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玉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 100068)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很多时候,教师关注于“字字落实、句句过关”[1]的文言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过分关注课内文言的剖析与解读,偏颇地把文言文的学习理解为古汉语知识的学习,过分关注“言”的积累而忽略对“文”的解读。学生欣赏品味文言文能力不高,很难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以课文为本,对文言文进行拓展延伸,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拓展延伸是立足于文本,为文本服务的解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既可以巩固课内知识,也深化拓展原有内容。
以课文为基点,阅读相关文章,这种横向拓展就是比较阅读。拓展材料与课文有相似性,便于学生解读,但也不是原有文本的简单重复。借助这类拓展和延伸阅读,学生可以巩固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对比阅读材料,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就尝试选用专题阅读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比较宽泛的范围内审视文本,剖析人物。在讲《聂小倩》这篇课文时,教学重点就确立为人物性格特点的挖掘。为了让学生对人物有更多元的体味,笔者确立了“《聊斋》中的女子形象分析”这个专题,并划分为女鬼、女仙、狐女、花妖四个版块,然后推荐相关的《聊斋》篇目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可以选取任一板块中的一篇文章精读,并分析其中的女子性格特点。学生对于这种阅读安排兴致勃勃。在展示环节上,他们分小组来介绍不同类型的女子,并独立撰写了评语。评语写得极为精彩,从题目确定上就可见一斑:《娇娜——慷慨红颜》《小翠——大智若愚的情义女子》《黄英——聊斋中的女CEO》。通过横向延伸,学生收获的是阅读视野扩大,理性认识人物,并且在丰富了阅读感受后,获得重新审视人物及作品主题的眼光,思想更为深刻。
对文言文的解读,必然要与作者的个性特征、时代背景乃至人生经历发生关系。想要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和文章的深层内蕴,还需要纵向分析文本。这就相当于对文本的精读和细读。对于课文的纵向探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补充相关背景;补充课外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教师可以依据文章自身内容的特点来进行合理补充,拓展课堂教学,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探究来细致阅读文本。学生在查阅和解读资料的过程中,就完成了深度解读课文的任务。
例如《谏伐匈奴书》这篇文章,全文都是论说性语言,没有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深入把握其中深意呢。于是,笔者安排了这样的作业:对当时的时代背景,需要学生借助网络和相关文学作品去查找并讲解。学生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背景资料:汉高祖的“白登之围”给汉室带来的耻辱和痛苦,秦始皇穷兵黩武导致的悲惨结局,汉武帝建立的煊赫强大的汉王朝所推行的远征政策…了解了时代背景后,学生就会很好奇,主父偃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不去攻打匈奴,自然就想去推敲文章的内容和奥妙。这时,课文不是僵化无味的说教,而是融入了人物和情感的灵动内容。纵向阅读打破了作者和学生的古今距离。
学习《鸿门宴》时,笔者确立了专题“说不尽的鸿门宴”,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人物表现来分析自己喜爱的人物。学生的作品中介绍了刘项之争,介绍了《史记》中关于刘邦、项羽的两段典型语录:“大丈夫生当如是”和“彼可取而代之”。于是,对各色人物的分析就由平面变为立体。有人欣赏楚霸王的透着直率气魄的莽撞,有人觉得刘邦有着阴沉贪婪之气,但他的城府和智慧值得人学习。一番延伸之后,学生再重新审视鸿门宴中的各色人物,自然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文言文的拓展延伸,不仅包括阅读内容的拓展,也包括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读中写,可以在读后写。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对今天的青少年仍有教育和借鉴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通读理解的基础上,写下自己的体会或感悟。学生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形成对于人生的更深刻的认知。在讲《与韩荆州书》中,学生对于李白能否被成功举荐,产生了分歧。于是,笔者安排学生替李白给韩荆州写一封自荐信。学生从自身才能、对方身份等角度考虑,着笔点不一,但新意十足。既有时代感,又体现了学生为人处世的智慧。
基于课本基础上的写作延伸,以写助读,以写促读。通过拓展阅读,写作训练可以像滚雪球那样不断地运用所学知识,达到理解文意、把握主题的效果。写作如同是一条纽带,联结起教材和学生,打通古今。学生运用现代的观念理解把握作品的内容,既拓展文化视野,也汲取了人生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与课文内容类似的话题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读写结合是促使“文”、“言”交融的有效形式。读写结合这种拓展延伸可以鼓励学生融入文本,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写的形式丰富多样:改写、续写、仿写、评注等,只要能对文本有拓展,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独特的体验即可。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文言文的拓展延伸,除了通过阅读、写作的方法,还可以用表演的方法来拓展延伸。这是对相关情节的演绎,也是对课文的深入感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讲《鸿门宴》时,学生争先恐后的扮演里面的角色,扮演樊哙的学生除了演绎樊哙的语言和动作外,还加上了草莽英雄的气势汹汹的架势。课堂内很多同学顿时体会到了樊哙这个人的勇猛刚直的性格,哈哈大笑起来。这种表演的方法,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如果一味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就会造成学生情绪低下,听课乏味的状态,表演性教学方法的介入一定程度上能改变语文教学中的这种状况。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2]文言文的拓展延伸可以切实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分析能力。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就相当有必要。这是在研读课文之后的自然延伸,也是课文内外的自然衔接。拓展延伸拓展了语文的学习空间,是语文课堂的有机补充。将拓展延伸应用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当中,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 “以文为本”、“以生为本”。
[1]管延昌.文言文怎样实现有效教学[J].新课程,2016:(2):162.
[2]刘勰.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89.
[3]王延航.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