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男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4111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系统的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该高举什么旗帜,走何种道路,以及应该以何种精神状态,实现何种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的思想纲领、行动指南、理论依据。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该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坚持理论创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该思想体系还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这些论断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奠定了根基,是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简称中国梦。其基本内涵包括:“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坚固卓绝的事情,它需要中国共产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与坚持。首先,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具备刮骨疗毒的勇气,对当前不合理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将改革深入深水区,破除体制障碍;其次,它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增强凝聚力,一心一意推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共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和谐;最后,它需要每个公民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世界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从而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习近平新思想的指导,将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未改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是在社会生产力上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平衡发展和不充分发展两个方面。不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供需之间发展不平衡等。在此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航者,而另有部分行业的生产力却十分落后,属于世界末流,是行业的跟跑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留给全国各族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曾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只是为资本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创新,并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的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征,该思想体系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因此,在新时代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转向以质量为主的发展。这一论段的提出,表明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紧急性。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成功的破解了束缚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经济呈现出一片向好的发展态势,为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提出,将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并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巧妙化解经济发展风险,取得脱贫攻坚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对当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部分进行个性,包括体制的革新,又包括制度的革新,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的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对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是我国具备了实现伟大复兴的经济发展后劲和潜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社会的改革必须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内进行,离开了这个框架,在改革过程中就容易失去方向,走向错误的发展道路。而且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并不是意味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修补和完善。十九大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再次走上了新的征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会在新的征途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对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等,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理顺经济关系,又能完善国家治理相关的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为伟大复兴梦的实习奠定良好的上层建筑。
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对治国理政实践的科学概括,凝聚了全党全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一思想体系必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只有以它作为指导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正确的道路实现百年复兴之梦,才能带领各族人民再次重回世界之巅。
[1]刘万春.认识和引领新时代的战略辩证法——浅论习近平战略辩证法[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4):10-13.
[2]陈金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
[3]郭俊楼.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N].内蒙古日报(汉),2017-1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