深刻,就率先地提出了由于地球是在转动,而且是自西向东自转,位置靠东一些的地区要比靠西一些的地区先看到太阳,如果以日照为标准来设定时间的话,那么东面地区的时间就会比西面的时间早。
听到学生的这个回答,笔者感到非常欣慰,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已经把后续章节知识内容的核心探讨了出来。地球各地区时间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地球是在自转,每个地区受到阳光照射的先后顺序不同。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目的性更强,效率自然也就更高,而且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外在影响之下,会更加自觉自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与其他同学就问题的答案进行讨论,从而让自身知识结果形成的过程更为真实生动。
3.施行人员轮换制度,灵活分组
同一学习小组之内的成员应该经常施行轮换,每个学习小组之内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共同学习和合作,必然会产生“合作疲劳”,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的合作效率必然会有所降低。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进行合作小组之间人员的正常轮换,让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个体之间在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方面也会随之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宇宙》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学生们的兴趣往往较高,宇宙的浩瀚和神秘让学生们产生无限的向往。在此之前的《微小世界》和《环境与我们》章节学习的时候,很多学习小组已经开始出现“合作疲劳”的现象,学生之间由于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各自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已经难以产生出灵感的火花,而且很多学生由于合作积极性的下降,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产生了消极学习的心理。
这个时候,笔者果断选择施行小组成员的轮换,将每个小组的部分成员进行轮换,让每一个小组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这样原本已经有些沉闷的各个学习小组都焕发了新的学习活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积极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在本章最后的《探索宇宙》的教学中,为学生们播放了许多有关于宇宙探索的视频。学生们在看到这些视频之后都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新成员的加入,小组之内的讨论更加热烈,很多学生都大胆地提出了很多有关于宇宙的设想,笔者选择了几个设想作为探究题目,让学生们进行讨论。
同样,由于新成员的加入,使得很多學习小组以前已经相对固定的思维和讨论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不仅新组成的学习小组之内没有出现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合作效率降低,反而由于思维方式的改变而进发出了新的火花,许多学生由于新组员的加人而使自身的科学能力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适时地施行学习小组成员的轮换和调动会让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彻底,也会让学生之间在合作过程中进发出更多的火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且采取有效的分组方式,让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充分和透彻,让学生个体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互补互助,并且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中,让学生个体之间能够更多地进行思维上的交流,以合作的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在未来初高中阶段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