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书法”的来处与去处

2018-03-06 23:56:01寇洪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院派书法创作

寇洪波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河南安阳 455000)

1 初识新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现代书法”

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人们的思想意识悄然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自己以外的世界,开始慢慢地接受自己以外的世界。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展开和进一步的深化,中国真正的开始从农耕文明转变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标志的高科技信息时代。中国真正的开始走向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大量地、猛烈地涌入国门,中国文化艺术界跃跃欲试、暗流涌动,开始了了以“追求现代性”为目标的文化创新,各种文化主张和艺术实验风起云涌。1985年10月15日,在部分老艺术家的支持下,一批青年画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现代书法首展”。在活动创办者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中国现代书画学会”。这次活动可谓拉开了中国书法现代变革的序幕。至此,“现代书法”这一称谓登上了书法的舞台。

2 崇尚创新的“现代书法”生长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她总是建立在当时所盛行精神风尚、特定文化、社会语境为背景的基础之上。

从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的书写已经格局大变,古老的中国象形文字经历了数千年的简化演变过程,已经和原来的象形相去甚远,中国书法失去她的象形文字的土壤根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书写格式发生变化,从竖排右起一变而为横排左起。西方的工科教育占主导地位,渐渐取代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就连文科教育也有很多内容和传统文化没有关系,例如法律、经济的一部分。同时大量古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札、中堂、条幅、扇面等传统生活场景也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现代人的视野。传统书法赖以生存的古典文化语境冰消瓦解。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更是在这场变革中,思索,吸纳,创新,一步一步走向活跃,多样,或多元。继而走向开放,繁荣,多元的步履。同时大大激活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各种文化形态,交织在一起,你方唱罢我登场。书法创作更是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无所适从、进退两难、矛盾挣扎的创作局面。

书法书写工具——笔、墨、纸、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它对于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过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故而古代的“文房四宝”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留存至今的。历代的文人学士更是不吝笔墨的称颂它,扬雄云:“孰有书不由笔?苟非笔,则天地之心,形声之发,又何到了深远的发展。”毛笔退出了实用领域,它几乎失去使用场合,书法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环境变化。正如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说:“世上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化,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由此,书法的书写工具无可挽回地退出了舞台。

3 “现代书法”创作思潮及流派概览

自从1985年“现代书法首展”揭开中国书法现代创作的序幕之后,具有创新意识的书法人在时代精神的激励下,努力探索着书法创作的新的形式,他们不断追问着现代书法的走向?是继续古人那种研墨闭门写字,日复一日,重复着古老的文言题诗歌,书信。到最后挂入展厅没入时代洪流中。还是蹊径独辟,在现在的文化语境中寻找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发展之路。在不断的探索追问中,在是承袭,还是建造属于自己时代特色的艺术殿宇的痛苦挣扎思索中,古老沉闷的书法殿宇终于喧嚣活跃起来。书法艺术界勇敢的斗士们开始尝试各种书法艺术创新。书法艺术界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思潮及多种书法创作流派的形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学院派书法”“新古典主义书法”。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是中国美院教授陈振濂、刘江教授首倡,并在1989年浙美本科毕业生创作中拉开序幕的。这次毕业创作中陈振濂和刘江教授提出了自己书法见解,并在指导学生毕业创作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型创作,即有构思,有主题,有形式感的书法创作。陈振濂教授更是在他的《大学书法创作教程》中提出了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机制、教师、教材等一整套内容。教程中明确树立了书法作为一门独立艺术门类所应有的专业化,学科化的艺术发展目标。在此框架下书法的学院意识与学院规范渐入人心。“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有了思想与理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学院派书法教育,引发了学院派书法创作。

1994年6月,陈振濂教授发表文章《关于倡导学院派书法创作研究的构想并约稿》,在原教程的基础上再次阐述书法创作模式,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书法创作必须走向专业化的立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同年7月,陈振濂教授再次发表文章《学院派宣言——当代书法史上的学院派思潮与学院派运动》。文章中陈振濂教授阐述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思想体系与理论基础,提出学院派书法创作宣言——当代书法史上的学院派思潮与学院派运动,继而指向书法的未来,使学院派书法创作理论逐步完整化。1996年以后,陈振濂教授先后又发表了《再论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陈振濂与刘正成关于学院派创作模式的对话》《书法的未来——“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总纲》。等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的重要文章。三篇文章的问世代表着“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理论已初具规模。

书法新古典主义理论最先由周俊杰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是书法在经历十余年狂进后向传统回归的总结和阐述。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在理论阐述上它自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流派。它的重要特征是对古典时期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时代的创新。实际上 “新古典主义”本质上是清代碑学崇尚碑刻的书法流派的延续。追求质朴美,刚健之美,雄强豪放之美。大加赞扬民间书法,批判魏晋以来文人书的日趋糜弱,只追求技巧。20世纪90年代其风靡一时,成为书法界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几乎成为流行书法的代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与时俱进的新古典主义的倡导者也对其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如中国书法的古典时期的界定由原来仅仅局限于三代两汉换成了三个阶段,即前古典(三代两汉)、中古典(魏晋南北朝隋唐)、后古典(宋元明清)三个阶段。整个书法史都是其要继承并创新的经典。这样看来,“新古典主义”虽然完善了创作理论,但却无“新古典主义”流派的特征,他只是一个空泛的玄学通论。笔者以为发展“新古典主义”应该在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体现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状况,文化艺术气质与能力,创新古典书法精神,创时代之新。而不是盲目过分推敲技法迷失了审美的方向,颠倒了价值观,失去了原本的书法审美和特别方向的倡导意义。看来对西方文艺成果的“拿来主义”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怪圈,走向混乱。

4 “现代书法”创作的发展方向

4.1 “现代书法”创作要立足于书法

曾来德曾作过一个绝妙的比喻,他说“书法好比一条橡皮筋,你可以拉着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作各种各样的探索,但是有一点你必须遵守,就是不能拉断它,拉断了就不叫书法。”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现代书法”创作如果只是对西方艺术的抄袭,那就完全没有了自主创作力,只能说是对西方思潮的随波逐流,且超越了书法的边界,现代书法的创作将是无本之木,无花之果,创作的意义将不再是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更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而只是对传统书法的单纯沿袭,又显得太过于沉闷,完全没能发挥现代人的自主创新意识,不能以现代的语义向世界展示中国书法在艺术领域的独特价值。这样看来现代书法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而且也只能是将二者结合,既要保留传统书法的特质,又要坚持现代化的发展。这就要求现代书家们不但要具有深厚的传统书法的功底,更主要的是要深切地感受、体验传统书法的精髓,即不断的创新精神,在文化张力中求“道”。

“现代书法”是书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许多尝试现代书法的人那里却发生了偏离。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现代书法”一词,可能重要的是“书法”而不是“现代”。一种说法也就是书法无论如何“现代”,其根本还是书法,即是书法,其形式也必须是书法由传统经历发展演变延续而来,没有了延续性,就没有书法可言,“现代”也就是“现代”而已。有了这样的认识,“现代书法”这种艺术创作应该也必须是建立在书法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发展创新不能也不可以脱离书法这个背景。

4.2 “现代书法”创作要立足于生活

清代的梁巘在《评书贴》中用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概括几个不同时代的书法创作精神。这样的创作精神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通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的反映,任何艺术创作与大千世界,与人生社会都不应该割断关系,而应黏合起来。历史上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积累、沉淀、反思利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艺术作品。“现代书法”创作如果脱离了生活,闭门造车,苦思冥想,作必定是程式化的,概念化的。因此,“现代书法”创作发展的源泉是生活,艺术家们只能积极地拥抱生活,感受时代洪流带给我们艺术创作灵感,在生活中发现,提炼,感受,这样才能创作出不同凡响独具魅力的传世作品。正如书法家曾来德看尽了长河落日、大漠狂风,陶养出宽广的胸襟和雄壮的审美趣味,才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

[1]张爱国.中国“现代书法”蓝皮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2]马承祥.现代书法与现代观念[J].中国书法,1986(2).

[3]张以国.书法心灵的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5]杨应时.当下国际文化格局中的现代书法创作[J].现代书法,1999(6).

[6]王川岳.写无尽书——曾来德书法艺术阐释[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学院派书法创作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0期)2021-06-13 10:20:30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3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