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爽 丁 晨
(南宁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历史新形势,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摆在了很多人的面前。作为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辅导员团队,应用怎样的新思维、新行为应对经济领域背景下的教育新常态、新局面。
现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有以下特点:1.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3.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三个方面的经济形势的变化悄无声息的引导着社会结构与格局的调整。高等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生产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作为人力资源层次提升的重要出口之一,自然要在这场改变中要突破原有运行模式,改革教育方式、手段,以此来适应经济新常态。高等教育同样是社会发展的智力基础和保障后盾,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因素层次,保障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在经济领域新战略的变化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因此,高等教育应对新常态的发展,要有自己的教育新思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是要有升级版的劳动力结构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可以将理论设计开发并转化为技术应用,直接创造生产力,而这就需要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强国战略。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因此,转型发展正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意志,标志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时代的来临,这也标志着教育领域新常态的局面开启。我国现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主题的报告中谈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吹响的深化教育改革的号角,教育领域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开创教育新常态。
教育的新常态发展是应对经济的新常态变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济背景下,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破解中国高校发展同质化重量轻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教育新常态的重要内容。
转型的发展是源于经济运行与发展,有它内在的规律和必然,而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培养有思想有情感的关呼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和成长相对于经济,更有其内在必然规律,归纳规律,遵循规律,教育更应该树立一种新的常态意识,体现一种新的常态思维。所以,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人才培养体制的时代性。
刘延东同志曾强调教育要扎根于中国大地,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根本问题,不断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着重发展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才有教育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适应经济新常态,部分高校转型应用型院校,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教师是立教之本源、兴教之根源,是传播思想、传播知识、传播真理的工作。辅导员又可以说是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的工作。应对新形态,辅导员队伍就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行动践行使命,用新思维开展特色学生教育。
首先,辅导员要在思想上牢牢树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社会实践、文化育人的全过程的理念。道德修养永远应该排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我国高等教育肩上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的任务,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培养出高道德高品德的人,才能形成一流的人才培养高校,才能够为经济新常态持续保障输出优秀人才。
其次,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以实践为载体,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辅导员要有实践意识,并不能把工作重心仅仅发在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上。要通过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其他活动等载体,用实践思维去引导同学们体验、尝试、参与。强调应用,就要先“能用”。重视学生在实践上的研究,立足实践问题进行应用研究。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中强调要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支持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
第三,以职业综合能力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树立高质量思维。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迫切需要和战略目标。这就说明质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才的培养也要有质量思维,用服务社会来验证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对广大教师提出要求,争做“四有好老师”,是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辅导员就要以这样的标准思维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工作实际出发,用自己的“行为示范”情系学生,坚定信念,用行动影响学生。此外,辅导员要用“有用”思维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一人多能,一能多用的新时代应用型大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放在第一课堂,由专任教师完成。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就要辅以辅导员为指导的各类活动。以项目、活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团队、集体意识,形成激发学生优势突出,劣势互补,潜能挖掘等局面。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教育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辅导员从“好用”思维出发,不能千篇一律的开展同质类同类型活动,要以人为本,遵从人性,给青年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用自己的思维、行为方式在大学的四年生活中引导、浸润、影响青年学生的思维与行动。
[1] 夏建国 周太军.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9期
[2] 汤勇.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N].中国青年报
[3] 微信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N].2017.10.18
[4] 刘延东.在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7.9.7
[5] 田爽,罗卢洋.基于人生导师角色的民办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机制探究[J].长江丛刊,2017(28):216-217
[6] 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