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问题与对策

2018-03-06 15:3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体系

王 堃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引言:随着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急需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两会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为了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必须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种现状,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不断发挥办学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等院校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去昂达推动器,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与实际生活动作紧密结合,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人才的社会声誉来发挥独特的办学优势。其次,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紧需,所以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解决就业难题。最后,创新创业人才能够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促进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

近几年来,教育部不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比赛,各大高校在不断重视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但是对创新思想的转变还远远不够。许多高校的管理层认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就是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导,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对创新创业的教育仍处于理论创新阶段,没有真正付诸于实践。另外,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转变很慢,许多学生学习墨守成规,创新意识淡薄,不愿接受与挑战新鲜事物,学习也处于被动状态,将创新创业看做与自身无关紧要的课外活动,不会对创新创业进行具体的规划。由于管理者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够明确,严重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2 缺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各大高校虽然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设置,但是对整体的教学体系构建还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并没有真正成为主体教育的一部分,缺乏相应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建设严重脱节。例如,大部分高校每周只开展两节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而去上课,完全失去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意义,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另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高校始终以就业率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定,没有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正是由于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随意性很大,所以很难形成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抑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

2.3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薄弱

老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首先要求老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来带动与鼓舞学生。由于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严重不足,而且大多创新创业教师都是由本校相关专业教师或从事就业以及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组成,由于老师创新知识的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对创新创业理念进行提升。在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构建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愈发凸显出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与对策如下:

3.1 树立科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最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大多老师占据了讲台,扮演知识传送者。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引导为主,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不管提高学生不畏困难、用于挑战的学习态度,将学生培养为新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兴趣,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成功开展创新创业的源泉与动力,老师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学生创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其实现人生梦想与自我价值。

3.2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主要支撑,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途径,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结合高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全面开设系统、全面的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首先需要将专业课程与创业创业有效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实现多学科理论交叉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足的知识积累。其次将课上课下课程进行融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扩展教学空间,加强教学的吸引力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最后,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式的学习探索。

3.3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指南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所在,为了高校能够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需要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将学生市场调研、文化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包括科研创新体系、科技竞赛体系、创业训练体系以及职业提升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重要原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培训项目以及修读的实间。不断加强学校以及相关职业部门对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监管,学生要根据院校的监督与指导,结合自身意愿,弹性的选择创新创业培养计划。

3.4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

老师是教学的直接承担者,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会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高校可以采取搭配教学的方法来弥补当前教师缺乏创新经验的不足,校方需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集中培训,不断引进高水平的狮子队伍,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由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实践体验来提升老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与科研能力。在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结束语: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够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进一步缓解当前就业困难的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社会以及高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内部需要设立统一组织,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设计与组织实施,通过大力宣传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化思维的发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端复合型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体系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