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3-06 15:22:55李慕堂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校企

李慕堂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肃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甘肃省高等教育要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1]。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其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再也不能依靠“摸着石头过河”模式来解决,而是进入一个深层次的改革关键期。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进行着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发展之路[2]。如何提高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结合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实践探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走“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服务管理,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发挥办学特色、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提供技术人才保障。为此,笔者从课堂教学抓课程优化、实训教学抓机制创新、队伍建设抓师德师风3个方面就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课堂教学抓课程优化

为适应“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的多元化、系统化、发展性的特点,达到利于学生终身发展,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学校长效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院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切实为不同行业和不同产业的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3]。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狠抓课程优化,强调“四个突出”。

1.1 育人机制突出“现代学徒”

建立“学生(学校)→学徒(学校+企业)→准员工(企业跟岗)→员工(企业顶岗)”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机统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2 课程体系突出“创业就业”

建立文化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创新创业课相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跟岗实习→专业顶岗实习递进提升。同时制订课程标准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并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4]。为增强创新创业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学院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并进行基地化、建制化、集团化的就业推荐安排,同时鼓励有项目、有志向的学生探索创业之路,并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创新创业,真正“成就学生”。

1.3 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由文化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四部分组成,文化课学分占17%,专业课学分占35%,选修课学分占12%,教学实践及其他环节占36%。全学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1∶1.6。建立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融教、学、做于一体,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推行校企互聘制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实训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骨干的技术优势,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技术有机融合。

1.4 课程标准突出“校企共建”

为使课程标准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特请企业技术专家、校内教学专家共同召开课程标准论证会,对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基本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方案等进行了修改完善,更新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5]。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并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 实训教学抓机制创新

学院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的职业教育方针,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原则,以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和社会软硬件资源,进行广领域、深层次、紧密型、重实效的校企全面合作,强调“五个注重”。

2.1 实训基地注重校企合作

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以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参与,通过大量调研分析,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铁骑力士集团、中粮肉食有限公司、北京恩宠天地商贸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校企共建具有真实职业环境、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生产技术先进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2.2 实训教学注重因材设置

实训教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行“2.5+0.5”“2+1”“1.5+1.5”“1+1+1”的分段培养育人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岗位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探索并建立了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体系和满足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双基地+双导师+多岗位”实践训练体系。

2.3 实训设计注重适用实用

各专业教学组织突出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突出“必需、适用、实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院名兽医工作室、宠物生活馆、农机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将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置身于现场工作情景、模拟场景及仿真环境中学习,实现学习与岗位工作一致。

2.4 实训项目注重企业需求

各个专业实践教学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将课程教学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项目相融合,集中进行强化训练。充分利用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让学生多做、反复做。重点对学生就业前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重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满足相应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的要求,实现以就业的方式实训,以实训的方式就业。

2.5 教学质量注重校企评价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建立了校企评价制度,加强实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通过校企共同举办岗位知识竞赛、开展技能比武活动、召开案例分析会等,对实训实习质量做出科学评价,校企共同收集、考评、测量和反馈信息,构建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合作评价为导向的实训质量校企合作评估机制,促进了学生跟岗顶岗实习工作,毕业生顶岗实习质量和实习单位的留用率明显提高。

3 师资队伍建设抓师德师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根本。我院结合实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调“五个重视”。

3.1 重视政策制定,活动引领

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并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院树立“领导为师生服务、机关处室为系部服务、全学院为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服务”的工作理念,要求教师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的被称为“红七条”的师德禁行行为,严格遵守学院党委提出改进工作作风的“20条不准”,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2 重视理论学习,培训引导

学院结合实际,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落实教师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学院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制订《学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实施方案》、实施教师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计划。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学习业务、提高技能、提高素质。新进教师入职培训时,开设师德建设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中有关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继续实施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计划,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3.3 重视体制健全,举措保障

学院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教学诊断中心等组织在师德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构筑通畅的师德师风情况监督反馈渠道,了解和掌握师德师风建设动态,对师德师风主体责任落实缺位及时予以纠正,做到有问必答、有责必查、有错必纠。按照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制订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规范评价流程,通过与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满意度调研等评价相结合,完成教师师德水平的自评与他评,促进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3.4 重视活动宣传,模范引领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报刊、网络、广播、橱窗等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每年定期集中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师德师风学、比、赶、超的良好风气。同时规范优秀教师评选,加大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宣传力度,开办当代教师风采专栏,定期举行师德报告会、名师大讲堂等活动,广泛宣传良好师德典型的模范事迹,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5 重视条件保障,服务感召并重

切实了解和解决教师实际困难,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就应做好服务工作,在教学、科研上以老带新,建设好专业梯队,扶持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通过细心、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机制体制建设,发挥高职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董刚,杨理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模式的要素解析与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0(27):8-10.

[2]李奕,霍彧.“现代职业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7(2):41-44.

[3]王莹,王华,赵丽,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222-223.

[4]张艳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山东化工,2014,43(4):167-168.

[5]王进博.对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析[J].职教论坛,2009(23):16-17.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校企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48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