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物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018-03-06 08:32:49章玲玲赵秀丽
物流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流动站闲置物流业

章玲玲,赵秀丽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2.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1 引言

《2017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指出,智慧物流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而共享经济被认为是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可见共享经济模式可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共享经济将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因此,探索共享经济下的物流业商业模式这一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2 共享经济的四个理论分析框架

2.1 协同消费理论

国外的共享经济思想起源于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1978年提出的“协作消费”的概念,描述了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即个人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1];雷切尔·博茨曼和路·罗杰斯[2]延续了协同消费的理念,指出协同消费是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协同消费能给人们提供机会跨越所有权的限制去享用不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大大节约了资金、空间和时间;Hamari J.[3]等进一步分析了共享经济下,人们参与协同消费的原因;Tae Hyup Roh认为协同消费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董成惠[4]认为协同消费最大的特点在于为供需双方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即消费的集体化机制。

2.2 交易成本理论

共享经济现象可以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Dervojeda K.等认为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创建一个可接受的交易成本!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系统做出了关于未来世界的三大预测,其中一大预测就是共享经济将颠覆许多世界大公司的运行模式;Henten A.等着重分析了交易成本和共享经济之间的关系,认为共享经济所依赖的社会关系主要依靠对社会规范的非正式执行机制和互惠机制来解决交易成本问题[3]。卢现祥[5]认为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交易成本的最小化,通过共享平台来匹配供求双方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李怀勇[6]认为新经济范式可能进一步降低边际共享平台引入了闲置资源、增加了供给,相比于购买的交易成本、租赁成本往往低廉很多。张孝荣[7]认为共享经济平台通过供需方直接对接,免除复杂的手续和中介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Heinrichs H.以德国的共享经济为例,说明了共享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途径[8];Martin C J.也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但是认为当共享经济是所有企业的共同选择时,其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8]。杨帅[9]认为在共享经济发展中,如何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郑志来[10]结合供给侧视角共享经济特点,制定了共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的政策建议。董成惠[4]认为理性开看待共享经济所蕴藏的商机,探寻符合市场规律和现行制度的发展模式,是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4 资源配置理论

美国胡佛研究所Michacl Spence曾指出,“经济学最终要解决的不是市场问题,而是社会资源的分配和配置问题”;Golovin认为共享经济平台公司作为服务提供方和使用者之间直接交易的组织者,帮助更有效地使用从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增加市场竞争[3];Rothschild指出共享经济通过给予其他人使用闲置资产的机会,使得死资本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3];DG Cockayne阐述了共享经济模式,认为共享经济在于对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能力[11]。杨帅[9]认为供求双方可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平台,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配置各自拥有的闲置资源;王继祥[12]具体分析了在共享经济理念下,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社会物流资源全面的深度开发,可以创新出无数共享物流新模式,创造物流价值。

3 共享经济的内涵

关于共享经济,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定义,学者以及业界对其均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根据MBA智库百科,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从而使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闲置资源创造价值的一种经济模式;杨帅[9]认为“共享经济是通过新兴技术平台分享住房、汽车、技能、时间,以及生产装备、生产能力等闲置资源和能力(包括利用不充分的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绿色发展模式”;董成惠[4]认为“共享经济是对共享的狭义解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借用互联网络平台,以共享使用权为目的的消费模式,当这种模式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便可称为共享经济”;刘根荣[13]认为“所谓共享经济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以信任为纽带,以所有者生活不受影响为前提,所形成的个人闲置物品或资源使用权共享的开放性交换系统”。

从以上共享经济的定义来看,目前国内对共享经济的的定义可划分为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共享经济的前提条件是有闲置资源,只要有闲置资源,共享经济下重新分配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成为可能;二是共享经济关注的是资源的使用权,“我们不需要产品本身,需要的是产品背后的使用价值”[1],“这种改变促成一个‘使用’功能胜过‘财产’本身的社会机制”[1],所以共享经济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占用”不再是重要的价值指标。三是共享经济是互联网下的产物,“产品的拥有者可以是企业组织或者个人,通过一个服务平台来与社会共享产品的使用功能”[1],这样买卖双方通过线上和线下交互换位,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四是共享经济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能够最大化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能够物尽其用,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 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凡有剩余,皆可共享;凡有人在,皆有剩余;凡有共享,皆可实现;凡可实现,皆是双赢[7]。共享经济,源于经济剩余,只要有人在,就有经济剩余,只要想共享经济剩余,都可以通过“去中介化”或“再中介化”来实现,只要实现了共享,就能给共享的双方带来某种经济或社会利益。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共享经济首先需要清楚共享经济的边界在哪里,即哪些东西可以共享,哪些东西不能共享。从行业覆盖来看,目前全球共享的范围有很多领域,包括共享知识/教育、共享物品、共享出行、共享医疗/健康、共享饮食、共享技术/服务、共享公共资源、共享空间、共享金融等。其次,要明确共享经济可实现的商业手段在哪里,如有闲置的资源/产能;有值得信赖的社会群体(企业/个人);有可共享的专业网络平台;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有强制推动的政策等。最后,要明确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盈利点在哪里,如交易成本的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闲置人员的再就业;业务流程的再造等,这些盈利点能否留住客户,能否弥补前期大量的投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是问题所在。

5 共享经济下物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

5.1 物流业拥有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共享经济下,物流业天生具有共享的因子,她拥有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5.1.1 物流业有可共享的物流资源。物流业可共享的物流资源很多,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主要是物流信息资源、物流信息技术资源、物流技术资源、仓储设备资源、仓库资源、运输/配送设备资源、物流人力资源等,涵盖很多领域里的共享物品、共享公共资源、共享空间、共享知识,共享技术/服务等五大领域。

5.1.2 物流业有可实现共享的商业手段。物流业有可闲置的物流资源/产能。这些闲置资源可以被整合起来进行共享,具体包括托盘、货架和货位、铲车、劳动力、仓库、运输车辆、物流信息系统等。

物流业有值得信赖的客户。物流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的两端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如果没有信用,那么服务的交易就缺乏基础,是不可能长久的。物流业刚开始实现共享时,可以选择业务量相对较大或者长期合作或者有合作意向的公司作为服务对象,因为这类对象稳定性和信用等级相对较高,然后逐步扩大共享范围。

物流业有相应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支撑,且可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也较多。目前物流业可依托的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等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同时物流业已有200多家互联网物流平台,且很多大型的物流企业也在自建物流平台,方便供应链内的企业进行信息共享。

5.1.3 物流业实现共享后的盈利特征非常明显。物流业强调用户价值至上,强调共赢共享,所以物流业的共享具有利益趋同性,通过共享物流,分享生产,共同设计产品或服务,盘活了闲置资源,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将物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推动物流业进行很多颠覆性创新活动,提高物流业运作效率,最终通过共赢合作的关系实现利益最大化。

5.2 共享经济下物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手段

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内外对物流业划分的类别,本文分析的物流业是专指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他们拥有自己的物流服务基础设备,经营一项或几项物流业务,掌握着一定的物流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的物流信息资源平台,能运用自有的或可控制的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等基本的物流运作服务以及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但是集成化程度较低[14]。本文将基于战略、管理、运作和基础四个层面[15]来构建共享经济下的物流业商业模式。

5.2.1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联盟模式创新。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联盟模式创新可以理解成是从共享的战略和管理两个层面进行描述的。所谓战略,它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是一种长远的规划。建立物流联盟模式就是一种全局筹划,在这种全局筹划下,如何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跨企业之间的多方交互过程,比如组织结构上的交互、业务流程上的交互、企业文化上的交互等。功能型物流服务商大多属于中小微企业,区域特征比较明显,覆盖网络比较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可以组成联盟企业共同发展,它们可以借助信息资源的共享从战略和管理层面上进行上下游企业的联盟(如仓储企业和货代企业之间的联盟、运输企业和货代企业之间的联盟等),同功能型物流服务商的联盟(如仓储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盟、运输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盟、运输企业和个人运输商之间的物流联盟等),互补型物流服务商的联盟(如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盟、仓储企业和个体运输商之间的物流联盟等),从而加强联盟企业之间的信息协调、资源协调和流程协调,实现物流服务链条上的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和价值流的“五流”合一[15]。

根据上述共享经济的四个理论分析框架,在信息资源共享下的物流联盟模式可以促使联盟企业之间采取集体化行动,降低联盟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包括事前搜索相关物流信息的成本,以及事后监督与执行物流过程的成本),提高联盟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物流资源可以在联盟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自动补给,避免资源闲置,使得物流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有利于联盟企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战略(信息资源下组合的绿色运输、绿色包装以及绿色仓储,避免了重复和不满载的运输、过度的包装以及空闲的货架等)。

具体到物流联盟的过程,可将物流业务流程和服务嵌入物流信息资源平台,打破传统组织的边界,保证信息资源的可视性,促进多维度的系统共享,具体做法是:可以以某个功能服务提供商为主导,其他功能性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存在合作意愿的条件下,基于物流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合作驱动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主导型的功能性服务提供商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内部业务流程再造,包括行政效率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流程优化等,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同时其他功能性服务提供商和客户通过信息共享、流程共享以及组织共享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物流联盟模式一般都是浅层次共享到深层次共享的过程,从单产品共享到多产品共享的过程,从有形资源共享到无形资源共享的过程,从基层操作共享到中高层管理共享的过程等等,通过共享程度的不断递进,实现物流联盟的稳定性,最终变成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物流联盟企业不仅强化自身物流资源的优势,使得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弥补自身物流资源的不足,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5.2.2 基于物流技术与产品共享的循环模式创新。基于物流技术与产品共享的循环模式创新可以理解为是从共享的基础和运作层面进行描述。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些资源可以称为企业的强项或者弱项,可以作为企业选择和实施其战略的基础的东西。在建立物流联盟的基础上,联盟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协作式服务方式,共享或交换闲置资产,包括有形或无形资产,比如建立基于物流技术与产品共享的循环模式,包括铲车共享下的循环模式、托盘/周转箱共享下的循环模式、集装箱共享下的循环模式、车辆共享下的循环模式、仓库共享下的循环模式等。

功能型物流服务业一般都是重资产行业,如果出现资产闲置,将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借助物流技术,实行物流活动联合化,优化运输路线和仓库货位,监督运输安全和仓储安全,进行可视化操作,提高装载和库容效率等,实现循环过程的规范化与程序化,实现循环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16]。这种共享的循环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体现共享的公平性,也就是说联盟企业要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的共同管制。首先联盟企业应明确循环模式下各企业可共享资源的情况,比如可共享的循环资源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现有状态、使用中状态、购置/租赁情况等,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次联盟企业应共同承担共享中的风险和利益分摊,比如仓库转型升级、运输车辆维修与折扣、托盘/周转箱更新替换、铲车被淘汰、集装箱维护等风险,以及因共享所带来的运营成本降低,经营利润提高等利益,实现参与主体的共享价值。只有在共享的过程中联盟企业都能获得平等的对待,同时都能享有与其承担的义务和付出相对等的权利和收获,这样共享才能长久。

5.2.3 基于人力资源共享的人才流动站模式创新。基于人力资源共享的人才流动站模式创新是从共享的基础和管理层面进行描述的。资源基础理论的假设是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而人力资源共享就是无形资源共享。在建立物流联盟的基础上,联盟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基于人力资源共享的人才流动站模式,比如中高层人才流动站和基层操作人才流动站等,在人才流动站里,可以分享学习,包括免费或付费的网络课程、讲座和其他教育内容;可以共享技能,员工提供或分享自己拥有的技能;可以众包知识,进行公开解决问题或提供知识[17];还可以让人才在联盟企业之间流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在1936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中提出了“知识分工”的思想,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个人必然对现实世界的很多事件处于必然无知状态,也就是说个人只能掌握部分知识,这就需要掌握不同知识的个人之间进行相互协调,从而使得不同的分散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巨大的知识共享库。人力资源共享的人才流动站可以让知识在企业之间进行共享,解决功能型物流服务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且人才流动站不仅是为了替补人员,更是为了管理和提升人员知识和操作水平,在这个流动站里,他可以进行岗位晋升,也可以进行换岗培训;还有一方面是联盟企业的新进员工也可以在人才流动站里接受既定岗位的培训,从而进行人才的储备。所以人才流动站可以满足在职人员的各种需求,弥补企业内部培训资源不足的风险。建立人才流动站必须建立知识共享的各种机制,保证知识共享的技术手段和各种运行平台。因为知识共享不单纯是知识的转移和传播或复制,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知识的重新组合,更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参与共享的结点企业越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这种共享的人才流动站模式要获得持续发展,还取决于以下三情况:

(1)参与人才流动站的联盟企业数。联盟企业数越多,知识共享的范围越大,知识总量就越大,成本分摊下,共享成本就会降低。这就是所谓的范围经济优势,设C(1)代表单独获取知识1的平均成本,C(2)代表单独获取知识2的平均成本,C(1,2)代表同时获取知识1和知识2的共享平均成本,那么必然有C(1)+C(2)>C(1,2)的效果。

(2)参与人才流动站的联盟企业依赖程度。联盟企业之间依赖程度越大,彼此的信任程度越高,知识共享的程度就越大。反过来,知识共享的程度越大,信任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彼此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正相关反复循环并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思想上的碰撞,引发创新性思维,最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3)参与人才流动站的联盟企业知识共享保障机制。知识具有或者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知识可以重新运用,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运用而被消耗掉,即一个人对知识的运用并不限制其他人对这种知识的运用,随着知识被运用次数的增多,平均共享成本就会下降,从而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所以知识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如何掌握好知识共享的边界,保护自己的核心知识与技术不被泄露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流动站闲置物流业
GNSS 移动基站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山西师大获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学导报(2023年84期)2023-12-17 16:29:04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20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4
GPS差分定位中一种新的接收机钟差处理方法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