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有没有问题

2018-03-06 17:40董裕华
新高考·高一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总分所学思路

董裕华

经常有同学问我两个问题:

一是到了高中,有些初中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怎么一下子就开窍了?

二是有些问题平时会做,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怎么就突然想不起来了?

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

我们之所以在高中的时候会觉得初中的数学容易,是因为在高中学习的很多内容里,不知不觉地又把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重学了一遍,有的甚至还不止一遍.过去没有弄通的疑点现在全部弄通了.小学里好多人无法理解负数的概念,到了初中就能正确理解了,加减法之类的题目也就简单多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你的高中数学没有学好,并不是每一块都没有学好,只是有些问题没有能弄通.

平时每天完成的作业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配套,主要是巩固当天课堂讲授的知识和方法,即使当天没有上课,看看课本的例题也能明白七八成.为什么到最后差距那么大?就是因为有的人当时就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人主要靠模仿.主要靠模仿的人时间长了,学习的知识多了,就容易混淆,到考试时,满箩选瓜,头昏眼花.不少同学做作业时喜欢讨论,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因为大多数同学的讨论停留在表面上,并不是真正的讨论,而是直接把思路和答案告诉你.至于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他也不一定能讲清楚.当时你也能听懂,但这不是真正的理解,充其量是一知半解,就像登山一样,有人搀了你一把爬上去了,你就以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了.到了没人搀扶的时候,还是上不去,有的同学喜欢问老师,这应该是好事.但问了老师以后,你有没有再问问自己,问题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再找些类似的问题自己亲自尝试一下?这也许是不少人没有觉察到的问题,或者说是司空见惯、被忽略掉的问题.

成绩为什么总是上不去?

首先看态度.如果学习态度没问题,就应该再看看学习方法有没有问题了.

学习方法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有一个简单检测的方法.我们只需做完10道题,就可以心中有数,这10道题,你实际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每个问题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是、否、不一定.

①学习除了“翻书本”还是“翻书本”吗?

②你对书本的观点、内容从来不加怀疑和批评吗?

③除了小说等一些有趣的通俗读物外,你对理论性较强的书根本不想看吗?

④你读书从来不做笔记吗?

⑤除了学会运用公式定理,你还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的吗?

⑥你认为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做难题才过瘾吗?

⑦你能够经常使用各种T具书吗?

⑧上课或自学你都能聚精会神吗?

⑨你能够见缝插针,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吗?

⑩你常找同学争论学习上的问题吗?

参考答案与说明:

第1、2、3、4、6题回答“否”表示好,其他问题回答“否”表示差.好的给10分,差的不给分.回答“不一定”的题目都给5分.最后计算总分.

总分85分以上,学习方法很好.

总分65~80分,学习方法好.

总分45~60分,学习方法一般.

总分40分以下,学习方法较差.

那么,比较差的学习方法究竟差在哪里呢?具体来说有八个方面:

1.学习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还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指不加思索、不加理解地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保持.当学习内容沒有条理时,往往会采用这种方法,然后侥幸地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平时成绩还可以,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大多属于知识结构有缺陷,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及时总结和归纳整理,致使所学知识基本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也很容易被张冠李戴.

5.不会听课,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老师的讲述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维与老师同步;听完课就万事大吉,课后也不及时复习.

6.不会阅读.很多同学认为数学就是会做题、多做题、把题做熟练,阅读是文科的事.事实上,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也差,思维转换慢,知识接受必然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阅读是自学的基础,不会阅读,自学就无从谈起.

7.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不当的同学,在看书和听课时,不会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8.不善于科学用脑.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下面三种方法可供大家在学习数学时参考,

一是单打一学习法.

“单打一”本是中国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做事情不涉及其他的问题,连续不断地做好一件事.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曾提jLI_:了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一事件已经在脑子中占据了位置,应利用连续性的优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也最经济,再去争取下一个胜利.如果此时改做其他,待重新开始工作时,又得再做思想准备,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endprint

学习好比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一吨柴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几千克柴就可以烧沸了.用“单打一”的方法学习数学,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利用周末、假期等相对比较宽裕的时间,把本周或本阶段所学的知识集中强化,查漏补缺,重点突破,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所学知识,避免因断断续续的学习带来的重复学习和复习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笔记学习法.

俗语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特·泡克教授提出了以笔记为基础进行学习的方法,并概括为五个必要步骤,简称“5R”.“5R”是英语“记录、简约、复述、反思、温习”五个词的首字母缩写.

1.记录(Record).首先要明确记什么、怎样记.一般说来,新授课上,要记录老师强调的要点、关键词、知识脉络以及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定理,要记录定理的使用条件及用法;对于公式,要记录老师总结的结构特征、记忆方法、使用技巧等.习题课上,老师所讲的例题都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记笔记时只须把例题抄下来,并在笔记本上留适当的空隙,不能因为抄答案而影响听讲.要专心思考老师的提问或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老师所强调的知识点的用法或解题技巧.试题(或练习)讲评课上,要及时记录解题的注意点及题目蕴含的数学思想及其变式过程.有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公式或是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可以作为“亚定理”,在做填空题时直接应用。平时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记录下来.

2.简约(Reduce).下课以后,要及时把课上未完成的重要问题的详细步骤独立地做在笔记本上,对于课上遇到的疑难问题,要继续钻研,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在此基础上,把记录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浓缩,总结一般性的解题规律.可选择关键性的词句、概念,以及重要的思想方法,梳理成所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和骨架结构.

3.复述(Recite).对于笔记记录的内容,要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这种方法既能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保持新鲜度,义能检测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复述可以让含混的知识清晰化,碎片的思维逻辑化,有效地解决数学学习眼高手低的问题.

4.反思(Reflect).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是就题论题,不求甚解,不善于或者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在學习过程中,反思的意义远远超过知识学习本身,它可以促进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简捷性与灵活性.

5.温习(Review).每晚入睡前,要把当天的功课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发现模糊的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每过一段时间,特别是在考试前,对教材和学习笔记要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复习,“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学习的效果,获得新的提升.

三是思路对比学习法.

课前对老师将要讲的新内容、新知识进行预习,在自学中以自己的思路去分析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定理、公式;课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并与自己先前的分析和理解加以对比,琢磨出自己的理解中哪些是正确的和合理的,哪些是错误的和繁琐的;课后再将对比后的结果加以总结、归纳,巩固和理解由此而得到的更准确的分析和更优化的思路,依靠相互间的思路交换、对比,获取别人思路中的合理成分,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求得更新自己思考的途径.

思路对比也可以在同伴特别是同桌之间进行.一方提问题另一方解答,一方出题目另一方完成.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同伴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因为提问题或出题目的一方,必须对所提的问题能够理解和解答,在检查过程当中,提问者往往会发现对方有不正确甚至错误的地方,这就加深了自己对原题的理解,甚至还能弥补原先自己的不足,达到双赢.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分所学思路
非所学
非所学
我的思路我做主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