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析

2018-03-06 00:29刘才刚郭甜甜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大学生

刘才刚+郭甜甜

摘 要:习近平青年观包含了对如何看待与评价青年、如何培养与发展青年、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等一系列青年问题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我国具体青年问题的崭新结合。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大学生应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不断调整观念,增强能力和素质;高校应不断改革模式,改变氛围,转变理念,做到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大学生;国家和社会也应通过创建公平正义、和谐法治的环境服务于青年实践,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大学生;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21-05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重视。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近几年,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700万左右[1],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各领域的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以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为立足点,在不同场合的会议上发表了关于青年的重要讲话,号召广大青年工作者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引路人、服务者。

一、 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就大学生对就业创业认知度而言,存在认知程度不足的问题。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在就业创业的行业选择上,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就是考取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创业就是开网店、办小型企业、加工业、小商贩,而对于种植业、养殖业则不认为是就业创业的好去处,对就业渠道的获得也十分有限,未树立起“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在就业创业的地域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倾向于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愿意留在二线、三线,甚至是回家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占比不多[2]。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毕业的大学生都适合留在一线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在二线、三线,甚至是农村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而他们对这些信息知之甚少,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第二,就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积极性而言,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前期,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潜心准备,不能做到脚踏实地,而热衷于对一些应试技巧的掌握,例如,通过报考“中公”和“华图”等培训班来寻求考研和考公务员的考试捷径。而在就业创业的中期,大学生则不能树立自信,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自身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的不合理定位,以至于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恰到好处地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未能在“我能做”和“我想做”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第三,就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创新能力而言,存在创新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就业创业只是沿袭师兄师姐就业创业的老路,不敢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有所突破,在就业创业的理念上存在保守性和跟风性。这不仅体现在就业创业中的职业选择上,也体现在就业创业的地域选择以及就业创业的方式上。但是,“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3]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特别重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缺少生机的。

第四,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目的而言,存在目的的功利化倾向。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动机,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要动机是挣钱、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从而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2]。这一调查可以体现出当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目光不够长远,并且存在功利化倾向,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对缺乏,没有真正把就业和理想的实现结合起来,但是,“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4]可见,理想信念对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目的的功利化有待改变。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归因

任何问题的出现原因都不会是单方面的。大致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學生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现实需求。“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教育上的一个创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青年,要“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4]。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具体生活中思想和行为的体现。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创新精神的匮乏。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最具活力的代表,理应成为创新能力的具备者,但“钱学森之问”让许多中国人陷入了沉思。据了解,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真才实学的增长,反而对各类证书极力推崇。技能证书是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对于个人某方面技术和能力的认证,但仅有好的应试能力并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就业创业形势,创新能力才是“万精油”。大学生因创新能力的缺乏而导致的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问题,重要的原因之一为其自身实践能力不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同时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实践中才能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与此同时,创新之路是艰辛的,唯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才能将困难战胜。

第二,高校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内在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5]大学生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园中度过,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不言自明。当前高校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商业化气息弥漫校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切实贯彻等。就业创业本身是一种探索和创新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高校教育中,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但理论最终要为实践服务,落脚点还应该是实践。如果高校教育脱离实践、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内在需要,那么,高校教育将走向迷茫。endprint

第三,社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热情的增长。公平正义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受市场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制度欠缺等方面的影响,就业创业中不公平现象仍时有发生。例如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人們为了减少阻力,私下和用人单位以及有关部门打好关系,送礼、塞红包、请吃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内在实力的竞争变成了社会资本的竞争,无形中给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热情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有关部门相关平台搭建方面的不到位,使得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风险得不到合理控制和有效降低,这影响了大学就业创业信心的树立。例如社会资源相对较少的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不能迅速有效地获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相关上岗技能得不到良好培训,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有力维护。社会环境中,这一系列不足因素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热情。

三、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任何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青年群体的贡献,任何国家青年的成长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关怀。重视青年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问题应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导下推进。

(一)大学生不断增强实践能力、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做好“生力军”

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新高度,科学评价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只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4]。有位就应该有为,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广大青年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做好“生力军”。

1.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6]“广大青年要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4]为获得对就业创业更深刻的认识,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最真切的感悟。大学生需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自身处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例如,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以及各种单位组织的志愿者和义工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心理素质、与人交往能力、处事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2.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7]因此,青年的价值观方向的正确定是特别重要的。为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大学生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对当前我国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一个清晰而具体的了解,深刻认识当前的社会现实,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切实调整或转变就业观念,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其次,应该在喧嚣的外在环境中沉淀内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明白自身的实际能力能够和什么样的岗位相匹配,做到既不盲目夸大,也不妄自菲薄;最后,应该克服自身“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加强团队协作,在自信与合作中利用资源、降低风险、增强能力和智慧,做到既独立自主,又善于利用外在力量。

3.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理想和信念。青年在面对困境时,“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人在年轻时遭遇的苦难会对其一生有帮助,千万不要“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7]。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挫折和困难是少不了的,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业创业必然面临失败。为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各高校在大学生毕业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能让大学生理解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指导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理想,并让其明白在平常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实现自身价值。共产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应当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4]就业创业体现着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未走过的路,而创新的前提是观念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具备。实践能获得感悟,观念的转变能改变思路,意志品质和理想信念的培养能克服创新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创新能力也将在这一系列的突破中获得。

(二)高校改革培养模式、改变教育氛围、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就业创业

基于对青年群体的合理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一代的教育问题,特别强调要对青年进行历史教育、“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广大青年铭记历史,以古鉴今,在历史教育中奋发图强,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用自己的青春热情为“中国梦”的实现灌注力量 。为进一步改善教师的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做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7]因此,就当前的高校教育而言,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历史的火车头”,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困境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与时俱进有一定关系。一直以来,大学和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是市场人才资源的来源,市场则以其特有的功能,调解大学的不足之处,形成高效的高校运作的模式。但事实是,在各方不良因素的作用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刻板和单一,其改革应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主要是指教育要与社会需要接轨,在遵循教育宗旨的前提下调整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培养方案;二是教育与内部因素的关系,即正确处理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教育的关系,制定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是为了发展,注意以上两种关系能够使得教育的内外部形成一个良性运作的系统。这就需要教育模式的制定者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炼就一双洞察学生和社会需求的“慧眼”,做到教育真正能够为学生和社会服务,同时精通教育的基本规律。环境是变化的,人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永不停歇、螺旋上升的过程。endprint

2.改变商业化的教学氛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人们对经济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商业化。当前,商业化的洪流正冲击着传统以“传道授業解惑”为目标的大学校园。国家、大学与市场相互联系与服务,但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并且界限分明,否则,三者之间的不平衡或者关系紊乱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政府、大学、教师、产业界都能从大学的商业化中获得或多或少的利益,这使得大学的商业化具有了较强的“发展动力”,但高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没有思想的产品,这种以私利损害公利的代价是不言自明的。为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合理控制知识的商业化,平衡公共利益。高校需要铭记自身的发展任务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以及相关专家评估,以防商业化影响高校的主要任务的完成与核心价值的实现,丢了“老祖宗”。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聘用与晋升制度需要围绕高校的办学宗旨而进行调整,以防出现不同学科门类之间教师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部分高校教师“隐身”科研而把课堂教学“抛在脑后”的现象。改变商业化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教育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青年人才。

3.教育教学以人为本。教育是使人不断社会化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使然。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尊重学生的生命本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属性与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教育的真谛是帮助学生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又能改造社会的人,实现对自身、对上一代的超越[8]。当前的高等教育在以人为本上很多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在教育形式上,努力寻求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强化教育效果;在教育内容上,适当增加生活教育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情趣、责任感、正确的家庭观念;在教育方法上,善于运用隐性教育法,使得不易被理解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易被接受的价值观念在无形中得到内化和外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校教育不仅要把教人求真放在教育教学的突出位置,更应该加强教人做人的重视,主动关心学生心智的健全和价值观的完善,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心态。

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教学理念将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而高校教育的质量与高校为社会输送学生的质量息息相关。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圣地,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7]高校对以上方面的反思十分必要,这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解决不可或缺。

(三)国家和社会不断促进公平正义、推动法治建设、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青年工作的良好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对包括共青团组织、党委和政府以及教师在内的青年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青年工作者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为青年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同时又要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动力和支持,带领广大青年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问题,国家和社会的青年工作者可以从以下方面为大学生服务。

1.促进就业创业中环境的公平。就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体现。为改变不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相关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创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使各行业、职业间的工资待遇水平趋于公平化,防止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得就业者能力与回报相匹配。其次,加强职业准入制度建设。“走捷径”是人的本性使然,现实生活中待业者经常凭借自身的社会资本优势打破特定行业的准入限制,获得相应职位。因而,教育部门应强化教育的筛选功能,使得能力较强的个体能够通过教育这一有效信号筛选出来,使岗位与能力相匹配。最后,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对称。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给一些不公平事件提供了“温床”,相关部门应改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并提高就业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让广大的待业者平等地获取就业信息。

2.完善就业创业相关法律。我国关于平等就业创业的法律主要见于《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但上述法律对公平就业的保障尚存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性的复杂决定了人类行为需要被约束,而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行为在法律的框架内选择和被选择,大学生就业创业也有一个良好的保障。我们应把平等就业创业权作为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加以保护,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的责任主体和就业创业不公平行为等进行清晰科学的界定,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以及政府不作为行为应承担的后果和具体处罚措施,完善监督和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失业保障方面的立法,以降低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明确自身在就业创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到实处。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各宣传部门应多渠道地对我国的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宣传,并把宣传重点放在网络宣传上,以增强宣传的速度、力度和广度。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不足问题,党和政府可以搭建相应的技能培训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并创建当地就业创业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时公布就业创业的有效信息,形成一种集培训、鉴定、就业为一体的“配套服务”。

公平的社会环境、完善的法律法规、适当的就业创业平台,能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增添正能量、解决后顾之忧、服务大学生实际。

总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是每个时代的需要。面对新的社会环境,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和正视问题,并迅速有效地寻求路径解决问题,是一个社会能力和底气的体现。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解决应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引,需要在学生素质的提高、高校教育的改革、社会公平正义的落实、法治社会的进一步推进等方面下功夫,以形成共同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服务青年实际的良好风尚,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方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制度建置[J].中国高等教育,2013,(20):24-28.

[2] 羅亮.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实践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9):117-118.

[3] 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EB/OL].新华网,2013-06-20.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5] 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6.

[6]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8] 姚姿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辽宁教育研究,2011,(3):17-20.

Abstract:Xi Jin-ping youth view contains how to treat and evaluate young people,how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young people,how to carry out youth work and a series of young questions answered,is the Marxist youth and Chinas specific youth problem of the new combination.In the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blems,students should Xijingping yout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continuous adjustment,enhance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tinue to reform the model,change the atmosphere,change the concept of concern,care,care for youth The state and society should also provide the guarantee for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fair and just and harmonious legal environment.

Key words:Xi Jin-ping youth view;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创业理念引导及对策研究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