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爽+马佳宁
摘要:高考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的主要途径.认真对待高考,透彻把握各个考点至关重要.“万有引力与航天”作为高考中的重要考点,长期保持较高的出题率.本文从最近五年试题的考情出发,分析高考数据,总结命题趋势,为确定高考复习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命题规律
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广泛的关注性,认真研究考点,把握考试脉搏,找到高效的备考策略是必要的.下面是对“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的具体分析.
一、“万有引力与航天”考情分析
《考試说明》中,对本专题说明有五点,分别是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运行、同步卫星、三个宇宙速度.以上五个知识点为基本考点,在考题中,通常又拓展出五个命题点,分别是天体质量M及密度ρ的计算、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人造卫星变轨问题部分物理量的定性分析(速率v、周期T、加速度a等)、卫星追及、天体运动特殊模型.下面将结合《考试说明》对近五年部分高考理综卷命题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个专题命题率较高,通常情况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少数时候可能与能量、圆周运动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其中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需灵活运用,难度不大;地球同步卫星、天体质量M及密度ρ的计算、人造卫星的变轨问题、卫星的追及问题是热点也是难点,另外双星、多星模型也是热点并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考情的解读,来研究高考,把握考况,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命题趋势及启示
1.联系实际,题干复杂
本专题抽象性较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随着新课改实施,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本专题更多的结合我国航天国情,比如说以“天宫号”、“神舟号”、“嫦娥号”为背景.通常这种情况下题干比较复杂,且出题形式多样,以“嫦娥三号”为例,它的探月过程需要“四步”,每一个步骤都是命题点,首先探测器的发射,其次地月转移,接着绕月飞行,最后探测器着落.这就需要我们在审题过程中,化繁为简,抓住核心考点,从容应对.例如2016年天津高考理综,“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部分同学看到题目后无从下手,实际上就是考查人造卫星的变轨以及追及问题;2016年四川高考理综,涉及“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看似题目复杂,实则考查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a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
2.综合程度的提升
万有引力与航天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它专题相结合,从而考查的更全面,难度有所提升.比如2015年全国Ⅰ卷,结合运动学基本公式(v2-v02=2ah)、机械能守恒定律、反冲运动等,并不是单一的考查某个知识点;2015年安徽高考理综,主要考查三星系统,但解答此题时,需要三个思维起点,首先在力学上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2=ma,其次在运动学中灵活选用参量的表达式,例如线速度v=GMr,角速度ω=GMr3,周期T=2πr3GM,最后分析讨论求解.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求考生首先要立足基础,掌握基本考点,注重知识积累与拓展,最后在技巧上突破,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3.巧用数学运算
万有引力与航天部分,对数学运算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应选用恰当的解题方式,并在解题过程中巧妙运算,加快解题速度.针对以上问题,总结以下几点:首先巧用“黄金代换公式”,即GM=gR2,其中M为中心天体质量,R为中心天体半径,g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黄金代换公式”在解题中经常会用到,应该熟记于心;其次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题;最后,面对复杂运算时,在不影响正确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估算.例如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数目非常复杂,其中选项C为“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在代入数值后,式子变成t1t2=193(953-1)953(193-1),可估算出t1t2≈1,而题目中所给比值为一半,显然是错误的.
4.灵活思维和迁移变通
万有引力与航天该专题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多查阅相关资料,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常识性知识,我们可以用公式去计算,也可以直接记住.例如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6倍,在选择题中就可以直接运用,省去不必要的计算而节省时间.例如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要计算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前的速度大小v=2g月h,如果把g月当成已知条件,解题速度会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考备考过程中需要紧扣最新考情,直击核心考点,掌握命题趋势.本文通过对“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的考情分析、命题趋势的研究,让考生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高考,做到厚积薄发,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2]胡郁斐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