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烽,高 猛
(1.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2.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04)
习近平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1]教育者的人格特质作为教育引导学生的一种隐性手段,不施行具象化物体来作用于教育对象,不依靠说教、辱骂、体罚来惩戒学生,而是依托自己独有的道德品格与高尚人格来润物细无声地启迪学生心灵,触动学生品格意识和道德情操,匡正学生言行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张力.人格魅力感化就是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品德和情感,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对学生的深切期望与真实的爱来对他人进行情境教育和陶冶.[2]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其自身人格特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采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内高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辅导员共150名(其中女性60名,男性90名)以及非辅导员专任教师60名作为研究样本.
选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将测试数据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参照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等修订的中国成人常模数据进行比较研究.
由表1可见,男、女辅导员在A(乐群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Q3(自律性)等九项因子方面分值偏高,与全国成人常模人格特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高校辅导员人格特质测试数据
由表2可见,高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的是 A(乐群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O(忧虑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等因子.
由表3可见,男辅导员与女辅导员相比较,在A(乐群性)、C(稳定性)、E(恃强性)、O(忧虑性)、Q4(紧张性)等五项因子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表2 高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人格特质测试数据比较
(1)客观看待高校辅导员存在独特的人格特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辅导员人格特质明显区别于其他成人和专任教师人格测试基数.总的来看辅导员人格特质符合辅导员职业特征,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确保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稳定性和职业荣誉感,这种充满正能量的职业期待与选择,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和职业价值取向.建议高校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责,提高辅导员地位和待遇,加强辅导员职业认同,真正把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促使辅导员归属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的价值统一,为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2)辩证看待高校辅导员人格特质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不可否认,辅导员群体的良好人格特质,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正能量,促使大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挫折,引导大学生更加客观理性看待事物和人情,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但其人格特征中敏感度、冲动性的易于爆发,容易产生人际冲突;粗枝大叶、轻视细节,容易造成为人处事上的碰壁与困扰;少灵活性、多稳定性,容易造成奋斗目标上的上进动力和主动精神的缺失,这些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修订和抑制.建议高校辅导员应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充分发挥鲜明而又积极的人格魅力优势,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正确看待高校男女辅导员在人格特质上存在识别度.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辅导员人格特征既有共通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从性别心理学角度来看,男性和女性高校辅导员不同性别带来的自然优势特征在具体心理健康工作中呈现各自便利性和舒适性的特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魅力作用,而“人的精神面貌中处于较高层次的特质直接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尚与卑微”[3].由此建议高校辅导员深刻认知自身人格的性别优势和高尚人格,敏锐捕捉性别差异,灵活改变工作方法,用性别互补的人格特征营造融洽的师生相处氛围,用异性视角探索审视棘手的心理问题,帮助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
表3 高校男女辅导员人格特质测试数据比较
(4)理性看待完善高校辅导员人格特质的现实路径.高校辅导员应正视自身存在的人格特征的不足,积极完善人格特征,不断促进人格魅力升华.建议一方面要不断修养良好的性格.高校辅导员良好性格应包括宽容博爱、乐观向上、诚实守信.亲和力是“一种能够吸引教育的亲近和凝聚的感知觉力量,具有非实体的性质”.[4]只有在宽容亲和的对话氛围里,才能让学生感受自尊,并留有了自省的空间,容易激发他们知耻而后勇的道德自觉.另一方面要积累渊博的学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道德主体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励要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5].所以必须在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在培养过硬的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在学习了解受教育者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上下功夫,在积累与教师职业相关的其他知识上下功夫.最后是要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高雅的审美情趣一旦外化为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就会气质高雅,形象亲切,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从而对学生产生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的教育效果.
〔1〕范绪枝,余国政.人格魅力感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23.
〔2〕余国政,袁本涛.感化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104.
〔3〕师娅.论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与人格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32.
〔4〕李建.十年来人本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27.
〔5〕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