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将公平理念渗透到教育管理系统的最基层单位——班级。中小学生的座位编排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从微观角度践行着教育公平理念。编排座位的原则和理念关乎教育公平问题,教师合理规制学生座位结构,将座位编排公平理念植入到班级管理中,不仅有利于健康班集体的建设,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身形成公平民主的意识。这是高效教育管理的重要一步,同时也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大教育公平的呼应。
关键词 公平 中小学 座位编排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践行公平至关重要。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越向纵深发展就越关注公平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渗透,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也逐渐细化到班级的座位编排问题。座位编排作为教师班级管理的第一步,吸引了无数家长和学生的眼球。座位编排问题也是教育者首先需要面对的公平考验,在座位编排中体现的教育公平理念相较其他教育管理步骤更具直观性。很多教师在编排座位时,身心俱疲,更令教师头疼的是,许多家长在得知排座位之前送礼、托关系等,这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到底座位编排有什么教育管理意义,按照什么方式排座位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公平呢?
一、座位编排的教育管理意义
1.学生座位结构定义
座位是班集体的空间坐标,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物理存在。本文中谈到的座位编排针对的是学生的座位结构。座位结构一般是指,在学校教室内依据一定的原则或者理念,由座位的物理结构和学生特征共同组成的结构学意义上的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动态的调整过程。动态调整和分配过程,是将一定结构的学生分配到一定物理结构的座位中去的过程。整体上,构成座位结构的因素可分为学生结构和物理状态两种因素。学生结构是一个多元立体形态,主要包括身高、视力、性格、学习兴趣和习惯,除此之外,还有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学生个体特征的空间分布。虽然很多科学研究和实践调查证明坐在前排靠中间位置的学生,在教师关注度、与教师互动性以及听课效果上明显优于坐在后排的学生,但是物理形态的学生座位结构本身不能说明什么,以何种理念和原则决定座位结构体现着教育公平理念。教师公平地安排座位,合理地践行公平管理的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融洽师生的教育性交往,增强班级的幸福体验。
2.排座位是教育资源分配的形式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资源向均衡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明显的倾向性。教育资源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教育发展的缓慢。而教育资源落实到教育对象——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质和量的不公平。学生座位作为教育资源的一种,其排列结构也涉及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具体来说,在质上,公平主要体现在学生座位结构与教师互动结果的差异性;在量上,则表现为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频率以及教学活动参与度的不同。对于教育资源公平,既要对量有要求,也要对质有追求,确保起点和过程的公平,以促进结果的公平。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特征进行座位编排的过程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过程,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要求资源分配方式的理性。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果与受教育者的条件相当,尽可能使受教育者获取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针对实际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进行调整和修正,对座位的安排和调动都要灵活机智。学生座位结构是重要的教育学命题,具有很强的教育学意义。
3.排座位是教育者的管理手段
在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谁是座位的管理者。传统意义上认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只有他才有权管理座位。正是由于固有观念的根深蒂固才加剧了在座位编排问题上的不公平。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班主任排座位的固定性强;第二,班主任排斥学生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调换。对优质座位资源的占有仅取决于一次资源分配过程导致了享有优质座位资源的受众局限。即使很多班主任会采用滚动式的座位轮换法,但也只是小范围的变动。其次,只有班主任才是座位的管理者吗?座位是班级管理范畴,但同样也是教学管理的范畴。任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有权对座位进行调整。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同,每个学生不同科目的学习状况也不尽相同,教学中的学生座位结构充分体现了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组织形式。任课教师往往根据教学需要来安排选择座位结构形式。例如,六年级语文教师在第一单元结束时举办的班级辩论赛:开卷是否有益。班级辩论赛要求把座位分成两边,各代表不同的持方。又比如数学课上,在讲到概率问题时,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掷筛子的统计来说明概率问题。类似于这样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本科目学习情况最清楚,也是最能够有效分配座位的人。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座位结构来有效地组织教学。所以座位编排不仅仅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手段,也是一切教育者的管理手段。
二、学生座位结构的合理规制
1.民主管理,消除教师绝对权威
独断专行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成了“大总管”,凡事必亲力亲为,学生成了教师管理的工具和执行者。教师拥有绝对权威,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单向管理关系。在排座位时,班主任从不征求学生意见,甚至直接将座位表贴出来,学生对号入座。这样的班主任往往控制欲强,过分夸大学生自由选择的不合理性,认为只有自己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教师说了算的班集体,学生逐渐失去了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缺乏公平意識,学生对班主任也失去了信任,教师权威岌岌可危,更加难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班集体。为了能够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公平公正的班集体,班主任可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来排座位,把选择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和谁坐在一起,坐在哪里合适,并且说出选择理由。如果学生的选择合情合理,则可按照学生意愿编排,如果选择违背基本的编排原则,教师则根据情况作相应调整。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看似很随意,其实是给学生一次审视自我、理性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进行判断时就会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和谁坐在一起能够得到提升。最后班主任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这种在有节制的民主下实现公平,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也让学生对自己有自我认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知意识和自主意识。endprint
2. “弱势”倾斜,兼顾差异群体
教育公平并不排斥差异管理。在编排座位之前,教师必须了解班级中有哪些需要被优先考虑的学生。比如说将天生眼睛弱视的学生的座位固定在教室的某一边,听力有障碍的就要将座位尽量安排在靠前的位置,身高明显低于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也要将座位放在前排。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管理者呈现公平的同时兼顾了差异性,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公平。平等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平,公平也不完全等同于平等。教育公平涵盖教育平等,但比后者有更宽泛、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强调平等,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反而会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注意到在各个管理层面出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中天然失去竞争力,他们是需要被教育者特殊对待的群体。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和包容心,要充分认识到人无完人,没有 “理想学生”,只有“理性教师”,当自己的心态摆正了,才能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才能真正践行教育公平的理念,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全的学习生活。
3.多元评价,分层次管理
中小学阶段,很多班主任无形中采用的是按成绩好坏来编排座位,成绩优者坐“好座位”,成绩不良者坐“差座位”,班主任评价学生的标准也窄化到唯分数而论。当今的教育体制对成绩因素的倾斜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观念,导致教师在班级中行为态度也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忽略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使学生对自己盲目定位,导致被教师忽视的学生不求上进,自我放弃。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状况、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等因素,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反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课堂进行评价。在坚持共性管理的同时,还要兼顾差异管理的问题。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要在宏观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应在管理的微观层面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评价学生如果依据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必然造成不公平的现象。班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班主任如果过分强调班级管理中的单一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每个学生在学业表现和行为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如果采用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必然造成管理上的低效,教育效果也同样差强人意。
4.活动多样,促进个性化发展
班级管理的公平体现在班级活动的方方面面。班级举办活动的类型也涵盖在班级管理公平范畴内。有些班集体的活动单一限制在学习范畴。如果班主任在举办班级活动时,类型过于单一,会让这些学生无用武之地,降低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自我价值感。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如今,很多中小学生,尤其是城市学校中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一门甚至多门才艺,比如说常见的画画、跳舞、乐器、书法等。这些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其他同学,但是他们的才艺却出类拔萃。同一个班集体中往往有好几位学生正在学同一门才艺,这些学生交流有更多的兴趣点。这样由于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为基础而组成的座位结构,人际关系上相互吸引力强,并且沟通效率高。但班主任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编排座位时单纯以提高学业成绩为出发点,机械地将不同层次或者学科优劣明显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期望优差互补,以优带差。但实际上这种安排原则也间接地以成绩为主要标准划分。在小组中学业成绩稍差的学生会养成依赖优等生的习惯,在好生面前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成了最佳听众。如若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能够将个人兴趣作为其中的考虑因素,尽可能让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适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相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生座位编排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教育者管理是否公平,教育者合理规制学生座位,在班级场域中形成民主公平的管理氛围,对中小学生自身养成公平意识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冬.学生座位结构的价值取向与理性反思[J].教育管理,2016(4).
[2] 马兰霞.按成績排座位何处有违公平[J].上海教育,2004(11).
[3] 刘春芹.小座位大问题——谈班级学生座位安排的技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
[4] 褚宏启.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6).
[5] 孙阳.中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之探讨[J].教育研究,2013(10),
[6] 汪旺根.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教育公平的实现[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责任编辑 关燕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