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兴趣实验的研究

2018-03-06 18:00顾艳悦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脱脂棉蓝紫色蜡烛

顾艳悦

《教育规划纲要》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表明了兴趣教学原则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要求“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在此,笔者借助本科专业知识,设计、搜集整理了一系列有关化学的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兴趣实验,具体如下。

一、兴趣实验

(一)观察实验的颜色变化

1.彩色温度计的制作

实验原理:钻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实验用品:试管、95%乙醇、氯化钻晶体。

实验步骤及现象:在试管中加人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钻晶体(CoCl2·6H20),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2.蔬菜中的维生素C

实验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实验用品:玻璃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淀粉、碘酒、青菜。

实验步骤:(1)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玻璃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酒,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2)再找2~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人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二)有关气体变化或生成的实验

1.吹气生火

实验原理: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着火燃烧。

实验用品:蒸发皿、玻璃棒、镊子、细长玻璃管、过氧化钠、脱脂棉。

实验步骤:(1)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过氧化钠进入脱脂棉中。(2)用镊子将带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人蒸发皿中。(3)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脱脂棉先冒烟,后燃烧。

2.橘子皮里的秘密

实验原理:橘子皮的汁含有一种叫作柠檬烯的植物油,正是由于这种植物油的存在,橘子皮中的汁遇到蜡烛的火苗时会产生焰火般的光芒。此外,柠檬烯还是很好的有机溶剂,能溶解气球的主要成分——橡胶。当我们将橘子皮中的汁挤到气球上面时,橡胶被溶解,气球就会爆炸。

实验用品:橘子皮、气球、蜡烛。

实验步骤:(1)将气球吹大,系好。(2)把橘子剥开,取新鲜的橘子皮。(3)将橘子皮靠近吹好的气球,把橘子皮中的汁挤到气球上。观察现象。(4)点燃蜡烛,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位置挤压橘子皮,挤出的汁遇到蜡烛的火苗。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当橘子皮中的汁挤到气球上面时,气球爆炸。橘子皮中的汁遇到蜡烛的火苗时会产生焰火般的光芒。

观察实验的其他现象——番茄电池

实验原理:番茄汁显酸性,当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锌片时,形成原电池。

实验用品:导线、灵敏电流计、番茄、铜片、锌片。

实验步骤:(1)取2个半熟的番茄,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2)用导线将铜片与锌片及电流计相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二、小学科学兴趣实验的教学设计——自制灭火器

教学目标:1.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学会安装简易的实验装置。2.知道二氧化碳能灭火及其制备方法。3.意识到学会灭火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可乐瓶两个、药匙、火柴、蜡烛、剪刀、胶头滴管、小苏打、醋、鸡蛋壳。

教学过程

A.导入:老师提问:同学有没有遇到过意外着火的情况?着火时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幻灯片展示失火图片与救火图片,补充失火时采取的必要措施。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如何自制灭火器并比较不同物质混合的灭火效果。

B.新授:利用小学生认识的生活物质醋与小苏打混合,能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灭火。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制二氧化碳呢?二氧化碳又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实验一:

(1)用剪刀剪去塑料瓶的上端。

(2)将小蜡烛固定在剪断的塑料瓶底端。

(3)将捏碎的鸡蛋壳撒在蜡烛周围,并点燃蜡烛。

(4)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醋。

请同学認真观察现象并记录。教师总结并解释现象:鸡蛋壳与醋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比空气重,留在瓶底部,蜡烛缺少燃烧需要的氧气而熄灭了。教师提问:既然知道了这个性质,那大家就一起来设计一下灭火器吧。进行实验二:

(1)在可乐瓶内加一些小苏打粉。

(2)用一个塑料试管装半试管醋,并慢慢正立在可乐瓶中。

(3)点燃蜡烛。

(4)摇晃塑料瓶,并把瓶口对准蜡烛。

教师总结并解释现象:小苏打粉与醋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更快,能在短时间产生更多的气体,并把这种气体吹向蜡烛,使得蜡烛熄灭。

C.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自制灭火器,利用二氧化碳的阻燃性,使蜡烛与氧气隔绝。那么这里有两个思考题请同学回去思考:(1)鸡蛋壳是否是无用的东西?(2)查找关于灭火器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题中利用学生学过的化学器材,把学生三年级学量筒使用时候的胶头滴管和六年级学的醋、小苏打反应的实验联系起来,让小学生把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利用紧密地联系起来,能综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该课题取材简单、安全,产生的气体无毒无污染,并能把学生小学学习的内容综合利用,让学生学以致用。实验记录能锻炼学生动笔记录实验的好习惯。思考题可以激发学生课后研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校外课程资源。

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兴趣实验以其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能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小学兴趣实验的学习,我们发现兴趣实验必须是贴近生活、来自生活的。利用兴趣实验的特点,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在学习中快乐地获得知识与技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脱脂棉蓝紫色蜡烛
8种蓝紫色月季引种栽培比较试验
静置的固定化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PFL)生物反应器中催化合成乙酸香茅酯
PCL生物反应器中催化合成乙酸正戊酯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蓝紫野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