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川,唐艳霞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
吉首大学作为湘鄂渝黔边区一所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肩负着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任,也是中西部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曾说:“一种价值观做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结合武陵山片区和吉首大学的具体实际,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切实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着力点。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一所高校从建立之初以及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能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目的,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所有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方面的内容[2]。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亚文化系统,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自己的特征。
高校办学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地域性。吉首大学坐落在湖南省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办好平民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作为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校,在校学生中有三大特点:一是民族成分多,现有43个民族类别;二是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多,现有少数民族学生6900余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7%;三是新疆籍西藏籍学生多,占全校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7%。该高校校园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中必定少不了民族性。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存在,必然有着文化的继承性,必然有着文化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是一种批判的继承、有选择的继承和创造性的继承[3]。这种文化继承是对本国家、本民族、本区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几代人奋斗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不断开拓创新。
受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冲击,高校校园文化要想可持续发展,便不能脱离社会文化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社会的开放程度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征。高校校园文化虽各具特色,但多民族性和多地域性的文化共存现象直接导致了校园文化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可以说,没有开放性的校园文化就没有“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人才培养的“聚宝盆”,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一重任的客观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行兼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长期以来,高校不仅通过科学研究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更是通过思想文化引领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当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应对复杂多元的思想环境。
高校作为西方主流意识试图侵入和各种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创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校园主体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大力加强吉首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让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教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离不开高校,更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才能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外在强迫性要求转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要求提供有效途径[4]。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既要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微笑吉大》是吉首大学基于自己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培育和建设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倡导用微笑的传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该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参与者只需提供一张微笑的照片,另附上对于“微笑”定义的文字解说。该活动因活动内容的新颖、活动形式的简便,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支持,共收集作品600余件。最终评选出30件代表作品进行了“微笑”展览,旨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第一价值导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社会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5]。这24个字从价值导向、社会规范、道德基础三个方面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微笑吉大》最终展览的作品类别主要归为志愿服务类、情绪情感类、学习运动类、专业专长类、学生活动类等;这些作品中凝聚了学生群体讲文明树新风的微笑,专业志愿服务团队追求法治崇尚友善的微笑,一线教师爱岗敬业的微笑等,每一个微笑都传递着吉首大学师生在校的方方面面。通过微笑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般印刻在吉首大学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当前形势下,高校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高度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着力点。通过校园文化这一重要载体,实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发展。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2]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8-52.
[3]张明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与方略.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9(8):62-64.
[4]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
[5]陈古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