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科
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科学素质,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事物的现象,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这样,这就是科学探究精神的缺失。小学科学的学习受到语、数、英等主科的挤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科学知识难以掌握,科学方法难以形成,这就需要科学老师多途径促进学生科学学习的内驱力。
一、允许学生走进自然
传统课堂都是拘泥于教室中,学生端坐课桌前,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双手背在身后,这是对学生思想的禁锢。诚然,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学习的保证,但是如果学生的“喧闹”是为了学习,是释放学生的个性,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思考与探究,那么也应该允许甚至鼓励,这会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作为科学课程,很多时候需要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活标本,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果能让学生走进自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自然、触摸自然、思考自然、探究自然,学生科学学习的内驱力则会成倍增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则会获得很大的进步。比如学习《大树和小草》一课,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到家周围或者田野里观察大树和小草,布置如下任务:(1)任意找3种小草,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叶、茎,看有何不同,并记录下来。(2)仔细观察其中一种小草,并用简图画出来。(3)根据上一课观察的大树,用维恩图形式记录小草与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让自然成为课堂,学生没有了拘束,没有了时间限制,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从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任务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学生发言踊跃,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可见科学学科,自然对于内驱力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刺激视听
信息技术与科学的结合,可谓相辅相成,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反哺科学,让科学向更深更广发展。小学科学学科虽然比较浅显,但是就是这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索精神。笔者认为利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和聆听,因为受到书本的静态图片和篇幅的限制,科学课本上有些内容无法全部呈现,也有些动态的变化,图片无法展现其细致的变化过程,因此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弥补这一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兴趣。
比如学习《植物的叶》一课,虽然可以让学生先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子,但是因為学生收集的叶子各有不同,无法进行统一的比较,也无法展现变化的动态过程,而且有的学生找到的叶子太小,无法观察出叶子的细节。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了,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中关于植物的叶子的一些介绍,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功用等令学生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自然提高了学生内驱力。然后利用多媒体选择我们家乡的特色树种银杏树的叶子,因为季节限制,不好在这同一时间找到不同季节的银杏叶,利用多媒体就方便了,到网络上分别找到了春天的嫩叶、夏天的绿叶、秋天的浅黄叶子、深秋的金黄叶子以及一片被虫子蚕食过的叶子,放大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说一说异同点。再如观察一种植物叶子的生长变化过程,最为科学环保的办法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时期的叶子图片,或者利用网络视频剪辑进行快速播放,让学生观察同一片叶子从发芽到衰落的变化过程,这种多媒体的制作,让学生感到新颖别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幻,促进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动手感受
我国的传统教学是对动脑的培养远远超过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动脑很重要,但是动手能力更重要,因为学习的根本最终要落实到应用上,教育不是为培养出像赵括式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而是要培养出真正能够会操作、会动手的人。鼓励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多动手,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产生,而且让学生从小就习惯于动手,喜欢动手,让学生养成动脑必动手的好习惯。
比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鼓励学生先猜测,然后动手证明猜测的结果。课前可以用不同粗细的瓶子装一些自来水,目的是让学生用双眼观察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这就会给学生的目测带来难度,然后鼓励学生动手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学生的热情很高,纷纷在小组内动手比较。有的小组又找来了一个瓶子,然后把三瓶水分别倒进这同一个瓶子中,并记录位置进行比较;有的用带有刻度的量杯进行测量,直接记录刻度。学生动手,自然会带动积极性,激发内驱力,在动手的同时促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举行活动再添趣味
学生喜欢群体性的趣味性活动,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智发展决定的,如果科学老师能够巧妙而充分地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内驱力,会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教育学家早就提出“学中玩”“玩中学”的理论,而趣味性的活动也正好契合了这一理论。
比如学习《观察真正的大树》一课,我问学生:大家想不想到树底下做一次比赛活动?“想……”学生回答整齐而响亮,“那好,今天我们的比赛内容是分组观察一棵大树,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关于大树信息,可以动用你所有的感官,比一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观察得细致,记录得准确。”学生欢呼雀跃,小组长积极分工,有的学生观察,有的学生测量,有的学生触摸,有的学生用耳朵听,有的学生用鼻子嗅,还有的学生拿来了放大镜、卷尺……可见,趣味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忘记这是课堂,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素养。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首先要激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潜在的学习动能被激活,在快乐的互动中,成就学生终生对科学的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