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俊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36)
随着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成熟,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呼声高涨。“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在职教集团不断成熟发展的肥沃土壤里孕育而生,其最大特色在于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企业优势,引企进课,弥补传统课堂中实践操作的不足,依托于职教集团企业,在常规性的教学中和企业对接,在课堂中引进企业真实业务,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得每个教学理论知识都能够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主线围绕着工作岗位进行理论的讲解,并安排学生实践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企业与课堂进行对接。职教集团下企业以行业为单位进行整合划分,密切联系专业课程,把课程与实际的业务相连,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相对稳定,并拥有一批具备一定实力且愿意为职业教育做出贡献的优质企业,为“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课程的授课要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主轴,初期针对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进行工作流程设置,与课程中的理论框架相配合,后期逐步加工整理,作为以实际业务为基础的岗位课程的讲授内容,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教学顺序,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高职课程的开设正时让学生深入企业实际,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获取专业技能。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是单纯看学生的一次期末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动态的考查学生整学期课程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的上课表现和学生的考试成绩相挂钩,注重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听课状态、和老师的互动情况、主动思考回答问题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的细节。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可以进行自我的提升,每一节课都要好好表现,有助于使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引企入校的基础上延伸的,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发挥职教集团企业的作用,在课堂中结合企业的生产、运营实际,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贯彻落实产学结合理念。在“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下,高职课程注重实际工作与课程的巧妙融合,增加课堂的实践性,注重工作岗位与能力的结合,保障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同步性,突出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坚持、专注的工匠精神。在课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点: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引企入课,在课堂的教学中有企业的干货,拓宽校企合作的方式。课堂教学改革依托职教集团合作单位的真实业务,作为高职课程教学项目的导入载体,“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具体的业务为聚点展开教学项目,在真实的业务情境下,思考并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课堂中所学知识就是成为一名优秀员工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课堂所学密切联系行业实际,行业的实际状况决定了产品知识的重要性。课堂所学能够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铺垫,是检验课堂实践性的重要标准。由于职教集团入驻的企业都为本地公司,所经营的产品也都是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院大部分学生今后就业都在本区域,因此课堂中各小组所选取和学习的出口产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以真实的产品作为学习岗位知识的客体,能够让学生具体、生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由于企业的引入,在日常的授课中不光有任课教师的参与,还体现在企业师傅的跟进与考核。企业师傅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针对学生完成各项目情况进行赋分,教师在最终期末总成绩中,充分尊重企业师傅的打分,将20%的分数交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素质差异,不以一次期末考试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注重学生每堂课的表现,在过程中赋分,让学生重视每堂课,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活力。
本文以国际商务专业《跨境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阐述具体的改革做法。“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分组,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现在常规教学班级一般为40人左右。每组以6-8人为宜,全班分为6个团队。现有结合具体的出口产品,每组与一个外贸公司的一类产品进行对接。并选出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担任团队的负责人。负责人的职责是负责管理、协调、监督、辅导本公司所有成员和评价成员学习情况。每个外贸公司都有自己所经营的产品,组织结构明确。在后续的课程中围绕分组开展教学内容。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授课的理论知识是岗位的业务范围,围绕全程工作岗位业务进行展开。首先,教师根据岗位任务引入项目的学习内容,所有的教学项目都是跟单员的真实跟进业务,教师讲述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第二,教师依据教学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策略。在具体的实践任务操作中,每个团队都紧密联系所对接的公司,围绕特定的真实产品,进行业务环节的实践训练。由团队负责人把控本组的所有实践任务,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及时了解并跟进,对于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答疑。让学生在“做”中悟出“学”的真理,体会出“教”的内涵,真正的体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授课模式。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师课堂的魅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下,大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日常授课时,根据岗位的业务素养要求,以岗位要求进行任务的驱动,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然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对接的公司进行课内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团队中成长,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并接受企业的考察,在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训练。企业的专家师傅来到课堂,进行课堂中和课堂后的悉心指导,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让学生提早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使得学生以团队形式合作运营,每个团队都与企业的产品进行无缝对接。高职院校的特殊使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在整个业务中,对于产品知识的熟悉是业务的核心部分,“课中厂”课堂教学的目的正是让学生熟悉产品信息,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具体业务,围绕特定产品,让学生整体把握岗位工作。高职课程通过介绍岗位各业务环节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岗位工作的主要环节和各种操作过程。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整个岗位工作有整体把握,为以后工作做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准备。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分为了若干小组,每个团队在进行业务的跟进时,必须真实的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沟通客户和供应商,灵活的应变和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对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有精准的判断市场的行情。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业务知识进行素材的收集。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加工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为能有效应对市场的风云突变。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企业真实业务的引进,在教学内容导入的过程中,采用岗位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生认知在实际岗位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日常工作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明白一名优秀的员工所需要具备的实操能力,以此引入教学的内容,以实际业务为主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兴趣进行课程的讲授。在以岗位任务为主导方法的基础上,后期再依据业务情况不同加入其他教学方法如双向沟通教学法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