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杰
摘要:本文依据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提出的学习数学的四种境界,阐述了四轮渐近教学法,即一轮课堂模仿、二轮作业独立解决、三轮小组研讨、四轮自学升华.
关键词:模仿;独立解决;研讨;自学;教学法
一、四轮渐近教学法
1.一轮课堂模仿
课堂模仿就是常规课堂教学即老师讲清概念、性质、公式等,师生合作完成几个例题(以教材例题为主),学生模仿做几个练习(以教材习题为主,基本都是定义、性质、公式的正用),这期间包含师生交流、探讨等.
2.二轮作业独立解决
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如果教师能按照下面这样精心设计作业,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1)逐字阅读今天所学定义、性质、公式等数遍,最后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2)独立完成老师精选(基本是定义、性质、公式等的逆用和变形用等)的作业(第二天必须上交).
3.三轮小组研讨
此轮首先分好学习小组,分学习小组很有学问,一定要考虑好各项指标.较好的分组方法是自愿组合,老师协调好学习好差、男女生比例、性格内外向、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每组5—6人为宜.其次,小组成员推选一名爱好数学且对数学有感觉的组长,负责完成小组任务等工作.最后,如下布置小组任务(组长负责找好時间、地点、方式等,三天内必须完成):(1)小组每个成员用不同于教材的语言,等价叙述本节所学定义、性质、公式等(这里主要指用数学的三种语言即图表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语言越简单越易懂越好.然后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最后选出公认的最好的在全班面前展示;(2)研究探讨老师精选的题目(基本是创设情境,构造新方法的题目).
4.四轮自学升华
前三轮是解决数学概念的内涵即纵向问题,而此轮是研究数学概念的外延即横向问题.本轮的任务(三天内必须完成)(1)独立思考查资料看一看本节所学定义、性质、公式等与学过的(有时也可以是没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有何关系?(2)独立思考老师精选的几个问题.
5.验收
在学完本节内容三天内,教师找一节课(有时是半节课或两节课,不管多长时间,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准),组织全班同学解决如下问题:(1)背课文(一字不差);(2)小组推选的用不同于教材概念叙述的等价叙述概念的展示;(3)自学查资料展示;(4)师生研讨解决(以教师为主)教师精选试题中的疑问及学习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有些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已经交流会了).
二、四轮渐近教学法的实例说明
以高中数学人教B版数学必修1“2.1.4函数的奇偶性”[2]为例,具体说明四轮渐近教学法.
1. 一轮课堂模仿
(1)老师通过导课引出奇函数和偶函数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且f(-x)=-f(x),则这个函数叫做奇函数. 设函数y=g(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且g(-x)=g(x),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老师强调:定义域内,x、-x属于定义域,f(-x)=-f(x)或f(-x)=f(x).
①教师模仿:教材例1(1)判断函数f(x)=x+x3+x5的奇偶性.
解:因为函数的定义域为R,当x∈R时,-x∈R.因为f(-x)=-x-x3-x5=-f(x),所以函数f(x)=x+x3+x5是奇函数.
②学生模仿(老师叫一名学生解答):教材例1(2)判断函数f(x)=x2+1的奇偶性.学生解答略,参考答案:偶函数.老师再强调判定方法:定义域内,对称,f(x)与f(-x)的关系.
③全体学生模仿:教材P49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A.f(x)=x+x3B.f(x)=-x2
C.f(x)=1+x3D.f(x)=1x2+1,x∈[-1,2].
参考答案:A.奇函数;B.偶函数;C.f(x)与f(-x)既不相等也不相反,非奇非偶;D.定义域不对称,非奇非偶.
(2)通过上面的模仿,我们基本知道了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研究函数主要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老师话题一转,看一看奇函数和偶函数,他们的图象有何特点.通过具体实例观察,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给出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它的图象是以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①教师模仿:教材P538.已知偶函数f(x)在y轴右边的一部分图象(如图1),根据偶函数性质,作出函数在y轴左边的图象.教师根据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作出y轴左边的图象(略).
②全体学生模仿:教材P538.已知奇函数f(x)在y轴右边的一部分图象(如图2),根据奇函数性质,作出函数在y轴左边的图象. 多数学生能根据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作出y轴左边的图象(略).
教师强调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③师生共同模仿:教材P494(改编).如图3,给出函数y=f(x)的局部图象,当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时,试分别比较f(1)与f(3)的大小.参考答案:f(x)是奇函数时,f(1)>f(3);f(x)是偶函数时,f(1) ④师生合作探究教材例2.研究函数y=1x2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象. 通过讨论及教师的启发,学生很快发现此函数是偶函数.所以只考虑x>0时的图象性质,就可以知道定义域内整体的性质和图象(略). 教师总结强调,进入下一轮.
2.二轮作业独立解决(有时当堂可以做作业)
模仿完成开始布置作业:(1)逐字阅读教材P47—P49 数遍,一字不差的背诵奇偶函数定义及图象特征或一字不差的背诵从P47—P49 整篇内容.(2)能背诵下来后,独立完成如下试题(第二天上交):
①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1)f(x)=x2-2ax,x>0-x2-2ax,x<0;
(2)f(x)=-x2+ax,x>0-x2-ax,x<0
②已知函数f(x)=x+1+x-a是偶函数,求实数a.
③已知y=f(x)+x2是奇函数,且f(1)=1.若g(x)=f(x)+2,则g(-1)=.
④已知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f(x)和偶函数g(x)满足f(x)+g(x)=x2-x,求函数f(x)和g(x)的解析式.
⑤讨论函数f(x)=a(a为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奇偶性.
⑥判断函数f(x)=1-x2+x2-1的奇偶性,并由此题结论说明任给函数g(x),若从奇偶性角度分类,有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①(1)奇函数(2)偶函数;②a=1;③g(-1)=-1;④f(x)=-x,g(x)=x2;⑤当函数定义域为对称区间时,函数是偶函数.当函数定义域不是对称区间时,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⑥因为函数定义域为-1,1,且f(x)=0,所以函数f(x)为既奇又偶函数. 任给函数g(x)可分为:奇函数;偶函数;既奇又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3.三轮小组研讨(有时课堂可以研讨)
此轮由组长负责(找好时间、地点及方式等)完成下列任务(三天内完成):(1)小组每个成员,结合数学的三种语言,简单明了地用不同于教材的语言,叙述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经小组交流补充后,推选一名最好的在全班面前展示.(2)运用集体智慧完成下列问题:
①若奇函数f(x)的定义域内含零,则f(0)=.从定义和图象角度分别说明结论的正确性,若能举例说明此结论的应用更好.
②对任意偶函数f(x),是否等式f(x)=f(x)一定成立,说明理由.若等式成立,能否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③定义域为对称区间的函数f(x),在判断其奇偶性时,除教材的方式外还有没有其它方式?
④定义域相同的两个奇函数f(x)、g(x)和两个偶函数h(x)、t(x),它们经过加、减、乘、除后所得函数是否还具有奇偶性?
⑤已知定义域为(-∞,0)∪(0,+∞)的函数f(x),对于定义域内任意实数x,y都有f(x·y)=f(y)x+f(x)y成立,试判断f(x)的奇偶性.
⑥设f(x)是连续的偶函数,且当x>0时f(x)是单调函数,则满足f(x2-2x-1)=f(x+1)的所有x之和为.
⑦不等式8(x+1)3+10x+1+x3+5x>0.
参考答案:①f(0)=0.由定义f(-0)=-f(0),推出f(0)=0;由奇函数图象性质,原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本身,所以图象过原点,即f(0)=0;
②一定成立.因为当x≥0时,x=x,所以f(x)=f(x).当x<0时,f(x)=f(-x)=f(x),所以f(x)=f(x);
③f(x)±f(-x)=0(+号成立为奇函数,-号成立为偶函数),f(x)f(-x)=±1(f(-x)≠0)(+1为偶函数,-1为奇函数),f(x)·f(-x)=±f(x)2(+f(x)2为偶函数,-f(x)2为奇函数)等;
④f(x)+g(x)为奇函数,h(x)-t(x)为偶函数,f(x)·h(x)为奇函数等;
⑤若f(x)恒为零,则函数为既奇又偶函数.若f(x)不恒为零,函数为奇函数;
⑥由题意x2-2x-1=x+1或x2-2x-1=-(x+1),解得所有x之和为4;
⑦原不等式化为(2x+1)3+5×2x+1>-x3-5x①.设f(x)=x3+5x,则①变为f(2x+1)>-f(x).又函數f(x)是奇函数且在R上递增,所以f(2x+1)>f(-x),即2x+1>-x,解得x>-1为所求解集.
4.四轮自学升华
认真完成前三轮的学习研究,学生对奇偶性问题已经有点感觉和认识了.此时独立完成一些奇偶性的问题,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布置如下任务(三天内完成):(1)独立思考查资料,看一看奇偶性问题与学过的(也可以是没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有何关系?找出一点或两点即可.(2)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已知偶函数f(x)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则满足f(2x-2) ②设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m)+f(m-1)>0,则m的取值范围. ③已知函数y=f(2x+1)是偶函数,则一定是函数y=f(2x)图象的对称轴的直线是(). A.x=-12B.x=0C.x=12D.x=1 参考答案:①f(2x-2)=f(2x-2) ②f(m)>-f(m-1)=f(1-m),推出-2≤m<1-m≤2,解得m∈[-1,12); ③f(2x+1)=f[2(x+12)],所以图象向右平移12个单位,得y=f(2x) ,所以答案为C. 5.验收 四轮完成后,就是老师收口的时候了. 在学完本节内容三天内,教师找一节课(有时是半节课或两节课,不管多长时间,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准),组织全班同学解决如下问题:(1)背课文(一字不差)(略);(2)展示小组推选的不同于教材的奇偶性定义:这里举几例①人体就是偶函数模型②定义域内自变量取互为相反数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为偶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互为相反数为奇函数③定义域内自变量取互为相反数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相减为零为偶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相加为零为奇函数等;(3)自学查资料展示:这里举几例①奇函数若在y轴两侧单调,则单调性相同②偶函数若在y轴两侧单调,则单调性相反③非奇非偶函数,若其图象有一条平行于y轴的对称轴,则其函数可以通过图象平移变为偶函数;若其图象有一个对称中心(a,0)(a≠0),则其函数可以通过图象平移变为奇函数等;(4)师生研讨解决(以教师为主)教师精选试题中的疑问及学习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有些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已经交流会了)(略). 总之,教无定法,无论怎样好的教学方法,老师、学生都要相互配合,并且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如果感到数学难教,学生难学会,不妨试一试四轮渐近教学法,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炎.谈谈数学学习的三种境界[J].中学数学月刊,2003(11):4-5 [2]中学数学教材实验研究组.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数学必修1,20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