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后牙缺失后剩余牙槽骨高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8-03-06 05:53吴陈炫秦文光王永兰
重庆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牙位牙槽骨上颌

吴陈炫,秦文光,王永兰△

(1.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 30007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口腔疾病研究所/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510140)

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后,上颌窦底向剩余牙槽嵴扩展,使得缺牙区的剩余牙槽骨骨量逐渐减少,表现为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宽度变小及密度改变,给患者的修复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围绕上颌后牙区的种植修复问题并结合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3]。目前已有研究证明牙缺失与缺牙区牙槽骨骨量的变化关系密切[4-5],但对于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与性别、年龄、缺牙时间、缺牙原因、吸烟状况及缺失牙位等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CBCT+3D-Invivo5软件研究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剩余牙槽嵴高度的影响因素,旨在揭示影响牙缺失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修复治疗提供预判依据,为治疗计划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欲行种植治疗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纳入标准:(1)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2)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10 mm;(3)邻牙存在(以便确定测量点);(4)口腔内无大量修复体及缺牙区义齿修复;(5)无偏侧咀嚼习惯。排除标准:(1)影像图片不清,不完整者;(2)测量点无法确定者;(3)邻牙根尖病变;(4)上颌窦内病变影响测量;(5)上颌窦手术史及种植病史;(6)全身病变,如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依据患者病历记录与回访,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等)、口腔局部情况(缺牙时间、缺牙原因、是否进行过修复治疗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情况(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等)、鼻腔疾病(鼻炎、鼻腔手术史等)、患者个人习惯(吸烟、偏侧咀嚼、服用药物状况等)。最终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137例,男67例,女70例;年龄24~84岁,平均(52.54±10.58)岁。其中因牙体疾病导致失牙者77例,牙周原因导致失牙者60例;患者中吸烟者33例;上颌第二前磨牙缺失者共24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者共62例,上颌第二磨牙缺失者共51例。本项研究方案通过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号:TMUSHhMEC2014015)。

1.2方法

1.2.1主要设备与仪器 采用KaVo 3D exam CBCT机(KaVo公司,德国)获取影像资料,用KaVo invivo 5 图像分析软件(德国KaVo公司)读取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

1.2.2CBCT影像资料的获取与分析 采用CBCT机对患者口腔颌面部进行扫描。扫描范围:160 mm×130 mm,体素0.25 mm3;扫描条件:120 kv,5 mA;曝光时间:7 s。受检者身体放松,取端坐位,两眼平视前方,头颅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眦线与地面平行,下颌托固定下颌,上下颌牙列咬合关系为牙尖交错合。CBCT机球管360°旋转获取扫描数据。将获得的CBCT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软件Invivo5 软件中,通过CBCT三维重建,在统一标准测量方法下测量缺牙侧和非缺牙侧牙槽骨高度。病例的选取和数据的测量均有1名牙周专科医生负责,1名牙周专科医生负责记录。两周后复核并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87)。

1.2.3测量方法 非缺牙区牙槽骨高度采用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的方法来测定。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的测量参照文献[6-7]的方法,选取缺牙部位CBCT冠状位,根据患者对照组同名牙牙体中心位置选取缺牙区测量点,经上颌窦底最低点作一水平切线,再过牙槽嵴顶作与上述直线平行的水平切线,两直线间的垂直距离为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见图1。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本实验分别计算患者缺失牙侧与对侧的牙槽骨高度,以其差值为因变量,缺牙原因、缺牙时间、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及缺失牙位等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冠状位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的测量方法

2 结 果

缺失牙位靠前、高龄和因牙周炎缺失者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对侧的差值较大,经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缺牙原因、年龄及缺失牙位因素与剩余牙槽骨高度明显相关(P<0.05);缺牙时间、性别、吸烟状况与剩余牙槽骨高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表1 各影响因素与剩余牙槽骨高度的相关性

3 讨 论

CBCT用来评估颅颌面区硬组织,是一种可靠的影像方法[8]。Invivo5软件是德国卡瓦(KaVo)公司旗下一款专门应用于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临床医学的随机软件,该软件可以接受CBCT扫描所导出的影像数据,精确测量骨形态、密度和种植位点可用骨量[9]。CBCT+ Invivo5能在轴位图像上进行多向、多层面的三维重建,能更清楚地显示局部组织解剖结构的横纵面影像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的分析。

为了尽可能将影响牙缺失后缺牙区及上颌窦的解剖结构的因素考虑在内,本研究制订了严格的研究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研究指标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参照文献[6-7]的方法,选定的测量点均为相对稳定的基准点、线、面。所有测量均由1名口腔专业研究生负责,另1名口腔专业研究生负责记录,两周后复核并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87)。

上颌后牙缺牙区的剩余牙槽骨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1)缺牙原因:缺牙区骨量的丢失包括牙槽骨高度降低、宽度变小、骨质密度改变,SAABY等[10]认为缺牙区这些组织结构的改变与缺牙原因、个人习惯等有关。造成牙缺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因牙周炎缺失、因龋病牙髓病缺失、先天缺失等。然而临床中上颌后牙因先天因素缺失者少见。故本研究主要将缺牙原因分为两大类,即因牙周炎缺失和牙体疾病缺失。因牙周炎拔除的牙齿,其牙槽骨往往吸收较多,不利于后期的种植修复。牙体疾病常见的有龋病和牙髓病,口腔临床中因牙体疾病造成拔牙的患者也屡见不鲜。本研究针对单侧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探讨因不同原因缺牙对剩余牙槽骨高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因牙周炎缺牙患者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与非缺牙侧的差值大于因牙体疾病缺失的患者。(2)年龄和缺牙时间: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非常活跃的部分,牙齿缺失后缺牙区牙槽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牙槽骨高度降低、宽度减少、密度改变等。温宁等[11]认为在不同年龄患者牙缺失后不同的时间段,牙槽骨变化特点不尽相同。本研究发现患者缺牙时间与剩余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考虑到年龄因素是否混杂有缺牙时间长短的问题,因为根据一般推论可知,缺牙时间越长,牙槽骨丧失也越多,而年龄越大,缺牙时间也可能越长,故需针对同一患者缺牙后不同时间段的剩余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特点采取进一步实验验证。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可以影响牙缺失后剩余牙槽骨的高度,年龄越大,缺牙侧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对侧的差值较大。(3)牙位:牙槽骨的高度因牙位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牙位因素对上颌后牙缺牙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影响较大,不同牙位间剩余牙槽嵴高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时应充分考虑缺失的牙位因素。

综上所述,缺失牙位不同,缺牙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变化很大,在同一牙位缺失患者中,年龄和缺牙原因对缺牙区剩余牙槽嵴高度的影响较大,高龄和因牙周炎缺失者牙槽嵴丧失较多。

[1]VELASCO-TORRES M,PADIAL-MOLINA M,ALARCN J A,et al.Maxillary sinus dimens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artery decrease with tooth loss[J].Implant Dent,2016,25(4):464-470.

[2]KILIÇ S C,GÜNGÖRMÜS M.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ssessment of maxillary sinus floor augmentation using 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latelet-Rich plasm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16,31(6):1367-1375.

[3]吴陈炫,秦文光,王永兰.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7):405-409.

[4]王晓敏,李俊,刘勇,等.牙齿缺失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17-18.

[5]谢尚廷,方敏智,陈家玮,等.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临床要点[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4):237-243.

[6]李娜,王虎,任家银,等.上颌窦提升术中上颌窦解剖生理及病理的 CBCT 探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2,17(3):101-105.

[7]MONJE A,CATENA A,MONJE F,et al.Maxillary sinus lateral wall thickness and morphologic patterns in the atrophic posterior maxilla[J].J Periodontol,2014,85(5):676-682.

[8]CAGLAYAN F,TOZOGLU U.Incidental findings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detected by cone beam CT[J].Diagn Interv Radiol,2012,18(2):159-163.

[9]周宏志,周静,陈小冬,等.CBCT+Invivo5软件介导上颌窦提升的临床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14,30(5):421-424.

[10]SAABY M,KARRING E,SCHOU S,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severity of peri-implantitis[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6,27(1):7-12.

[11]温宁,陆怀秀,王忠义,等.拔牙后牙槽骨愈合速度及骨密度变化的横向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16(6):430-431.

猜你喜欢
牙位牙槽骨上颌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